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锂电池UN38.3测试项目介绍

锂电池UN38.3测试项目介绍

作者:互联网

锂电池进行UN38.3测试,共有8项测试。8项测试内容具体如下:

测试顺序:T1-T5按顺序进行,T6、T8必须使用未做过任何试验的样品,T7可以T1-T5试验中未损坏的样品进行。

T1 低气压
目的模拟低气压条件下的航空运输,验证电池可靠性能。
试验程序在环境温度(20±5℃)下,将试验电芯或电池放入电池低压高空模拟试验箱中,将箱体内的压力调到等于或低于11.6千帕,电芯或电池在箱体内存放至少6小时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 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 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率≤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率(%)=(测试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 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
T.2:温度试验
目的这个测试是评估电芯和电池密封完整性和内部电气连接,此试验需使用快速极端温度变化进行。
试验程序1)将当前温度在30min之内转换到72℃±2℃ 2)在72℃±2℃的温度下放置6 小时,[大型电芯(电芯质量超过500g)和大型电池(电池质量超过12kg)为12小时] 3)将72℃±2℃在30min之内转换到-40℃±2℃ 4)在-40℃±2℃的试验箱里放置6 小时[大型电芯(电芯质量超过500g)和大型电池(电池质量超过12kg)为12小时] 5)重复步骤1)~ 4),一共完成10次循环。 6)将所有试验样品在环境温度(20±5℃)下存放24小时。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 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 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率≤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率(%)=(测试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 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
T.3:振动
目的试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适用对象锂离子电池。
试验程序电芯和电池以不使电芯变形且能正确地传播振动的方式紧固在振动机平面上。振动形式:正弦对数扫频 频率范围:7Hz 到200Hz 再回到7Hz 扫频周期:15min 持续时间:每个方向重复12周期,共3h。 试验方向:3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依次进行,其中一个方向必须与端面垂直。
判定标准: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 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率≤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率(%)=(测试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 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
T.4:冲击
目的试验评估电池和电芯抵抗累计冲击的稳健性(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撞击)
范围锂离子电池。
试验程序试验电芯和电池用坚硬的支架固定在试验装置上,支架支撑着每个试验电池的所有安装面。
判定标准a:样品外观应无漏液、冒烟、分解、破裂以及着火现象。 b:样品前后质量损失率≤0.1%。计算方法:样品质量损失率(%)=(测试样品的质量-测试后样品的质量)÷测试样品的质量100%。 c: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比值≥90%。计算方法:开路电压前后比值(%)=测试后样品的开路电压÷测试前样品的开路电压×100%。 d:对于完全放电的样品不需要对开路电压进行判定。
T.5:外部短路
目的试验模拟外部短路。(设计时正极过量,或者涂布不均,运输过程中振动导致极片错位,充电时有锂枝晶出现。运输过程中振动导致极片错位,导致电极膨胀时通过壳体或连接片发生短路。)
范围电芯
试验程序电芯或电池须加热一段时间并且外壳稳定在温度57±4℃下后开始测试,根据电芯或电池的尺寸,评估和记录加热时间。如果此评估值不可行,小型电芯或电池需至少6h,大电芯或电池需12h。
判定标准a:测试过程中样品表面温度不超过170℃。 b:测试完成后样品应无分解、破裂和着火现象。
T.6:撞击/挤压测试
目的试验模拟撞击或挤压等可能造成内部短路的机械性破坏。
范围电芯。
试验程序撞击(适用于直径不小于18毫米的圆柱形电池) (a)将式样电池或元件电芯放在平坦光滑的表面上,一根316型不锈钢棒横放在试样中心,钢棒直径15.8mm±0.1mm,长度至少6cm,或电池最长端的尺度,取二者之长者。 将一块9.1kg±0.1kg的重锤从61±2.5cm高出跌落到钢棒和试样中心交叉处,使用一个几乎没有摩擦的,对落体重锤阻力最小的垂直轨道或管道加以控制。垂直管道或管道用于引导锤沿与水平支撑表面呈90°落下。 (b)接受撞击的试样,纵轴应于平坦表面平行并与横放在试样中心的直径158.mm±0.1mm弯曲表面的纵轴垂直。每一个试样只经受一次撞击。 挤压(适用于棱柱形、袋装、硬币/纽扣电芯和直径小于18mm的圆柱形电芯) (a)将电池或元件电芯放在两个平面之间挤压,挤压力度逐渐加大,在第一个接触点上的速度大约1.5cm/s。挤压持续进行,直到出现三种情况之一: 1)施加的力量达到13KN±0.78KN; 2)电池的电压下降至少100mv; 3)电池形变达原始厚度的50%或以上。
判定标准a:样品表面最高温度应不超过170℃。 b:试验结束6小时之内,样品应无分解和着火现象。
T.7:过度充电
目的试验评估可充电电池承受过度充电状况的能力
范围锂离子电池。
试验程序充电电流必须是制造商建议的最大持续充电电流的两倍。测试需维持24h。      试验最小电压: a)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不大于18V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是电池组最大充电电压的两倍或22V两者中的较小者。 b) 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大于18V时, 试验的最小电压为最大充电电压的1.2倍。 试验在环境温度下进行,试验持续时间为24h。
判定标准试验样品在试验中和试验后7天内,应无分解和着火现象。
T.8 强制放电
目的试验评估原电池或充电电池承受强制放电状况的能力
范围锂离子电池
试验程序每个电池应在环境温度下与12V直流电电源串联在起始电流等于制造商给定的最大放电电流的条件强制放电。 将适当大小和额定值电阻负荷与试验电池串联,计算得给定的放电电流。对每个电池进行强制放电,放电时间(小时)应等于其额定容量初始试验电流(安培)。 测试后再持续观察样品7天。
判定标准试验样品在试验中和试验后7天内,应无分解和着火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需判定质量的要求,如质量损失不超过下表所列的数值,应判定无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限值

    电芯和电池的质量质量损失限值
M<1克 0.5%
1克<M<5克0.2%
M≥5克0.1%

质量损失限值

T1-T8八个测试项目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容易导致样品起火、爆炸、漏液测。常发生试不通过情况的项目为T5、T6、T8这三个项目。

标签:电压,测试项目,样品,UN38.3,试验,电芯,测试,锂电池,电池
来源: https://blog.csdn.net/YIlink666/article/details/12280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