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
作者:互联网
【地下水】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岩石中的水。地下水按其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管水、重力水和固态水等。按含水层的埋藏特点,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个基本类型。每一类型按含水层的含水空隙特点,又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按水质和水温的特点,可分为矿化水、高矿化水、热水等。
【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称潜水位,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潜水面可自由升降,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同时可直接得到降水。地表水通过包气带的下渗补给。潜水位易受当地气候影响而有季节性的变化。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隔水层】 重力水流不能透过的土层或岩层。一般孔隙很细小的土层,如粘土、重亚粘土、以及致密岩层,如完整的页岩、火成岩、变质岩等都是隔水层。由于隔水层的存在,使上下两层含水层没有水力联系。因此在有多层不同水质、水量的含水层地区,需要分层开采地下水时,必需确定隔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开采矿产时,为防止含水层中地下水突入矿井,必须保持隔水层的完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应结合具体情况划分。
【包气带水】 地表面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称包气带,或非饱和带。存在于包气带中的地下水称包气带水,它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土壤层内的结合水和毛细水,又称土壤水;一是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又称上层滞水。降水入渗要通过包气带,才到达潜水面,补给潜水。
【结合水】 被土颗粒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吸附在颗粒表面的一层水膜。按其被吸附的牢固程度,可分为组成水膜内层的吸着水和组成水膜外层的薄膜水两种。结合水不受重力作用,仅能依分子引力的作用从薄膜厚处向薄处移动。土层或岩层中结合水的含量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大小,颗粒愈细,与水接触的总面积就愈大,结合水的含量愈多。由于结合水膜能把颗粒联结起来,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较大;如干粘土硬、湿粘土软;就是干者以含吸着水为主、湿者以含有较多薄膜水之故,故在修建建筑物时应考虑结合水对土的性质影响。
【裂隙水】 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根据岩层含水裂隙的产状,裂隙水一般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层状裂隙水及脉状裂隙水三种类型。
——《地质大辞典》
标签:潜水面,潜水,地下水,裂隙水,包气,隔水层,含水层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igurashi-kagome/p/1577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