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个人知识库建设:搜集、归类、梳理、体系化

个人知识库建设:搜集、归类、梳理、体系化

作者:互联网

引语

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知识库是持续支撑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基础。程序员,算是半个知识工作者工种。

知识库可以看做是海量资源库的本地缓存。它的特点是:少而精要,重点突出。

知识库建设,基本步骤包括:搜集、归类、梳理和体系化。


三步曲

搜集

准备一款笔记软件,方便搜集和整理各种来源(包括自己写的)的文章和内容。

我目前使用的是为知笔记。基本满足以上要求。

搜集内容的基本标准是:

内容搜集的场景通常有:

知识搜集来源主要有:

可以建立一种“主题式学习”的搜集方式。即订立主题研习计划,每周或每月针对一个主题做一个研习活动,在研习活动中搜集各种渠道的内容,但更自由。比如最近做性能与稳定性,就可围绕这个主题搜集和提炼内容。

搜集内容的最终目标是为工作、生活和创作提供持续动力,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来源的内容质量有优有劣。比如优秀博客、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一般是整理好的内容比较丰富的,属于比较优质的来源,而知乎、一般博客上的文章和内容,则需要加以筛选和去粗存精。在搜集答案时,可以通过 site:网站域名 来筛选和展示想看的网站的内容。

搜集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网络文摘、论文、读书笔记、视频与音频等。目前的形式比较单一,局限于网络文摘和文字类。

归类

归类相当于对知识做了索引,能够快速找到同一类别的文章,同时为知识体系化勾勒轮廓。

主题-大类-细分类-标签

知识的归类层次主要可分为:主题、大类、细分类、标签。最多三层。避免嵌套过深。

主题是关于一个大方向的所有内容的囊括。主题尽可能少一些。比如我定的主题有:总体设计(规划与方法论)、生命与爱(愿望、喜欢、碎碎念)、工作(业务、工程、团队、方案、项目等)、生活(财富、处世、感悟、集思录等)、札记(自己写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小结与感悟)、技术文摘(技术文章和知识点摘录)、公众表达(分享与演讲)、方法与技能(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方法等)、阅读与写作、我的笔记、微信收藏。我的笔记和微信收藏作为一个过渡主题,里面的文章会进一步归类到各个主题、大类或细分类里。

大类是某个主题下的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分类。细分类是大类下的细分范畴。大类侧重一个特定方向或分支,细分类则细化到实用的点。

比如技术文摘是一个技术类主题,用来汇集从各种渠道摘录的技术文章。其下有一个“数据存储与管理”大类,这个大类又有 calcite、mongo、mysql、SQL、sqlite、事务、数据范式、索引等细分类。

大类做得细致,则不会出现无法分类的情形。细分类做得细致,可以看出已搜集知识的侧重点,有无偏废。比如源码解析部分,目前就只有 dubbo , AQS 的几篇文章。显得很单薄。

标签是更灵活的“归类”方式,作为有力的补充。比如“程序”就是一个标签,任何类别中的文章只要包含代码,就可以打上“程序”的标签。

大类和细分类侧重垂直专业方向,而标签侧重横向通用方向。

无论是大类、细分类还是标签,都强调“实用”为重。可以把感兴趣的、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大类和细分类放在最前面。

归类问题

知识归类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有些知识,可同时归类于多个不同的大类或细分类。归类准则是:价值优先,精确优先于通用。其次看文章内容的侧重,侧重在哪里,归类到哪里。这个准则是自己定的,适合自己的口味和需求就好。

比如安全相关的算法,既属于安全大类,又属于算法大类。实战性的归类于安全,基础性的归类于“算法”。再比如,redis 性能优化相关,既属于 “缓存-redis”细分类 ,又属于 “系统设计-性能与稳定性”细分类。由于缓存是很重要的大类,redis 是精确垂直领域,优先归类于“缓存-redis”。“系统设计-性能与稳定性”倾向于是一种经验的普遍总结,而不是具体细分知识。当然,这种视角不是唯一的。如果从问题求解角度来看,归类于“性能与稳定性优化”分类更合适,因为性能与稳定性优化是研发求解问题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进阶、获取更好待遇的技术优势和阶梯。

另一个问题是,存在少量“伪分类”,比如“实用技术”大类下的文章,其实是可以归类于其它的垂直大类或细分类。这些伪分类下的文章归类之后,伪分类即可删除。

遇到无法归类的知识,则需要新增大类或细分类,直到可以覆盖。

以问题求解为中心

前面的分类视角侧重以知识为中心。实际上还有一种以问题求解为中心的视角。

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大范围的,比如研发管理,或者小范围的,比如一台服务器宕机了。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稳定性优化”经验,目的不是为了表面拥有这些知识,而是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搜集所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问题就是主题。推荐主题式学习方式。


梳理

梳理步骤主要是文章排版整理和知识内容的提纯。

排版整理

文章排版整理是一个相对繁重琐碎的事情。试想,在阅读之前,还要费力气去把文章的排版格式弄好一点,那阅读的心思就折了一半。最好是在保存时就保证文章的排版基本整洁。

将网络内容拷贝到笔记软件有三种办法:

不同渠道来源的文章,摘录的结果不一样,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比如:

整理后的文章格式最好统一使用 Markdown(尤其技术类文章)。 如果文章排版本身问题不大,保持原排版亦可。

为知笔记有个“清除样式”和“只拷贝文本”的功能,当文章的原排版过于“花里胡哨”或者“不堪入目”时,可以使用该功能,让其立即“卸妆”,恢复“素颜”。此外,可以保持字体统一,去掉不必要的“装饰”。


知识提纯

到了知识库建设的最关键环节:知识提纯。 知识提纯,是将已摘录内容的重要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知识提纯最显功力。

俗话说:把书读薄。意思是要把知识读透彻。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精炼的本质。

知识提纯的基本准则:简明扼要。不必固着于“文章”的形式,一两段落,甚至几个关键字即可。即“把书读薄”。

知识提纯是一个再学习、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可以培养内容重点提炼的能力。内容重点提炼能力是“信息过载”时代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技术类文章,可以遵循“基本思想或思路-关键点-技术实现”或者 “问题-方案-新问题-方案完善”的路线来解析一篇文章。

知识提纯,主要有如下情形:

知识提纯相关,可以再写一篇文章。我也在探索中。

文摘与札记

对于程序员而言,技术文摘和札记是专业类知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文摘是输入,札记是输出。需要将技术文摘的内容消化后,整理成札记,才算是真正的学习了。

技术文摘其下的大类有:原理机制、系统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存储与管理、缓存、并发、安全、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编程语言、中间件、框架与库、问题与经验、研发管理、源码解析、云原生、杂项。


小结

个人知识库是持续支撑职业生涯的重要基础,最终目标是为工作、生活和创作提供持续动力,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库建设,基本步骤包括:搜集、归类、梳理、提纯和体系化。其中内容的提纯和体系化是核心。

上述步骤的螺旋上升式循环,形成良性有力的知识库建设正循环和职业的有力支撑。

标签:知识,分类,知识库,归类,体系化,内容,文章,排版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ovesqcc/p/1638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