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世经研究】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世经研究】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作者:互联网

https://mp.weixin.qq.com/s/GSG8mTfJuIT8wnLEGUb6mQ

一、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概况

(一)大宗商品贸易行业界定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而非零售环节的、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大宗商品可以设计为期货、期权作为金融工具来交易,可以更好的实现价格发现和规避价格风险。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业基础,处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例如,铜价上涨将提高电子、建筑和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石油价格上涨则会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价格和供给提升。

(二)大宗商品贸易行业主要产品分析

1、原油天然气

同水、粮食和生态环境一样,原油天然气是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一种基本物质来源和必要保障条件,是保障国民经济的首要资源。而在所有的能源中,油气的重要性是非常巨大的,二者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极高,目前还没有一种其他能源能替代油气。同时,油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很不均衡,为此,各国都在着眼全球制定自己的能源战略,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可得性,成为制定能源战略的最重要支柱。

发展天然气是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部分。随着空气质量的影响日趋恶化,能源结构调整日程被推上我国能源改革的风口浪尖。我国将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实施好“清洁替代”战略,加快改善能源结构。

2、煤炭

煤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一次能源结构来看,我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特点,煤炭处于主导地位,占比达到2/3左右。近年来石油、天然气消费迅速增加,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新能源快速发展,环保压力不断增强,对煤炭行业形成了多方面的挤压。然而,由于煤炭价格相对低廉且供给充分,导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消费中的主要地位较为稳固,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从工业经济的角度来看,煤炭行业是我国工业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量的贡献率较高,煤炭行业的平稳发展是我国防范经济失速的重要环节。

3、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未来中国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体量规模依然巨大。

4、钢铁

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原材料工业,处于工业的中间部门,上下游行业众多,包括:煤炭、焦炭、铁矿石、建筑业、房地产、有色金属、汽车、机械、船舶、交通运输、电力等等。钢铁行业涉及的产品多、行业广,其发展具有较高的联动性。

5、建材

建材行业是中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建材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广泛应用于建筑、军工、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民生活等领域。

土改及新型城镇化推动建材行业国内需求,“走出去”及“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建材企业拓展海外需求。随着国家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启动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对建材行业发展形成利好。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自贸实验区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也部分抵消了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建材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产能严重过剩、主要产品价格下滑、绿色发展带来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创新发展能力等问题将仍然困扰行业发展。

6、农产品

大宗农产品是指在商品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权重,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运输量等较大的农产品。如油籽,菜粕,菜籽粕,菜籽,油菜籽,菜油,菜籽油,棉粕,棉籽粕,棉籽,棉油,棉籽油,豆油,豆粕,棕榈油,花生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些年来,中央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问题。主题涵盖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显示出中央从各个角度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在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此同时,财政支农资金也在逐年大幅增加。

(三)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宗商品包括钢铁、原油、成品油、水泥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用量产量比较大的商品。由于中国很多大宗商品的产能和需求都处于全球顶尖行列,其中大约供需80%商品都是位于前列,大宗商品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大宗商品贸易行业。由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多种大宗商品的世界第一大进口国。而我国定价权的缺失,使得在国际贸易中受到较大的损失。

因此,在国家各项政策中,关于大宗商品的决议也不断出现。大宗商品交易所数量开始激增,交易额也连续突破历史高点。可见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二、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2018-2019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扩张阶段,但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加息导致发展中国家融资负担加重,全球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1、保护主义威胁全球贸易稳定增长

2018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更加突出。全球贸易预警(Global Trade Alert)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7月,美国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占全球比重达到33%。2019年1月1日起,美国对自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将从10%提高至25%。美国还表示,可能对剩余的自中国进口商品全部加征关税。其他一些经济体贸易保护趋势也在上升。全球贸易政策环境日趋恶化,加征关税对产品价格和销售产生直接影响,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将逐渐显现,企业对贸易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加剧,贸易稳定增长难度较大。

