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
作者:互联网
一个组织往往应该比某个网上的人更了解该组织自身的问题,而且,他也应该能够回答他自身的大部分问题。
为了达到这一点,你应该了解到哪些专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知道如何将他们的知识分发出去的机制。
一个组织需要一种学习型文化,它能为员工创造一种心理安全感,让员工承认自己缺乏知识。
学习的挑战
- 缺乏心里安全感:害怕犯错
- 信息孤岛:知识碎片化,知识不能共享,每个部门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信息碎片化、信息重复、信息偏差
- 单点故障SPOF:当一个信息只能从一个人获得时,就会出现拼劲,如果一个问题只能一个人处理,大家就只会找那个人,有的人用有全部知识,有的人一无所有
- 专家和新手:专家总是做每件事,不培养新人,知识和责任将总是在那些已经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身上
- 鹦鹉学舌:没有理解的模仿,表现为无意识的复制模式和代码
- 闹鬼墓地:大家避免接触或者更改代码
知识共享的哲学
软件工程可以定义为多人开发的多版本程序,软件工程的核心是人,代码是人的重要产物,但只是构造产品过程的一小部分。
有独特技能的专家给出的意见往往会很有价值。
文档化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在团队甚至整个组织内继承和流动。
部落知识就是存在于单个团队或者某个团队成员脑袋里中未文档化的知识。
部落知识和文档知识相辅相成。
设定基调:心里安全
导师制
大型群体的心里安全
群体交互模式
基本的问题或错误被正确引导
解释的目的是帮助提问者学习
回应是亲切的、耐心的和有帮助的
互动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共享讨论
不要假装惊讶
不用故弄玄虚
不要乱出主意
不要有一些微妙的言语表达
不断充实知识
提问:持续学习、不断提问
理解上下文:学习不仅仅是理解新事物,也是理解现有设计和实现背后的决策理由。
“切斯特森围栏”:在去除或则和改变某个事物之前,首先了解它为什么会在那里。
扩大提问渠道:向社区提问
获得一对一帮助属于高宽带沟通交流,但是规模有限,当你从一对一交流中获得知识时,将它分享出去。
群聊:问题不向谁提问时,可以一次向多人提问
分享你的知识:你总有可以教别人的地方
Office Hours:定期安排活动,一个人或者多个人可以回答特定主题的问题
技术讲座与教程:可以选择一下课题
话题非常复杂,容易引起误解
话题相对稳定
能从讲师回答问题或提供个性化帮助方面收益
有足够的需求来定时开班。
文档:文档是书面知识,目的是帮助读者学习一些东西
更新文档:如果发现文档有错误或者遗漏,请马上更新它
创建文档:如果你创建了一个新的开发步骤,应该用文档记录他们,并指导他人更容易找到这个文档,以便遵循你创建的开发过程。
另一个是确保有一个反馈机制
文档推广:方式是将团队成员引导向文档,并且在需要时再提供实际帮助
代码:代码文档是共享发知识的一种方式。
组织知识发展
随着组织发展,在组织内部共享文档可能会变得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另一种东西,如建立规范的信息来源,可能对更成熟的组织更有益。
培养知识分享的文化
尊重:少数几个人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整个团队或者社区不受欢迎。
激励和奖赏
建立规范的信息源
提供一种标准化的知识传播方法。、
规范信息是高度可见的,并且旨在提供组织级别的共同理解,所以由主题专家积极维护和评审内容非常重要。
开发者指南
代码实践:提供通用的代码实践案例
静态分析:静态分析工具是共享最佳实践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这些最佳实践可以在编程过程中获得。
让信息流动
咨询
社区
可读性:通过代码评审规范化指导
可读性代码可以成为全公司范围内传播编程语言最佳实践的指导流程。
什么是可读性流程:代码评审必须是强制的,可读性流程是一个人为驱动的流程,旨在以标准化又个性化的方式扩展知识。可读性流程融合了书面知识和部落知识的优点,既能提供书面的评审意见,又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员传播最佳实践。
为什么需要可读性流程:代码阅读量远远超过它的书写量,而这种影响在巨大的单一代码库会被放大。
标签:可读性,代码,知识,文档,共享,随笔,提问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use-D/p/1640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