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议题】合理的VueSPA架构讨论(上)
作者:互联网
前言
web前端发展到现代,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后端MVC的V层,它越来越向类似客户端开发的方向发展,已独立拥有了自己的MVVM设计模型。前后端的分离也使前端人员拥有更大的自由,可以独立设计客户端部分的架构。
【科普】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简写。它本质上就是MVC 的改进版。MVVM 就是将其中的View 的状态和行为抽象化,让我们将视图 UI 和业务逻辑分开。当然这些事 ViewModel 已经帮我们做了,它可以取出 Model 的数据同时帮忙处理 View 中由于需要展示内容而涉及的业务逻辑。
Vue作为现在流行的MVVM框架,也是本人平常业务中用得最多的框架。如何才能更合理、优雅的写VueSPA,是本人一直研究的课题,经过一年左右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本文。
本文属于中高级实践讨论,不适合新手。
本人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是最佳实践,欢迎大牛一起讨论,批评指正。
工程搭建
秉着不重复造轮子的原则(其实就是懒),工程直接使用Vue2.0官方脚手架生成,使用最新webpack模板。与标准模板的主要差异:
- 增加了Sass预编译器
- 增加了Vuex状态管理
- 增加了Axios基础Ajax工具库
新增部分的安装请参考他们各自的文档,这里不赘述。
项目结构
模拟需求
讨论架构前我们需要一个项目需求,这里简单模拟一个。
需求点:3个一级页面,2个二级页面,底部的tabbar只在一级页面出现,首页、个人中心和登录页面是未登录也可以进入;财务和编辑个人信息是只有登录用户可见,简单原型如下:
开发目录
下面不讨论脚手架生成的部分目录,只聚焦src开发目录,依据原型我们可以大致规划出下面的目录:
├── build
├── config
├── dist
├── src 开发目录
│ ├── api 公共api集
│ │ ├── axiosConfig.js axios实例配置
| | └── index.js 公共api集入口
│ ├── assets 资源目录
│ │ ├── images 图片
│ │ ├── scripts 第三方脚本
| | └── styles 基础样式库
│ ├── components 公共组件
│ │ ├── common 一般通用组件
│ │ ├── form 表单通用组件
│ │ └── popup 弹出类通用组件
│ │── config 项目配置
│ │ ├── dev.env.js 开发模式配置
│ │ ├── env.js 一般配置
│ │ ├── modules.js 模块配置
│ │ └── prod.env.js 生产模式配置
│ │── mixin 用于vue文件混合的模板
│ │── modules 模块
│ │ ├── finance 财务模块
│ │ │ ├── components 财务模块私有组件
│ │ │ │ └── FinanceIndexItem.vue 财务模块首页里的条目项
│ │ │ ├── pages 财务模块页面
│ │ │ │ └── FinanceIndex.vue 财务模块首页
│ │ │ ├── api.js 模块api集
│ │ │ ├── index.js 模块入口
│ │ │ ├── Layout.vue 模块承载页
│ │ │ └── router.js 模块内路由
│ │ ├── home 首页模块(子目录同上)
│ │ └── user 用户模块(子目录同上)
│ │── pages 公共页面
│ │ ├── Success.vue 公共状态管理模块
│ │ └── NotFound.vue 用户模块(子目录同上)
│ ├── router 路由管理
│ ├── store 公共状态管理
│ │ ├── modules 公共状态管理模块
│ │ │ ├── com.js 通用状态
│ │ │ └── user.js 用户状态
│ │ └── index.js 公共状态管理入口
│ └── utils 基础工具
└── static
一些规范约定
根据本人个人开发经验总结的规范,不代表必须这么做。
- 所有vue组件都以大写字面开头的驼峰命名法命名,这样保持到模板代码上,可以便于区分开html的原生标签;
- 人为划分vue组件为“页面”和“页面上的组件”,原则上“页面上的组件”不发请求,不改变公共状态,全部通过事件交由“页面”完成,本人更倾向用˙集中管理。(其实vue中并没有页面概念);
- 各个模块,包括路由管理、公共状态管理、接口集等都在目录下有个index.js的入口文件,方便引用;
- 基础工具内的工具使用函数式编程,做到可移植,不要对本项目产生依赖;
- 资源图片只在项目中保留小图(就是会被webpack处理成base64那些),大图应使用cdn,可以动态获取也可以把地址写到一个脚本里;
- 使用eslint使js代码符合Airbnb规范。
低耦合模块化开发
项目过程中常遇到要把原来的项目分开部署,或是组件间耦合、或是多人开发时组件冲突等问题。本人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将项目细分成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由若干相关“页面”组成,拥有私有组件、路由、api等,如示例所示:划分了三个模块,首页模块、财务模块、用户模块。
【小结】这种方案的核心就是要将太过零散的组件(页面)聚合成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定迁移性,互不耦合,实现按需打包,并且在代码分割上比单纯的分页面加载更加灵活可控。
Layout模块承载页
这个是为了让开发这个模块的程序员有类似根组件<App>
的公共空间。从路由的角度来说,所有的模块内页面都是它的子路由,这样隔离了对全局路由的影响,至少路径定义可以随意些。
一般来说它只是个空的路由跳转页,当然你把模块的公共数据放这里也可以的,在子路由就能this.$parent
拿到数据,可以当成子路由间的bus使用,如下以示例的user模块为例:
<template>