美联储最新的褐皮书显示,美国各地企业对不断加剧的贸易紧张气氛担忧日益加重。许多企业无法转嫁关税造成的原材料成本上涨,部分企业对开展新投资态度谨慎,贸易摩擦正在对美国经济产生多方面冲击。鉴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及影响力,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还将波及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破坏全球供应链,使企业生产成本更高、效率更低。IMF预计,2019年贸易摩擦的冲击将持续蔓延。

2、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近期,美国就业市场继续走强,经济活动强劲扩张,家庭消费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整体通胀和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通胀水平都维持在美联储2%的目标附近。在此形势下,2018年9月26日,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2%-2.25%,这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加息以来的第八次加息。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2018年年底还将加息一次。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股债汇全线下跌。截至10月4日,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下跌5.65%。截至10月份,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兑美元与年初相比累计贬值约50%。10月3日,印尼盾兑美元一度跌至15048印尼盾/美元,是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首次跌破15000印尼盾/美元。IMF指出,美联储加息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启用加息手段,但同时也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

3、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塑

在世界经济格局加速调整、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之际,国际贸易规则新一轮重塑正在快速推进。美国单边主义措施对WTO贸易规则造成重大损害,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危机。WTO改革及现代化问题被提上议程,但各方对改革的方向和举措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出现一些重要新趋势,如美韩签署新版自贸协定,美墨加达成新的贸易协定,美欧同意开展“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非汽车工业零补贴”的贸易谈判,美日就启动货物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协议,欧盟与新加坡签署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也在加紧谈判。其中,在美墨加新达成的贸易协定中,纳入了针对所谓“非市场经济体”的条款。

4、全球债务过度扩张存在潜在风险

IMF最新发布《财政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债务总规模达到182万亿美元,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高出50%,创下了历史纪录。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适量举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过度举债7 

引发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必将带来还本付息压力。一旦爆发大规模债务违约,不仅会导致消费与投资萎缩,造成经济衰退,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当前约1/3的发达经济体债务占GDP比重高于85%。其中,美国债务增长尤其迅速。2017年美国政府出台的减税政策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2018年3月又批准了1.3万亿美元政府开支议案。短短1年半时间,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增长了1万多亿美元,目前已超过21万亿美元,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发展中国家整体负债率也呈上升趋势。2017年巴西负债占GDP比重为84%,印度为70.2%。面对美联储持续加息、强美元、高油价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债务前景不容乐观。全球债务总水平持续攀升不仅将给全球金融稳定带来重大挑战,也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增加阻力。

(二)我国外贸形势

1、外贸平稳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 2018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88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2017年全年,比2017年同期增长11.1%。其中,出口14.92万亿元,增长8.2%;进口12.96万亿元,增长14.6%;贸易 顺差1.96万亿元,收窄21.1%。

2、外贸格局未变

2018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数额最多,高达7.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高出整体增速(11.1%)3.3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的27.3%,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我国对欧盟出口2.45万亿,同比增长7.8%;自欧盟进口1.65万亿,同比增长了9.9%;中、欧贸易总值同比增长8.7%;对欧盟贸易顺差扩大了3.7%;对美国出口2.88万亿,同比增长9.4%;自美国进口0.94万亿,同比增长了1.2%;中、美贸易总值同比增长了7.2%;对美国贸易顺差扩大了13.9%;对东盟出口1.91万亿,同比增长12%;自东盟进口1.64万亿,同比增长了13.8%;中-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2.9%,对东盟贸易顺差扩大2.5%;对日本出口0.88万亿,同比增长4.6%;自日本进口1.09万亿,同比增长7.4%;中日贸易总值同比增长6.1%;对日本贸易逆差扩大21.1%。

 

3、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从主要外贸伙伴情况看,2018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62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7.3%。数据还显示,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1.03万亿元,增长14.4%,占外贸总值的39.6%,比2017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它: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上升0.8%,机电产品占比上升0.8%。

 

4、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产业替代明显

其中,2018年1-10月我国纺织品出口增加9.3%,服装出口增长仅0.9%,说明原材料出口明显快于成衣制品。以越南为例,进出口都保持强劲增长,其中我对越出口760亿美元,增长18.3%,越南出口增长明显的产品是手机、服装,手机出口500亿美元,达到中国同类出口产品1/3强。另外,世界知名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产品50%的制造在越南,中国下降到20%左右。

