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生产系统结构与战略
作者:互联网
第一节 生产系统结构
一、生产线布置的基本形式
- 解决的问题:
- 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问题
- 首要目标
- 厂房、设备、工作地、物流等的配置及供应达到最佳安排
- 物料流动最快
- 费用最小
- 搬运量最少
- 搬运时间最短
- 次要目标
- 操作者、管理者获得以下方面的满足感:
- 操作
- 安全
- 生理
- 心理
- 操作者、管理者获得以下方面的满足感:
- 基本布置分类:
- 工艺式
- 对象式
- 固定式
(一)工艺式布置
- 定义:
- 按照生产工艺性质来布置车间、工段或小组,同种类型的工艺设备集中在一起。
- 优点:
- 易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比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品种的产品,适合小批量生产;
- 缺点:
- 搬运路线长,搬运量大;在制品多,管理复杂,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二)对象式布置
- 定义:
- 又称产品式布置,将生产某种产品的设备集中在一起形成生产线,不同生产线的工艺过程封闭,不用跨其它生产线就能独立产出产品。
- 优点:
- 物流运输少,缩短生产周期,简化管理
- 缺点:
- 产品改变时,难以快速变化,不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三)固定式布置
- 定义:
- 在固定位置投入材料、设备、劳动力后,通过生产过程转换就输出成品。
- 举例:
- 大型设备的制造,如水压机等冲压设备的制造
- 大型航空航天产品的装配
- 大型轮船制造
(四)成组布置
- 定义:
- 成组布置(group technology layout,GT)介于工艺式和对象式布置之间。
- 基于成组技术和零件族概念,把使用频率高的机器集合成组。
- 目的:
- 对单件小批生产进行组织,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物流时间,以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效果。
- 优点:
- 高效和柔性,可用于品种数、批量数中等,或品种较多但批量较少的产品生产
注:柔性
- 指快速、低成本地从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转换为提供另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 简单理解的话,比如可以生产的零件种类数就是一种柔性的体现
二、制造系统集成
(一)单元制造
- 定义:
- 又称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nter,FMC),是把完成一组相似零件的所有或极大部分加工工序的多种机床组成机床群,操作工人是多面手,以此为一单元,再在其周围配置其他必要设备。
- 注
- 优点:
- 单元制造环境下,工人能同时操作不同种类设备,移动距离短,同一制造单元能加工的产品种类比流水线更多
- 要求:
- 单元制造是JIT生产/精益生产的重要模块,需要企业具有高素质、操作过多种设备的工人队伍,对员工能力要求较高
(二)柔性制造系统
- 定义:
-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是从单元布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 在相似零件组的加工工序相同时,利用传送带或梁性搬运装置、工业机器人将基本机器群连结起来并保持一定柔性。
- 与单元制造
- 单元制造集成了某一组相似零件的制造,而柔性制造系统集成了多个相似零件组,集成度更高。
- “柔性制造系统”可能比多个制造单元组成的系统柔性更差
- FMS对产品族做了进一步的定置与整合,提高了制造效率,但生产的零件种类数(柔性)可能下降了。
- 产品种类柔性比较:
- Job Shop(单件小批) > 单元生产 > FMS > 专门加工设备 > 自动化生产线
- 他们的生产效率则刚好相反
(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
- 定义:
- 借助计算机软硬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制造、信息、自动化、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流与物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实现产品高质、低耗、上市快,从而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