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OO-Unit2
作者:互联网
2022-OO-Unit2
mashiroly
1. 总体思路
本单元的需求是模拟多部电梯的调度,重在设计出多线程安全并发协作的架构。基本思路仍是“生产者-消费者”(Producer-Consumer)模式,固定“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不同功能构造不同“盘子”。电梯的运行策略经历了ALS策略到LOOK策略的迭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线程安全的精心设计,弱化调度、强调自由竞争,以面对非真实场景(指数据或随机或针对性构造,无特征可言)提高性能。
2. 架构迭代
2. 1 第1次作业
思路概述
在拿到题目之初,曾想过设计一个“单例集中式上帝调度器”,电梯只是一个无情的工具人,只需知道自己往哪走就足够了,而生成这一方向信息完全由调度器负责。
但仔细想想实现:在一次循环中,调度器要完成1. 取出一个或所有输入的请求;2. 根据电梯状态完成调度。可能带来的问题有:1. 线程类作为另一个线程的属性是不合理的设计,这就需要分离“电梯状态”(用于共享)与“电梯线程”;2. 似乎将“调度”与“请求输入”同步了,调度器也没必要作为线程;3. 所有复杂度都交给调度器,循环内耗时大,请求不能及时调度。总觉得三个问题叠加后显得这个架构不够具象,还是回到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吧。
在我的理解中,请求输入—调度
、调度—电梯行为
都是异步关系,两组关系的前者均不关心后者状态如何、如何处理。参考Training代码,构造两组“生产者-消费者”。图示如下。
架构说明
类图:
说明:
RequestQueue
:需求队列,PersonRequest
的聚合。共享对象waitQueue
和processQueue
均是RequestQueue
.
待处理队列processQueue
由“按电梯划分”和“按楼座划分”的思路(本次作业两者是相同的)。从上一张图也可以看出,我们这里“按电梯划分”,每个电梯ElevatorThread
独享一个processQueue
。
processQueue
的聚合processList
由调度器Scheduler
直接管理。
Scheduler
:调度器。其实所谓“调度”不过是把输入的请求根据电梯ID分配到共享对象processQueue
中,称为“Dispatcher”也未尝不可。
ElevatorThread
:电梯,自行负责开关门dealIO()
,选择运行方向selectStatus()
,运行move()
,将从属于电梯的行为尽可能内聚。由于对PersonRequest
的处理是“人进入电梯,则从processQueue
中删除,因此还需用waitTable
保存电梯内的人。
此外,dealIO()
时需要对processQueue
遍历时删除。查阅资料及讨论区,采用迭代器可以完美解决。
调度策略
本次作业采用基准策略ALS,根据指导书描述实现。指导书对ALS的描述看起来很奇怪,其实只有两部分:1. 确定主请求,方向(moveStatus∈{UP, DOWN, STOP})由主请求决定;2. dealIO()
时判断稍带。
if (iter.getFromFloor() == nowFloor
&& !waitTable.containsKey(iter.getPersonId())
&& (getRequestDirection(iter).equals(moveStatus)
|| getRequestDirection(iter).equals("STOP")
|| moveStatus.equals("STOP"))
&& !this.isFull()) {
//PersonIn
}
线程安全问题
本次作业还是比较严格的”生产者-消费者“,线程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对共享对象的互斥操作。在共享对象类RequestQueue
中,对所有读写方法(我的实现中,所有方法都是)设置synchronized
同步块,加方法锁。
对于互斥操作涉及多个方法和复杂逻辑(典型如需要遍历processQueue
的dealIO()
),自然是同步块加对象锁保证互斥。
线程不安全的官方输出需要加方法锁,封装成类,保证调用的互斥。
轮询问题
同步块内wait-notify
用于避免轮询。具体而言,如果所有处理未结束,则Scheduler
中使用synchronized
同步块对waitQueue
上对象锁,如果为空则wait()
;ElevatorThread
对ProcessQueue
上锁,如果和waitTalbe
均为空则wait()
。
只有putRequest()
和setEnd()
可以notifyAll()
,前者是有请求输入,后者是输入结束,以提醒各个线程处理完成后退出。也就是说,只出现两个notifyAll()
,保证正确而极大减少轮询。
2.2 第2次作业
思路概述
增加横向电梯?不过是体力劳动罢了。(逃)
同一楼座多部电梯的协作是这次作业的主要问题。为了避免过于复杂的调度器类和调度方法,导致奇怪bug太多、互斥同步复杂,最终还是选择自由竞争,把Request分配给同一楼座的所有电梯、抢不到人就消除请求,就只需解决同步问题了。为此增加了新的共享对象outPassengers
.