<router-view/>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user',
data(){
return {
name: '大白',
age: 12,
};
},
};
</script>
模块内路由
模块内路由最后都会被导入总路由中,不要以为只是简单合并了文件,这里的设计也跟Layout模块承载页有关,
下面以user模块为例,我们把个人中心、登录和修改个人信息这三个页面归为user模块,路由规划如下。
- 个人中心:
/user
- 登录:
/user/login
- 修改个人信息:
/user/userInfo
其中由于“个人中心”是一级页面,需求要求底部有tabBar,所以使它只能是一级路由。
接下来你会发现Layout模块承载页的路由路劲也是'/user',这里不用担心会乱,因为路由管理是按顺序匹配的,至于为什么要路径一样,这只是为了满足路由规划,让路径好看而已。
// 通用的tabbar
import IndexTabBar from '@/components/common/IndexTabBar';
// 模块内的页面
import UserIndex from './pages/UserIndex';
import UserLogin from './pages/UserLogin';
import UserInfo from './pages/UserInfo';
export default [
// 一级路由
{
name: 'userIndex',
path: '/user',
meta: {
title: '个人中心',
},
components: {
default: UserIndex,
footer: IndexTabBar,
},
},
{
path: '/user',
// 这里分割子路由
component: () => import('./layout.vue'),
children: [
// 二级路由
{
name: 'userLogin',
path: 'login',
meta: {
title: '登录',
},
component: UserLogin,
},
{
name: 'userInfo',
path: 'info',
meta: {
title: '修改个人信息',
requiresAuth: true,
},
component: UserInfo,
},
],
},
];
模块承载页以懒加载的形式component: () => import('./layout.vue')
引入,这会使webpack在此处分割代码,也就是说进入模块内是需要再此请求的,可以减少首次加载的数据量,提高速度。
官方关于懒加载的文档
这里你会发现后续的子路由,又是以直接引入的方式加载,也就是说整个模块会一起加载,实现了分模块加载。
这与简单的分页面加载不同,分页面加载一直有个难点,就是分割的量比较难把握(太多会增加请求次数,太少又降低了速度),而分模块可以将相关页面一起加载(跟提高缓存命中率很像),可以更灵活的规划我们的加载,最终效果:
- 用户进入应用,首页的三个页面(有tabbar的)就已经加载完毕,这时点击哪个tabbar按钮都能流畅;
- 当用户进入某个页面内的子页面,会产生一次请求;
- 这时整个模块的页面都加载完(不一定要全部),用户在这个模块内又能流畅访问。
模块api集
这个设计跟模块内路由类似,目的也是为了按需加载和隔离全局。
下面也是以user模块的模块api集为例,可以发现和路由有一些不同就是这里为了防止模块跟全局耦合,运用函数式编程思想(类似于依赖注入),将全局的axios实例作为函数参数传入,再返回出一个包含api的对象,这个导出的对象将会被以模块名命名,合并到全局的api集中。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axios) {
return {
postHeadImg(token, userId, data) {
const options = {
method: 'post',
name: '换头像',
url: '/data/user/updateHeadImg',
headers: {
token,
userId,
},
data,
};
return axios(options);
},
postProduct(token, userId, data) {
const options = {
method: 'post',
name: '提交产品选择',
url: '/product/opt',
headers: {
token,
userId,
},
data,
};
return axios(options);
},
};
}
模块入口
为了方便引用,每个模块目录下都有一个index.js,引入模块的时候可以省略,node会自动读这个文件。
还是以user模块为例,这里主要是引入模块专属api和模块内路由,并定义了模块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后面挂载专属api是时候用的。
import api from './api';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export default {
name: 'user',
api,
router,
};
按需打包
示例中config目录下有个modules.js文件是指定打包需要的模块,测试一下打包不同数量的模块,会发现产品文件大小会改变,这就证明了已经实现按需打包。
至于路由和api集的子模块整合实现,后面会提到。
import home from '@/modules/home';
import finance from '@/modules/finance';
import user from '@/modules/user';
export default [
home,
finance,
user
]
api集的配置
【背景】示例项目模拟常见的接口约定,服务器与应用交互有两个自定义头部:token和userId。token是权限标识符,几乎全部api都需要带上,为了防CSRF;userId是登录状态标识符,有些需要登录状态才能使用的接口才需要带上,这两个标识符都有有效期。本示例暂不考虑自动续期的机制。
在api管理方面本人比较喜欢集中管理接口和配置,但发起请求和请求回调倾向与每个接口单独处理。
导出axios实例
axios是比较流行的ajax的promise封装。axios官方文档
本人推荐在全局保留唯一的axios实例,所有的请求都使用这个公共实例发起,实现配置的统一。
