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体系结构

作者:互联网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体系结构

目录

目录

运行机制

两种指令

  1. 特权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直接使用
  2. 非特权指令

两种处理器状态

CPU如何判断当前是否可以执行特权指令?

通过两种处理器的状态

  1. 用户态(目态):此时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2. 核心态(管态):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都可执行

两种程序

  1. 内核程序: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是系统的管理者,既可以执行特权指令,依然可以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核心态。

  2. 应用程序:为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运行在用户态。

操作系统内核

  1. 时钟管理:实现计时功能

  2. 中断处理

  3. 原语(设备驱动,CPU切换等):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最接近硬件的部分,这种程序的运行具有原子性[1]

  4. 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

    1. 进程管理

    2. 存储器管理

    3. 设备管理

内核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 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

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 内核程序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时钟管理、中断处理以及原语是与硬件关联较紧密的模块。

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有的操作系统不把它归为“内核功能”。也就是说,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内核功能的划分可能不一样。

大内核

包含上述所有的功能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大内核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

优点:高性能

缺点: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微内核

只包含时钟管理、中断处理以及原语

也就是说,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优点: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缺点:需要频繁的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1. 原子性指这种程序要么不运行要么一气呵成中间不可中断。 ↩︎

标签:操作系统,特权,程序,指令,内核,运行机制,体系结构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roundtheclock/p/1660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