《人月神话》读后感
作者:互联网
《人月神话》是大学刚开始就很熟悉的一本书,似乎都要在书架上摆上它才能表明软件工程学生的身份。时至今日我再读它,因为有了系统开发的经验,很多的内容都通过记忆得到了验证,读来与大一时的“虽然不懂你在讲什么但好像很有道理” 的体会有了明显的不同。这里选择一些感触较深的章节写一些自己的理解。
焦油坑
入坑前,都会觉得自己战无不胜,就像陷入焦油坑的巨兽,自以为有着庞大的身躯就能在各种的地形中安然度过。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们还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只觉得代码的世界奇妙酷炫,然而代码对于软件系统的开发来说只是水面上的冰山。前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认真地进行分析、设计、进度计划,真正开始开发后总会让自己陷入令人痛苦的麻烦。事实上,这种麻烦在我前期做过的绝大多数项目中都出现了,但是当你咬着牙从中脱身,还是会体验到创造与实现的快乐,通过这些经历和课程学习,我也慢慢能总结归纳经验教训,让自己今后能尽量少地陷入这样的“焦油坑”中。
画蛇添足
过度设计的现象常常存在,据我的观察,这种现象往往出现于极度追求完美的人和刚刚经历过首次开发设计不足的经验教训的人。过度设计的系统在最初就引入了过多的复杂性,导致开发举步维艰,这个问题或许在一个架构师有了一定经历后就自然能够解决,但是“第二个系统”的困境出现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做出一些舍弃。
为什么巴比伦塔会失败
巴比伦塔的制造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对今天人们的协作有着重要的启示。软件系统的开发完全通过计算机执行,为什么还是很少有远程协作的企业,这是因为远程协作很容易导致交流的缺失。大型的软件项目开发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能及时了解到整个团队在做些什么,这就需要经常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非正式的电话、网络,也需要正式的会议和工作手册。
提纲挈领
我们做课程作业时往往需要交大量的文档,而我们在写这些文档时就像填充八股文一样只考虑制式而放弃了思考为什么要将它放在文档中。设计与决策的书面记录是必要的,但是文档存在的本意是为了沟通,我们写文档时应该考虑文档内容的现实指导意义,建立功能划分明确的文档类型和逻辑清晰的文档结构。
未雨绸缪
我们在实现功能时往往有很多思路,但是哪种思路能行得通并且最适合情况就需要我们进行试验性开发。试验性开发确实会造成精力的消耗,或许大量的测试方案最终还会被舍弃,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实际上如果不进行方案的实验,正式的开发反而可能遭遇返工和混乱的拆补,会严重分散重新开发人员的精力和信心,甚至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信任。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必须有未雨绸缪的能力,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做出提前的设计,甚至对组织架构也需要进行提前的计划来规避变化造成的风险。前人的智慧告诉我们,缺陷是永远存在的,我们需要通过质量管理放缓系统混乱度的提高。
整体部分
面向对象编程的“封装”思想和结构化编程的“精化”思想对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粒度同样适用。整体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各个组成部分的优化。编码时各个信息隐藏的模块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再通过接口互相配合。测试时需要从最小的单元测试开始,每一粒度都测试完全时,整个系统的运行才有保证。当系统出现问题,需要找到问题的发生点,这时就需要将问题在不同的模块和粒度上分解测试,最终找到问题的症结。
人月是一个神话,现如今软件工程却是真实地在解决软件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的不断探索或许永远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从中积累地经验却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大型软件系统的实现与管理。
标签:读后感,需要,神话,焦油,开发,文档,设计,我们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est-hym/p/1225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