5、中美贸易摩擦

2017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进口中国的钢铁、铝展开调查,拉开中美贸易战序曲;2018年,美方陆续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随即进行反击,中美贸易战实质性开打并不断升温加剧。12月2日,G20峰会期间,习特晤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停止互征新的关税,在90天内就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展开谈判,如未达成协议,10%的关税将提高到25%。

 

三、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发展趋势要点

(一)政策助推行业优化发展

近年来,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为我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而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转型。

可以说,大宗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市场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因素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对商品供需关系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强。

(二)期货领域日趋成熟

随着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完善,我国大宗商品期货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总体来看,2018年我国围绕发展完善大宗商品期货,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突破,对于促进大宗商品期货领域国际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以来,我国大宗商品期货领域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力度加大。1月份,黄金期货合约挂牌交易。工业领域新增铜期权、铜铝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原油期货作为首个国际化品种,自3月份上市后运行顺利,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到9月7日已累计成交5.77万亿元,开户数超过3万。另外,大连铁矿石期货等品种也已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精对苯二甲酸(PTA)和20号标准橡胶期货正在完善机制,引入境外交易者。通过对境外投资者开放,提高我国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培育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人民币计价商品不断增多

当前,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比较成熟,也是所有资本市场比较健全的一块,但是我们和国外市场还是有差距的。当前,中国在提升大宗商品市场还是靠实体经济来体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能够实现自由兑换是根本。因此,只有做足内部的实体经济和做足内部的金融市场,两者才能相得益彰。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大宗商品和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靠近。

当前,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不断增多。通过以人民币计价,不仅为国际交易市场增添了一个新的交易品种,更主要的是让更多国家的交易商使用人民币计价,这样在无形中就扩大了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加了人民币的使用频次。大宗商品交易采用人民币计价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则为商品交易机构引入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便利,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的国际化,并不依赖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交易,例如,运用以人民币计价、外币冲抵保证金的结算方式。流动性强的优质抵押品就具有这方面潜在功能。这对于交易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具备相应条件,不仅包括市场需求,也包括降低持有成本等要求。

(四)话语权正努力提升

一直以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上似乎并不能与之十分匹配。中国是全球性的大宗商品进口大国,例如原油、铁矿石等,同时也是稀土等战略性原材料的出口大国,这些商品的进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但是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我国相关企业由于市场议价能力不足而处于弱势地位,利润极为微薄,处于价值链底端。这种困境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亟待完善,缺乏国际影响力。其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国际厂商的寡头垄断、国际市场投机炒作、缺乏本土定价中心等因素都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确实出现类似的无奈现象。但是,不应该一概否定,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首先,中国虽然是国际市场中最大的国际商品进口国,按理来说应该话语权强,但是由于我们很多需求是刚需,经济发展方式粗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没有发挥出体量大的优势,反而体量大成为了一个弱项。因此,也使得我们企业的利益受到侵蚀。其次,中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进入国际市场势必会改变国际市场供求关系,适当涨跌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与国际市场的权威价格相比,我们的进口价格与之落差过大,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针对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将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大宗商品的过度依赖,包括发展服务业、制造业,减少无效产能、低效产能。与此同时,将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多多利用“主场优势”。同时,也将增加大宗商品的多元化供应。坚持走出去,争取控制国际上大宗商品的市场货源。同时,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减少由一两个国家控制大宗商品市场的现象,稳定大宗商品市场。

(五)面向全球前景广阔

虽然话语权仍有待提升,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版图,其沿线上的国家与中国加强投资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大宗商品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受益领域之一。大宗商品行业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当前中国大宗商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大宗商品以实体经济作为主板,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应当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关注点是大宗商品如何作用于生产或者企业发展。我国除了发展世界级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还将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尤其是国内企业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例如,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不足,对贸易环节渗透不足,缺乏深度的产业链整合机制;面对国际寡头垄断,缺乏多元化的原材料保障机制,等等。