此外,上周的ALS策略性能不妙,本周改写了LOOK策略。
架构说明
类图:
说明:
整体上变化不大。
ProcessTree
类:和上一次作业的processList
功能相同,都是待处理队列的聚合。由于自由竞争需要检索同一楼座的所有电梯,涉及遍历,这个类目的就在于构建多级索引减少遍历次数。(后来才发现最多只有15部电梯,直接遍历可能还更快吧)ExPersonRequest
:拓展的需求类。Scheduler
:负责分配载人请求和直接处理增加电梯请求。(仅一个方法,没必要再加一个电梯管理类)ElevatorThread
:横纵电梯集成在一个类,由type
切换模式。纯粹是方便拓展横纵可切换的电梯。”按电梯划分“processQueue
的优点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每部电梯对请求的处理独立,无需手动阻塞避免冲突。OutPassengers
:处于电梯外的人。”电梯外“针对全局而非某一楼座,也因此共享对象outPassengers
是所有电梯和调度器共享的。和”按楼座划分电梯外的人“相比,全局的“电梯外”牺牲的是访问共享对象时会阻塞所有线程,换来的是避免大量复杂的线程控制,以及方便拓展”换乘“。而“牺牲”可以通过读写锁缓解。
调度策略
纵向:LOOK策略,主请求定方向,记录楼层极值,到当前极值后停下/转向;
横向:类LOOK策略,主请求定方向(最短路径方向),记录目标楼座,到达后停下/转向;
线程安全问题
仍是通过synchronized
同步块实现对共享对象outPassengers
的互斥读写。
2.3 第3次作业
思路概述
横向电梯新增可达性约束,电梯需要参数化,真的很麻烦呢。
增加换乘需求是主要问题。将所有PersonRequest
划分为“纵-横-纵”三阶段,用状态机更新PersonRequest
本身,如果未完成则放回waitQueue
中。
仍采取自由竞争+LOOK策略。
架构说明
类图:
顺序图:
说明:
其实可以发现,waitQueue
和processQueue
虽然都是RequestQueue
类的对象,但两者的行为、在架构中的位置已然分道扬镳,完全可以再加一层封装或采用多态,各自实现的方法。时间所限没有这样做。
requestQueue
新增属性count
及相应的加减方法,供waitQueue
使用,表示请求未完成的人数。如果没有这一计数,电梯线程将提前被调度器调用的setEndAll()
终止。ExPersonRequest
内部实现状态机,根据“纵-横-纵”三阶段划分,对外暴露当前阶段的起终点。被电梯线程处理时直接更新本体,放回waitQueue
的也是本体。也就是说需求的数量是不变的,变的只有对外暴露的”接口“。Scheduler
:由于可信赖的自由竞争,调度器最终也没有实现一开始规划的复杂”调度“任务。不如就叫DIspatcher吧。ElevatorThread
:最终也没有出现斜向电梯和类型可变电梯。集成两种类型的电梯就当减少类图工作量吧。
调度策略
中转楼层的选择根据官方策略,遍历所有楼层取有可达电梯的最近楼层。
”按电梯划分“ProcessQueue
依然非常适合自由竞争。
线程安全问题和轮询问题
秉持锁最小化的思路,尽量缩减同步块的范围,并避免嵌套,至少绝对不出现:
synchronized(A) {
synchronized(B){
notifyAll()
}
notifyAll()
}
针对不同情况的wait
后能正确被唤醒, 在RequestQueue
类的subCount()
方法增加了第三个notifyAll()
,与setEnd()
方法的notifyAll()
功能完全相同。
3. 度量分析
直接看第3次作业的度量分析。
method | Cogc | ev(G) | iv(G) | v(G) |
---|---|---|---|---|
Scheduler.addPersonRequest(ExPersonRequest) | 16.0 | 6.0 | 6.0 | 7.0 |
ElevatorThread.checkIn(ExPersonRequest) | 6.0 | 3.0 | 6.0 | 7.0 |
ElevatorThread.lookUpdown() | 13.0 | 2.0 | 6.0 | 8.0 |
InputThread.run() | 10.0 | 3.0 | 6.0 | 6.0 |
ElevatorThread.run() | 15.0 | 5.0 | 8.0 | 10.0 |
Scheduler.run() | 15.0 | 4.0 | 9.0 | 10.0 |
ElevatorThread.dealIO() | 27.0 | 4.0 | 12.0 | 12.0 |
