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读后感
作者:互联网
入手麦家的这部新作,我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其实看之前,我看了豆瓣评书,知道它是一部关于人性的作品,好评不断,于是立刻在网上下单。
怎么说,以前看过柳云龙拍的《暗算》,觉得非常好看,然后开始去了解关于这不电视剧的周边,才知道这是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暗算》,被麦家的文笔以及讲述故事风格深深吸引,然后关于麦家的其它作品或类似电视剧作品都去看个遍,比如《风声》《解密》,这次,麦家的新作《人生海海》,文笔和叙事风格依旧如一,如果说麦家以前的作品是对战争时代情报的破译,那这次是对人性的破译。
在个人或群体利益面前,人性的善恶往往表现的淋淋尽职,并驱使着人的命运走向,而随着岁月的变迁,一切成过往云烟,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下关于文中的我的爷爷这个人物形象,我的爷爷人称老巫头,爱讲大道理,爱面子,而且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与其说他矛盾,还不如说只要触及了他的利益点,他什么事都干的出来,而这个利益点就是,一家人的面子问题。
首先是,上校这个人物,上校是一个复杂的人,战争过后回村里也不娶妻生儿,村里人都议论上校因为在部队里上了师长的女人,所以被阉了,名声很不好,但这丝毫不影响上校在村里乐于助人,村里人遇事都找上校帮忙,这说明上校有好的一面,但大家还是喜欢议论上校,爷爷就称上校为太监,因为被阉了么,其实爷爷这么称呼上校,主要是因为上校和父亲的关系特别好,爷爷就怕别人嚼舌根子,说父亲怎么和一个没下体的人走的这么亲密,于是有事没事就损上校,称呼他为太监。其实到这里,爷爷也只是面子问题才这么称呼,倒不影响什么。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也会这样,有时候顾全面子,去做一些反正也不会伤害到别人的事。
后来,文革开始了,又是上校,被抓去批斗,因为上校以前是国民党,后来又加入解放军,再后来又离开解放军回村里,这是大家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说上校是国民党特务,家里有那么多有钱的东西,都是国民党给的特务费用,所以抓起来重点批斗,虽然上校被批斗,但村里人没多少人支持红卫兵批斗上校,因为上校在村里,其实是一个好人,乐于助人,大家其实很念情的,但其中有一个红卫兵,小瞎子,把上校往死里批斗,一段时间后,大家再这样斗下去,上校可能撑不住,这个时候,爷爷和父亲出头,在一天夜里帮助上校逃跑了,把小瞎子舌头割了,手筋挑断了。这个时候爷爷是大义的,之前还称呼上校为太监,不希望上校和父亲来往,现在又帮助上校逃跑。可能问题的不同程度上,人们所做的事也许不同,尽管前后相互矛盾,可能也是利益点被转移了。
再后来,小瞎子虽然说不了话,也写不了字,他就用脚在地上抹点沙写字,说上校是鸡奸犯,然后村里人到处议论,这个时候爷爷坐不住了,大家都知道上校和父亲的关系特别好,那上校是鸡奸犯,那父亲岂不是.....人言可畏,爷爷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决不允许家里出这样的丑闻,也开始到处散播谣言,说小瞎子才是鸡奸犯,在审问上校的时候,扒开上校的裤子,还偷看上校洗澡,后来通过父亲知道上校的藏身之处,并把上校供了出来,和公安讲的条件就是发一个公告,说上校不是鸡奸犯,为的就是不让别人误会上校和父亲是那个关系,然而,就是因为这个举措,害了爷爷一家人,爷爷为了顾全家人面子,把一个好人供出来交给公安,这不引起村里人公愤么,同样是人言可畏,爷爷顶不住村里人言语攻击,上吊自杀了。同样,爷爷上次帮上校逃跑,这次又把上校给供出来,最后弄的一个自杀的下场,前后是矛盾的,也是因为利益点转移了,爷爷需要顾全家人的面子,不稀去害另外一个好人,最后把自己一家人都害了。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爷爷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利益(面子问题)至上,就像老保长说的,爷爷这个人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要不然别人怎么都叫他老巫头,别人说闲话就让他去说呗,又少不了一根头发,但不能为了面子去做伤天害理,背信弃义的事。
报纸上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想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这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着。
标签:读后感,爷爷,麦家,海海,人生,面子,村里人,上校,批斗 来源: https://blog.csdn.net/loubing1990/article/details/9055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