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工作三到五年,你迈过这些坎了吗?

工作三到五年,你迈过这些坎了吗?

作者:互联网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纷纷走向了社会。
刚毕业的时候,作为职场新人,我们都拿着接近的薪水,干着相似的事情,大家都过得差不多。
然而三到五年过去了,渐渐大家的差距就出来了。小伙伴A已经成了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开始参与公司决策的事情;小伙伴B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公众号、知乎、博客上粉丝众多,自己已经开始有了被动收入;但小伙伴C却依然原地踏步,除了越来越大的肚子和越来越深的黑眼圈,好像和刚毕业时候也没啥区别。
小伙伴C还特别委屈的跟我说,“我以前一直信奉一句话:‘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相应待遇’。我特别努力也特别勤快,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经常加班甚至熬夜,大家也都喜欢我。我已经很努力工作了,但为什么领导还是不满意。”
其实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努力每个人都会,关键是你的努力有没有价值。职场中,影响你发展的,不是干了多少无关紧要的工作,而是你在核心业务上有没有突破,没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

#越来越受欢迎的实习生

现在很多公司都喜欢大量招收实习生。
无论是作为互联网巨擘的BAT,或者是只有几个人的创业公司,每到五六月分,各种招暑期实习、节假日兼职的信息总是铺天盖地而来。
为什么实习生这么受欢迎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实习生的薪资低廉
目前北京的实习生/兼职生的薪资一般是100-200/天,而且还不用交社保公积金,比起正式员工来可谓是廉价劳动力。

从实习生中发现好苗子,减少招聘风险
招聘时候,往往笔试和面试一个人的时间加起来也才不过几个小时,而在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公司仅仅只能从知识、技术、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个人。但在实习期间,公司就可以通过几周到几个月时间的工作,从技能、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等全方面来了解实习生,并从中找到有潜质的人才,主动出击留下他们。

实习生往往更“任劳任怨”
实习生刚到公司时候,为了“挣表现”,对工作一般都很积极主动;而且实习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到了公司后,老板往往一句称赞或者画一个大饼就能给他们“打鸡血”。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实习生工作经验少,能力相对欠缺,没法做更多的事情。
但其实在公司运营中也遵循着“二八定律”,少数的核心人员,创造了公司大多数的价值,他们是公司的灵魂。而剩下的大多数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实现核心人员定制的项目方案、技术方案、销售方案或者运营方案,这些人当然也就包括了实习生。
比如写个文档初稿、画个图表、处理数据、简单修改BUG、某个模块的代码编写、黑盒测试等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往往就可以交给实习生来完成。
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是每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实习生也能从这些工作里迈出自己从学习到实践的第一步。
因此实习对于公司和实习生而言,是个双赢的合作。

#从实习生转变为核心人员

上一节我们说到了实习生的工作内容,总的来说特点就是简单重复、技术含量不高但工作量不小。
那么公司核心人员还会做这些事情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会经历实习生阶段,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核心人员。这个转变很大,需要漫长时间和一些过程。
但无论过程多复杂,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每次转变都应该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一次次转变叠加起来,就组成了我们职场之路。

转变包含了职业转变、公司转变、职位转变等,每次转变不一定是向上的,但总的趋势一定是沿着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曲折向上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成长。
所以我们应该不惧转变,而且当我们在工作遇到瓶颈时候,更应该追求主动转变。

#工作三到五年应该做什么

池建强在《大咖说》节目曾经这样说过这样一段话:

以我并不丰富的程序员阅历来看,入行三到五年的经历对程序员以后的职业生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学习环境开放,资料浩如烟海,很多大学生在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很可能在某项专业技能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这三到五年的探索,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工作的前三到五年对我们很重要,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渐渐熟悉了手上的工作内容,也真正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职能和发展方向。在这段时间里我觉得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确认自己职业生规划,对至少接下来五年的职业发展有很明确的规划;
知识和技能上有一定的积累,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
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论,遇到问题时候有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某个领域上有较强的能力或者知识储备,并逐渐发展成改领域的专家,培养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带领小团队完成任务
。。。
对应到我们职业生涯的成长曲线上来说,我们至少应该在实习生的基础上有了一到两个转折点了,工作的内容也应该是更有有技术含量。
比如开发人员,不应该只考虑单个模块、功能、页面的开发,而该考虑下整体框架设计,性能优化;数据人员,不应该还在写简单的查询sql语句或者对比数据库每个字段进行数据处理,而该分析数据背后的逻辑、数据变化的原因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内容;产品人员,不应该只考虑简单的产品设计工作,而是该从售前到需求到设计到实施到测试到运营等从产品生命全周期来考虑一个产品如何从0到1的工作…
到这个阶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如何将一个产品优化,做得更好,而不只是做一个完全听领导、听客户没有自己想法的员工。前者不仅知道做,也知道为啥要这样做,然后还能知道怎样做更好,从而实现核心业务上的突破;而后者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即使做得再多,也只是一把好使的工具。

#个人价值源于你的不可替代性

再次回到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小伙伴C,他确实是个很“努力”的员工,做了很多事,公司也很需要这样的人。
然而我们也得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源于我们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我们的收入也不可能高过我们能为公司赚取的财富。
小伙伴C做的事情是不少,但是大都是一些比较基础,重复性劳动的事。这些事情哪怕是实习生培训几天后也能完成,而他不过是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加熟练,效率更高,一个人一天能完成2-3个实习生一天才能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他给公司所带来的价值,大约等同于2-3个实习生,即使将来有一天他离开了公司,公司也只需要招两到三个实习生就可以完全替代他现在做的事。对于这样的人,或许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他实际上对于公司来说存在价值并不高,所以也就不受领导重视。
而有的小伙伴经过几年工作,不断深入学习,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业务,甚至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甚至有的人个人的名气还超过公司,他的存在就是公司的名片(比如薄荷科技的stormZhang),这样的小伙伴不仅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且其本身对于公司很也难有人能替代,那么此时他对公司的价值则是难以估计的。
努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努力,是每个人都会的,但是关键不是在努力,而是你的努力有没有价值。

#那意思是说“努力”没用咯

努力当然很关键了,努力不值钱,但是努力用对了地方才值钱。
每天干着重复、琐碎又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最后还安慰自己说“今天真是充实的一天”,这不是努力,这是傻。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
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要分清工作和职业,
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一个单位给你一份工作,你完成任务,它付你工资,就两清了。
职业是我们一辈子要从事的事业,比如你的目标是当建筑设计大师,那你就应该为此做一个长远规划。
当你在某个职位或者公司工作几年后,发现已经学不到什么新东西时,就应该为职业发展考虑换岗,甚至跳槽,去另一家公司学习新理念新东西。
其次不要坐以待毙,
当你发现你所从事的职业不适合你,或者这个职业的衰落无可挽回时,
就应该果断换岗或者辞职,寻找下家,不要因为离家近而舍不得,不要因为同事好而舍不得,
你越是拖延,损失就会越大,这很残酷,但却是最佳选择。
做着同样的事,再努力也是原地踏步;找错了方向,走得越远,不过是错得越远。

标签:努力,三到,五年,小伙伴,工作,实习生,转变,迈过,公司
来源: https://blog.csdn.net/oFengWuYu1/article/details/8052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