示例项目的在api文件夹下的axiosConfig.js就是axios的配置,主要是导出一个符合项目设置的实例,并进行一些拦截器设置。
【PS】至于为什么到导出实例而不是直接修改axios默认值?
这是为了预防某些特例情况下公共实例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单独配置axios的情况,所以为了不污染原始的axios默认值,不推荐修改默认值。
// 引入axios包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 引入环境配置
import env from '../config/env';
// 引入公共状态管理
import store from '../store/index';
// 全局默认配置
const myAxios = axios.create({
// 跨域带cookie
withCredentials: true,
// 基础url
baseURL: `${env.apiUrl}/${env.apiVersion}`,
// 超时时间
timeout: 12000,
});
// 请求发起前拦截器
my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_config) => {
// ...
return config;
}, () => {
// 异常处理
});
// 响应拦截器
myAxios.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 => {
// ...
}, (error) => {
// 异常处理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export default myAxios;
公共api集
项目的所有公共api都会编写到这里,实现集中化管理,最后公共api集会挂载到vue根实例下,使用this.$api
就可以方便的访问。
由于token和userId不是必须头部,这里我推荐每个接口函数都单独处理,按需传入,这样api函数也能更加清晰。
给每个接口起名字,是为了后续取消请求所设计的。
整体思路:先定义公共api,再将模块内api(按需)挂载进来,最后导出api集。
// 引入已经配置好的axios实例
import axios from './axiosConfig';
// 引入模块
import modules from '../config/modules';
const apiList = {
// 获取token不需要
getToken() {
const options = {
method: 'post',
name: '获取token',
url: '/token/get',
};
return axios(options);
},
loginWithName(token, data) {
const options = {
method: 'post',
name: '用户名密码登录',
url: '/data/user/login4up',
headers: {
token,
},
data,
};
return axios(options);
},
postHeadImg(token, userId, data) {
const options = {
method: 'post',
name: '换头像',
url: '/data/user/updateHeadImg',
headers: {
token,
userId,
},
data,
};
return axios(options);
},
};
// 使每个模块里的api集挂载到以模块名为名的命名空间下
modules.forEach((i) => {
Object.assign(apiList, {
[i.name]: i.api(axios),
});
});
export default apiList;
路由管理配置
导入模块内路由
使用示例中用router文件夹下的index.js配置全局路由,api集类似实现集中化管理,导出路由实例会挂载到vue根实例下,使用this.$router
就可以方便的访问。
配置参考官方文档,这里主要提的一点是,模块内路由的整合,见实例代码段。
Vue.use(Router);
// 路由配置
const routerConfig = {
routes: [
{
path: '/',
meta: {
title: env.appName,
},
redirect: { name: 'home' },
},
{
name: 'success',
path: '/success',
meta: {
title: '成功',
},
component: Success,
},
{
path: '*',
component: NotFound,
},
],
};
// 将模块内的路由拼接到全局
modules.forEach((i) => {
routerConfig.routes = routerConfig.routes.concat(i.router);
});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routerConfig);
在路由钩子函数中处理标题和权限
路由的钩子函数有很多妙用,这里列举了一些例子。
路由元信息meta可以自定义需要的数据,相当于给路由一个标记,然后在router.afterEach钩子函数中可以读取到并进行处理。
回顾上面示例的模块内路由,meta中定义了title(标题)和requiresAuth(是否要登录状态),这就会在这里体现出用处。把登录权限设置在这里判断是为了防止用户进入某些需要权限的“页面”。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 关闭公共弹框
if (window.loading) {
window.loading.close();
}
// 设置微信分享(如果有)
wxShare({
title: '哇哈哈',
desc: '在路由钩子函数中处理标题和权限',
link: env.shareBaseUrl,
imgUrl: env.shareBaseUrl + '/images/shareLogo.png'
});
// 设置标题
document.title = to.meta.title ? to.meta.title : '示例';
// 检查登录状态
if (to.meta.requiresAuth) {
// 目标路由需要登录状态
// ...