从中国目前形势看,发展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定价中心是重要突破口。从现实基础看,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加上信息科技支撑,具备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要完成这个转型,需要在实践中完善配套的体制机制,有效吸引国际投资者,切实降低交易成本、控制系统性风险。

同时,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发展,从原材料保障、产品深加工到商品市场的国际合作,为切实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空间,需要国内的相关企业加强跨行业联合,例如生产企业与投资银行的合作,通过互利共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机会突破现有格局。

四、大宗商品贸易行业风险分析

(一)宏观经济风险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能源、钢铁、建材等行业去产能成效显著;受供需错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2016年到达历史低位后触底反弹,市场快速升温。2017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发展中国家需求回暖,大宗商品市场整体上行。2018年,大宗商品供给端整体保持较小弹性,下游需求端稳定支撑,市场整体平稳,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基建投资疲软叠加房地产投资放缓,大宗商品市场增速承压。随着去杠杆深入推进、影子银行监管趋严以及非标业务萎缩,2018年整体融资环境趋紧,对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短期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转导至信用风险的分化。

展望2019年,随着美国税改对其经济的刺激作用逐渐消退,全球动能将步入下行通道,同时考虑到贸易战冲击的不确定性,我国外需放缓态势明显;国内方面,前期去杠杆对国内经济的滞后影响,加之棚改货币化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房地产投资温和下行,内需趋弱;但未来宏观政策的“稳定”调控以及基建投资的发力,将对需求端托底。同时,货币政策边际宽松、金融监管节奏和力度进一步调整、“去杠杆”逐步转向“稳杠杆”的整体基调或将延续,在此背景下,2019年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流动性压力将有所缓解。

(二)贸易摩擦风险

自2017年8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对中国展开301调查,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启动;此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国先后就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对5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将于2019年1月1日将加征关税税率上调至25%;2018年12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美国方面决定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产品保留10%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开始缓和。

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战对以下贸易企业影响较大:以进出口贸易为主,且与美国贸易规模占比高,其中所经营贸易品种涉及机电类、电气类、轻工类、铝制品等被列入中美双方加征关税清单的产品占比高的企业,更易直接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若所涉及贸易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强,短期内对贸易企业规模及效益的影响相对可控;对以国内贸易业务为主的贸易企业,中美贸易战对其影响较为有限。

长期来看,贸易企业进口成本或将上升,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海外获取利润难度加大;被列入加征关税清单中的产品将受到外部供需结构变动导致价格风险上升,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将对贸易企业汇率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避险情绪上升以及贸易规则改变等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推升企业整体信用风险。

(三)细分产品风险

原油方面,全球原油供需弱平衡态势延续,油价继续上行的动力不足;环保政策趋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重下游石油炼化需求端负面影响。天然气方面,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能源结构升级+环保需求,中国天然气需求保持高速增长。煤炭方面,短期看,供需紧平衡,价格维持高位,有利于大宗煤炭贸易商短期盈利水平改善;中长期看,大宗煤炭贸易商从传统的代理及自营模式向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为趋势;煤炭供给端弹性依然较小,需求端企稳回暖,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高能耗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煤炭需求端增速承压。有色金属方面,总的来说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端支撑乏力;但仍然可从流动性、需求端、贸易战和产业链等方面探索有色商品的支撑因素,如全球流动性进入逆周期调节,中国需求获得政策韧性支撑,贸易争端影响或将趋于缓和,产业链去库存或转向补库存等。钢铁方面,我国钢铁贸易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链地位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向供应链模式转型迫切;目前,钢铁下游基建表现疲弱,随着国家持续释放刺激基建投资的信号,未来将对钢材需求端带来一定韧性;房地产行业预期拐点显现,建材钢需求端将呈温和下行趋势。水泥方面,宏观需求存在下行压力,政策底已出现,稳增长意图明显,预计需求端风险可控,加之水泥行业自身较强的供给调节能力,有望实现相对稳定的整体局面。玻璃方面,环保大趋势仍在,节能减排是主基调,化解压减玻璃产能趋势仍持续,企业继续追求科技创新升级,若价格下行使得行业盈利压制多数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或有望引发冷修潮,行业再均衡可期。农产品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影响,大豆供给端的收缩将推动价格小幅反弹;玉米工业消费增加,玉米价格或企稳回升;小麦库存压力大,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四)贸易风险