Total | 186.0 | 87.0 | 136.0 | 164.0 |
Average | 3.0 | 1.40 | 2.19 | 2.64 |
除了run()
方法,look策略、dealIO均有遍历并操作,addRequest有多级索引检索,dealIO、checkIn/Out涉及复杂的判断、分支,因此复杂度较高。
class | OCavg | Ocmax | WMC |
---|---|---|---|
SafeOutput | 1.0 | 1.0 | 1.0 |
RequestQueue | 1.0 | 1.0 | 13.0 |
ProcessTree | 1.625 | 4.0 | 13.0 |
OutPassengers | 1.125 | 2.0 | 9.0 |
MainClass | 2.0 | 2.0 | 2.0 |
InputThread | 3.0 | 5.0 | 6.0 |
ExPersonRequest | 1.84 | 5.0 | 24.0 |
ElevatorThread | 4.91 | 9.0 | 59.0 |
Scheduler | 4.25 | 7.0 | 17.0 |
Total | 144.0 | ||
Average | 2.32 | 4.0 | 16.0 |
ElecatorThread
的复杂符合设计预期。Scheduler
的复杂度来自一次循环对多个共享对象操作、反复进行多级索引检索。
4. Bug分析
本单元手工构造数据只能覆盖几种明显的边界情况,主要依靠随机数据生成,参考讨论区和自己的理解造了简陋的评测机。只要开多个终端,我也实现多进程评测了对吧。(雾)
第1次作业的bug是输出线程不安全,输出时间戳顺序不递增。用线程安全的SafeOutput
类封装输出解决。
第2次作业的bug是电梯线程对outPassengers
的访问涉及两步两个方法,没有加锁,导致线程安全问题。
第3次作业的bug真是欲哭无泪。直接贴修复文档吧。只能说第2次作业的开门逻辑拓展性太差,第3次没多想直接沿用就爆炸了。
修改了电梯在自由竞争中的开门逻辑问题。
横向电梯接人时只考虑起点能开门,没有考虑终点也需要能开门。
举例说明:对某换乘Request选择中转层时,依据某层起终点均可达的电梯Ele 1;但自由竞争中,可能出现中转层另一部电梯Ele 2,对该Request起终点不可达却成功接人。
修改方案:加上对终点的判断条件。
自由竞争时,未被电梯接走的人用共享对象
outPassengers
保存。但有关该共享对象的分支和修改放在了if(checkin)
分支内,即:先确定能进入,再确定有无此人,如果没有则说明其他电梯接走了,删除Request。在hw6中,由于Request不可变,即使某部电梯已接走人,同层(座)其他电梯总能进入
if(checkin)
并正确删除。在本次作业中,我的实现是修改Request本身,而非继续将Request作为不可变对象、new新的Request加入调度。因此,当”building”请求变为“floor”请求(或相反),电梯再也不能进入
if(checkin)
,该Request始终无法删除,电梯陷入死循环。修改方案:调整
if(checkin)
和查询outPassengers
的顺序。
5. 心得体会
纵观三次作业,迭代拓展主要体现在增加实现新功能”共享对象“,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一招鲜吃遍天下。可以说,想明白了”共享对象“后才真正感觉设计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outPassengers
,可以采用”读者-写者“模式优化。
感觉对比往年作业,今年弱化了调度、强调多线程设计的正确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既没有要求多策略切换,请求集合也没有贴近现实场景的”特征“(也许数据有,但题目中从未提及),实在很难找到某种调度策略应对如此随机和针对性的数据(就好像分支预测永远失败的CPU) ,看似摆烂的自由竞争成为挺不错的选择。在”调度优化“和”多线程设计“两种培养目标的权衡之间,至少我觉得重点放在”多线程设计“体验还不错。
标签:OO,Scheduler,--,调度,电梯,线程,2022,Unit2,请求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ashiroly/p/1622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