}
next();
});
自动化管理权限标识符(token)
权限标识符的特点就是几乎每个链接都要带上,需要维护有效期,为了不浪费服务器资源还需要持久化并保证请求唯一。
本人比较推荐使用公共状态管理vuex进行自动化管理,减少代码编写时的顾虑。
妙用公共状态管理获取token
示例中公共状态中的com模块里有tokenObj和waitToken两个字段,其中tokenObj包含了token和过期时间,waitToken是一个标记是否当前在获取token的布尔值。
【PS】为什么要token保证唯一一次请求?
常见的场景:当用户进入应用,这时候token要么没有要么已过期,这时页面需要并发两个ajax请求,由于都没有token,不唯一化处理的话,会同时先发起两个token请求,这样首先是浪费了请求资源,其次由于是异步请求,不能保证两次token的顺序,如果服务器对token管理较严格则会出问题。
由于获取token是异步操作,所以getToken写在actions中,把主要过程包裹成立即执行函数,并通过waitToken判断是否要等待,如果要等待就隔一段时间再检查,这样就保证了并发请求时,token能唯一。
const actions = {
// needToRegain是为了特殊条件下强制获取使用
getToken({ commit, state: _state }, needToRegain)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function main() {
// 如果waitToken为真即表示发起了请求但还未回应
if (_state.waitToken) {
console.log('等待token');
setTimeout(() => {
main();
}, 1000);
return;
}
// 是否过期标记
let isExpire = false;
// 提取现有的tokenObj
let tokenObj = {
..._state.tokenObj,
};
// 如果没有token就从本地存储中读取
if (!tokenObj.token) {
tokenObj = JSON.parse(localStorage.getItem('tokenObj'));
// 如果本地有tokenObj会顺便添加到状态管理
if (tokenObj) {
commit('setTokenObj', tokenObj);
}
}
// token是否过时
if (tokenObj && tokenObj.token) {
isExpire = new Date().getTime() - tokenObj.expireTime > -10000;
}
// 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获取token
if (!tokenObj || !tokenObj.token || isExpire || needToRegain) {
commit('setWaitToken', true);
api.getToken().then((res) => {
// 检查返回的数据
const checkedData = connect.dataCheck(res);
if (checkedData.isDataReady) {
const newTokenObj = {
token: checkedData.data.token,
expireTime: new Date().getTime() + (checkedData.data.expire_time * 1000),
};
// 设置TokenObj会顺便保留一份到本地存储
commit('setTokenObj', newTokenObj);
commit('setWaitToken', false);
console.log('获取token成功');
resolve(newTokenObj.token);
} else {
commit('setWaitToken', false);
console.error('获取token失败');
reject(checkedData.msg);
}
}).catch((err) => {
window.toast('网络错误');
commit('setWaitToken', false);
reject(err);
});
} else {
console.log('token已存在,直接返回');
resolve(tokenObj.token);
}
}());
});
},
};
token在请求代码中使用
将需要token的api函数套在getToken的回调中,就能方便的使用,不用再担心token是否过期。
const sendData = {
mobile: this.formData1.mobile,
};
this.$store.dispatch('getToken').then((token) => {
this.$api.sendSMS(token, sendData).then((res) => {
const checkedData = this.$connect.dataCheck(res);
if (checkedData.isDataReady) {
window.toast('验证码已发送,请查收短信');
} else {
window.toast('验证码发送失败');
}
}).catch(() => {
window.toast('网络错误');
});
});
标签:axios,架构,Geek,token,api,模块,VueSPA,路由,页面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aimeishaoxia/p/1196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