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Flink WaterMark原理简述

Flink WaterMark原理简述

作者:互联网

1.Flink中Time概念

我们知道在分布式环境中 Time 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 Flink 中 Time 可以分为三种Event-Time,Processing-Time 以及 Ingestion-Time,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下图中得知:

null

在 Flink 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 Time 类型的设置

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ProcessingTime); // 设置使用 ProcessingTime

以上摘自:

Apache Flink 零基础入门(六):Flink Time & Window 解析

2. Flink中Watermark 概念

我们可以考虑一个这样的例子:某 App 会记录用户的所有点击行为,并回传日志(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先保存在本地,延后回传)。A 用户在 11:02 对 App 进行操作,B 用户在 11:03 操作了 App,但是 A 用户的网络不太稳定,回传日志延迟了,导致我们在服务端先接受到 B 用户 11:03 的消息,然后再接受到 A 用户 11:02 的消息,消息乱序了。

那我们怎么保证基于 event-time 的窗口在销毁的时候,已经处理完了所有的数据呢?这就是 watermark 的功能所在。watermark 会携带一个单调递增的时间戳 t,watermark(t) 表示所有时间戳不大于 t 的数据都已经到来了,未来小于等于t的数据不会再来,因此可以放心地触发和销毁窗口了。下图中给了一个乱序数据流中的 watermark 例子

null

以上摘自:

Apache Flink 零基础入门(六):Flink Time & Window 解析

3. WaterMark的两种生成方式

image-20220704175658895

如上图watermark的生成有两种方式:

4. 迟到事件

​ 虽说水位线表明着早于它的事件不应该再出现,但是上如上文所讲,接收到水位线以前的的消息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所谓的迟到事件。实际上迟到事件是乱序事件的特例,和一般乱序事件不同的是它们的乱序程度超出了水位线的预计,导致窗口在它们到达之前已经关闭。

迟到事件出现时窗口已经关闭并产出了计算结果,因此处理的方法有3种:

Flink 默认的处理方式是第3种直接丢弃,其他两种方式分别使用Side Output和Allowed Lateness。

Allowed Lateness机制允许用户设置一个允许的最大迟到时长。Flink 会再窗口关闭后一直保存窗口的状态直至超过允许迟到时长,这期间的迟到事件不会被丢弃,而是默认会触发窗口重新计算。因为保存窗口状态需要额外内存,并且如果窗口计算使用了 ProcessWindowFunction API 还可能使得每个迟到事件触发一次窗口的全量计算,代价比较大,所以允许迟到时长不宜设得太长,迟到事件也不宜过多,否则应该考虑降低水位线提高的速度或者调整算法。

以上部分摘自:

全网最详细Flink之Watermark机制

标签:WaterMark,Watermark,Flink,迟到,简述,水位,事件,Time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qiangsky/p/1644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