1、对手方信用风险

(1)对手方资质差:

合同诈骗:贸易商在与单个或多个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合作时,若各供应商或客户之间存在关联关系,需进行深入调查,避免联合串通诱使贸易商签订合作合同,形成合同诈骗。

合作方资质差产生连带影响: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行业或企业风险敏感度较高,贸易商的业务合作方一旦产生债务逾期、诉讼等风险事项,银行对贸易商可能进一步采取收紧或暂停的信贷政策,加大其融资压力。

(2)资金结算风险:

应收、预付账款损失:贸易商在采购环节须向供应商预付货款,由供应商收款发货,一旦未按照合同约定发货,或供应商存在恶意欺骗的情况,公司预付账款面临一定减值损失风险;在销售环节中,由于存在提前释放货权的情况,若后续货款无法收回或收回难度较大,贸易商应收账款损失风险较大。

费用损失:在贸易商拥有货权期间,贸易过程中的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以及装船卸载等环节涉及到的费用,一般由贸易商先行垫付,在与下游客户结算时,向客户收回。此外,在代理模式中,贸易商为客户采购时产生了资金占用费,在结算时由客户支付,在交易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导致交易不顺畅,贸易商或将自行承担相关费用,面临一定费用损失风险。

2、价格风险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定价环节对贸易商而言至关重要,货物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贸易定价环节,货物价格波动时不同的定价方式风险各异:

(1)货物跌价风险:在自营贸易业务中,贸易商在持有货权期间,承担价格波动风险,一旦价格跌破采购价格,贸易商或将承担跌价损失,尤其对于库存积压严重以及未提前采取价格锁定措施的贸易商损失较大。

(2)下游弃货、拒收风险:在贸易商在与下游客户签订了一口价的锁价销售合同后,一旦在销售期间货物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客户或出现弃货、拒收的情况,贸易商或采取低价处理的方式以避免货物进一步跌价的风险。

3、货权风险

货权风险主要包括因为仓储、物流方等外部中介服务机构导致货物损失风险以及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存货持有周期较长导致存货跌价的风险。在大宗商品景气度低迷且价格波动加剧、贸易企业存货周转效率降低的背景下,部分贸易企业由于未能有效锁定购销价格,存在较大的跌价损失风险。货权损失风险主要出现在货物仓储期间,贸易商失去了对货权的控制,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虚假提货单:主要是买方或者第三方,在未通知贸易商的情况下,利用虚假提货单据到仓库出货,或利用虚假仓单将货物抵质押,造成货权损失。

(2)货代、仓储方与买方勾结:货代公司或仓储公司在未接到贸易商放货通知的情况下,将货权提前转移给下游买方,贸易商对货权失控。

(3)仓储管理不当:在未经贸易商允许的情况下,仓储管理公司对货物进行随意处置、使用或抵质押,导致货物无法正常提出,面临货权损失风险。

(4)内部管理失控:贸易商对内部人员及货物管理力度不够,内部人员联合外部人员弄虚作假,转移货权或超额放货,最终失去货权。

五、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授信策略

2019年大宗商品需求端将整体趋弱,增长动力不足,但政策端的调控以及基建投资的发力,将对需求端托底;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流动性压力将有所缓解;同时,市场建设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外贸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发展将更加有序规范。因此建议银行对大宗商品贸易行业实行“实时跟踪,严格监管,择优支持”的原则。授信过程中,建议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强化信贷管理,适度控制行业信贷投放规模。分类开发客户业务,重点关注符合国家政策标准,盈利能力良好的龙头企业的信贷需求,选择优势子行业进行授信。

标签:大宗,我国,世经,发展趋势,商品,贸易商,2018,贸易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hcn/p/1205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