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刷屏爆款引爆流行相关7本书,好书两本半

刷屏爆款引爆流行相关7本书,好书两本半

作者:互联网

最近看的《引爆流行》,认为几乎不存在病毒式传播,看起来像病毒式传播的,实际都是一些关键节点的广播造成的。这本书跟前几年流行的《引爆点》《疯传》两本书说的是同一个领域内的事,《引爆点》《疯传》这两本书我都没看过,目测三本书写作风格接近,观点则《引爆流行》跟《引爆点》是相反的。至于谁对谁错,可能不存在标准答案。

 

翻了翻这个公众号开通以来看过的相关的书,整理如下。4星1本,3.5星3本,3.5星按半本好书计算,因此标题说好书两本半。

 


 

4星|《引爆流行:如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成为流行制造者》:让陌生的变得熟悉,让熟悉的表现出一点儿陌生感


 

主要内容是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招人喜欢因而流行起来?

2:为什么有些实力非常接近的文化产品最终的流行程度差异极大?

 

书中讨论的文化产品主要是音乐、电影、电视、书籍,也讨论了互联网上的内容。讲了许多知名文化产品背后的曲折故事,很多是各种机缘巧合才流行起来的。

 

比如莫奈、塞尚等7位印象派画家,是因为富翁兼画家卡耶博特支持、购买他们的画作并且死后捐给法国政府,《蒙娜丽萨》知名度大增是因为被盗又最终追回。

 

涉及到许多美国流行的音乐和电影,我大部分不熟悉。

 

书中的故事是作者收集资料整理出来的,书中还引用了一些学术研究成果,个别时候作者还亲自走访了一些专家。

 

关于如何引爆流行,作者有如下重要观点:

1:流行文化创造公司都是风险投资者,依靠创造力的行业是一场概率的游戏;

2:新的流行文化服务于古老的目的。那就是填充时间,让陌生的变得熟悉,让熟悉的表现出一点儿陌生感,影响情绪和创造意义;

3:想要销售一些熟悉的东西,就要让这些东西带来惊喜;

4:人们每天都在谈论那些让他们显得平常的事物,但是事实上,他们想要分享那些让他们显得和主流相比有点儿奇怪的东西。

 

书中其他重要观点:

5:绝大部分人普遍喜欢他们认同的观念、容易识别的画面、容易联想到自身的故事,以及容易解决的谜题;

6:人们趋向于认为不流畅是一个信号,说明某些事是错误的;

7:人们实际上是喜欢复杂性的。但是这种复杂性需要限定在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内;

8:观念真的会像病毒一样扩散吗?答案非常简单,不会的;

9:人们倾向于寻找那些像他们自已的人,社会学家把它叫作“分类”。其次,人们倾向于改变自己,让自已像周围的人,这个叫作“社会化”;

10:一对多沟通的时候,我们会对我们生活里的故事进行精雕细琢;一对一沟通的时候,我们更乐于表达关切;

11:流行产品并不具有代表性,它们往往都是畸形儿,特殊品和例外。没有一个搭建流行产品的完整而完美的标准公式;

12:人们说他们希望能在自己的社交媒体推送里看到重磅新闻,但是他们打开的往往是搞笑图片;

英文版是2017年出的,书中交代实际写作时间是2016年。书中的内容还没过时。

 

总体评价4星,不错。

 

 


 

3.5星|万能的大叔《刷屏:可被复制的、制造刷屏级传播事件的方法论》:近两年微信营销事件与理论的概括

 

作者在前言中认为本书可以看作是对应于《引爆点》与《疯传》两本书的比较新比较接地气的中文书。作者尝试举最近两年来的微信刷屏事件,总结一套可复制的制造刷屏的方法论。

 

作者自己实际操作过几个刷屏案例。

 

我读后的感觉是刷屏事件的总结是有价值的,方法论则大部分内容都见过,并且这套方法论太繁琐,有6个维度,每个维度有几个点。

 

逻辑上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既然宣称是可复制的方法论,那么实际上有没有他人按照这套方法论复制刷屏的成功案例?实际使用过程中,成功率是多少,案例总数是多少?作者可能没意识到方法论需要总结案例数与成功率,也可能意识到了但是刻意不提,不论哪种都是本书的一个缺陷。

 

书中一些刷屏案例我没注意过。

 

后面的访谈部分有凑字数的嫌疑。有价值的部分作者应该整理到书中,而不是留给读者去整理。

 

印刷有问题,看完书后封面封底的字的颜色被磨掉一些,手上也沾了颜色。这是最近第三本封面掉色的书了,不知是不是出版社面临物价上涨在偷工减料。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3.5星|《刷屏:视频时代的疯传法则》:YouTube热门视频回顾与分析

作者2010年加入YouTube。本书是作者对YouTube上的热门视频的回顾与分析。第2-9章各讲一个类别的热门视频:恶搞、混音、网络歌曲、广告、现场目击、知识与科技、小众、探索与好奇。每章都是举出实际的热门视频的案例,列举一些YouTube的数据,给出一些作者的分析与想法。

 

第10章分析病毒视频的重要元素,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参与感、惊奇感、催化剂。11章强调视频的观众与作品的互动(比如点赞、分享、评论)、观众之间的互动,比视频本身的质量和内容更重要。

 

书中提到的大部分热门视频都是我不熟悉的。另外书中案例太多,数据和分析相对偏少。还有一个缺点:没给出书中提到的视频的链接。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3.5星|《订阅》:Youtube对用户喜好的发现与应对

主要内容我总结是Youtube对用户喜好的发现与应对。可以认为很多时候作者说的是Youtubu官方的态度与想法。穿插了许多Youtube上的成功创作者的故事。

 

Youtube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百万粉丝的播主在现实世界的知名度可能很低,青少年熟悉的播主可能成年人完全没听说过。

 

我认为重要的Youtube的发现与决策是下面几条:

1:人们其实愿意牺牲清晰度以换取便利和速度;

2:2007年推出了合作伙伴计划,将广告收入分成推广到所有类型的创作者;

3:将内容推荐算法的排序依据从观看次数调整为观看时长;

4:主动到其他媒体做广告;

5:视频是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6:观众并没有失去对电视节目的兴趣,只是他们不能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观看这些内容。

 

作者用畅销书的写法,写了许多成功播主的故事,穿插着说Youtube的商业发现与决策。这样做对美国读者来说显然读起来更轻松了,不过对我来说其中许多热门播主都是从来没听说过。另外全书缺乏明确的时间线和大局观,关于Youtube上的视频的情况,作者应该是只挑了一部分想说的话题来说。

 

还有一个缺陷就是不提数量更多的失败播主,他们可能被成功播主的故事吸引,投入很多资源,最后却发现成功者只能是少数。

 

总体评价3.5星,还不错。

 

 


 

 

 

舆论讲感情不讲道理,弱势者在舆论中更易占上风:3星|《弱传播》

 

 

作者是传播学专业学者。书的开头说本书要提出舆论学与传播学的一个“弱传播假说”。书的后面说本书是一本舆论哲学书。

 

作者的弱传播假说包含了一系列的概念与理论,我总结作者最重要的两个观点是:

1:弱势者在舆论中容易占上风,主旋律传播更困难;

2:舆论讲感情不讲理。

 

举了一些过去10多年来的入门舆论传播的案例来分析各方应对的问题,验证自己的假说,比如王石和田朴珺,韩寒代笔事件。案例中我不熟悉的台湾政坛的例子太多。有两个作者自己的传播案例,分别是一次播放上亿的毕业演讲视频和一篇十万加文章,但是这两个案例跟书的主题关系不大,因此可以说全书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

 

行文比较啰嗦,条理性有欠缺。全书共384页,估计压缩一半不影响内容并且阅读体验会更好。

 

随书附了一本舆论战22条军规,排版样式比较土,算是对本书内容的摘要。

 

作为专业学者,作者显然漏掉了两个最重要的信息:

1:他的这个假说,同行怎么评价?发论文了吗?

2:他的这个假说,有实际的操作案例吗?书中那两个作者的实际案例跟这个假说关系不大。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3星|《斯坦福社会评论创新01》:公益活动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

据书中的序言介绍,这本刊物的英文版是2003年出版的,这是第一期中文版。

 

全书介绍的是公益活动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结果。有不少有意思的案例,但是案例之外的介绍有点偏学术。

 

总体评价3星,有一些参考价值。

 

 

点赞是当代可卡因:3星|《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全书讲赌博、毒品、社交软件三大类让人上瘾的东西的上瘾机制与预防、治疗机制。书中把社交软件的一些功能比如点赞,归入了让人上瘾的类似毒品的东西了。

 

全书综述一些比较严肃的上瘾研究。书中重要的观点有:许多高科技产品公司投入巨资要让用户上瘾;介乎于“太容易”和“太困难”之间的甜蜜区简直无法抵挡。

 

总体来看,全书的资料与观点都没有太多新意,算是一个综述。到最后作者也没提供灵丹妙药。

 

 

 

全文完

 

相关链接:

 

营销相关26本书

 

文案创作16本书

 


 

近年读了1008本书,挑出32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7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7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228本书(截至7月31日)

 

本号1038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截至7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标签:本书,视频,刷屏,爆款,案例,好书,作者,书中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uoqs/p/1133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