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

作者: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目前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ENIAC,根据计算机本身采用的无力不见不同,将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计算机体系结构

ENIAC可以提高计算速度,但它本身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没有存储器,二是连接繁琐,耗费时间。1946年,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控制”的思想,1951年EDVAC问世。

EDVAC的特点: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graph LR A[计算机系统] --- B[硬件系统]; A --- C[软件系统]; B --- D[主机];B --- E[外部设备]; C --- F[系统软件]; C --- G[应用软件]; D --- H[中央处理器]; D --- I[主存储器]; H --- V[运算器]; H --- W[控制器]; E --- J[辅助存储器]; E --- K[输入设备]; E --- L[输出设备]; F --- M[操作系统]; F --- N[语言处理系统]; F --- O[数据库管理系统]; F --- P[系统辅助处理程序]; G --- Q[信息管理软件]; G --- R[辅助设计软件]; G --- S[文字处理软件]; G --- T[图形图像软件]; G --- U[各种程序包];

计算机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解释计算机指令和处理软件中的数据。包括 运算器控制器两部分,它们都包含 寄存器,并通过总线连接。

存储器

存储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可以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存储器主要有3个性能指标:速度容量位价格,一般速度越快,位价格越高;容量越大,位价格越低;容量越大,速度越慢。

分类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包括 RAMROM

RAM

RAM具有可读写性,当写入新的数据时,原来的数据将被擦除;具有易失性,断电后数据消失,且无法恢复;RAM分为 静态RAM动态RAM

ROM

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具有永久性,断电后数据不消失。

高速缓冲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一种小容量、可高速存储信息的芯片,用于解决它们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辅助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的容量较大,大部分可以移动。辅助存储器中的数据被读入内存后才能被CPU读取。

外部设备

在计算机中,CPU和内存构成主机。除主机外,围绕主机设置的各种硬件设备称为外部设备

分类
硬盘
硬盘.jpg
分类

根据磁头是否移动,硬盘分为固定磁头硬盘和活动磁头硬盘。

信息分布

磁盘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存储密度存储容量平均存储时间数据传输速率

I/O接口

I/O接口用于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

功能
I/O方式

总线

总线是一组能被多个部件 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分时指同一时刻总线只能传输一个部件发出的信息;共享指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部件。

分类

总线按功能层次分为3类:

总线的基本结构(以系统总线为例)
graph LR A[内存] -- 直接访问内存总线 --> C[外设]; B[CPU] -- I/O总线 --> C[外设]; B[CPU] --内存总线--> A[内存];
总线的性能指标
总线仲裁

为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申请者使用总线,总线控制机构中设有 总线判优仲裁控制逻辑,按一定的优先次序决定那个部件先使用总线。

总线判优控制按照仲裁控制机构的设置可分为两种:

总线操作

读和写,块传输,写后读,读后写,广播和广集。

总线标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在执行程序前须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先放入内存中,在执行时CPU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然后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知道程序结束。其工作过程就是不断地 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最后将计算机的执行结果放入指定的存储器地址中。

计算机指令格式

操作码+操作数(地址码)

如果指令中的操作码和操作数共占n字节,则称该指令为n字节指令。

计算机指令的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是指找到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数据地址和下一条将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计算机指令系统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

功能:

指令的执行过程
  1. 取指令:按照程序规定的次序,从内存取出当前执行的指令,并送到控制器的指令寄存器中。
  2. 分析指令:根据操作码确定执行什么操作,由指令中的地址码确定操作码存放的地址。
  3. 执行指令:根据指令分析结果,由控制器发出完成操作的一系列控制电位,指挥计算机相关部件完成操作。同时,为下一条指令做出准备。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功能

管理硬件设备,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简单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分类

根据使用环境与作业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进程管理

程序执行后才能得到结果,程序的执行分为顺序执行并发执行

进程

进程是指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即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的执行过程。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进程控制块

每个进程只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它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操作系统用来记录和刻画进程状态和环境信息的数据结构,是进程动态特征的汇集,也是操作系统掌握进程的唯一资料结构和管理进程的主要依据。PCB包括进程运行时的状态,以及进程让除处理器之后的状态、断点等信息。

进程的组织
进程调度

按一定的策略动态把CPU分配给处于就绪队列的某一进程并使其运行的过程。

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的对象是内存,目的是提高内存空间的利用率。

存储管理的功能
地址重定位

在地址变换过程中,需要修改程序中所有与地址有关的项,即对程序中的指令地址和指令中有关地址的部分(有效地址)进行调整。

存储管理技术
连续存储管理

内存空间被分为一个个分区,一个作业占一个分区,即系统作业和用户作业都以分区为单位占用内存。地址重定位采用静态地址重定位,分区的存储保护可采用上、下寄存器保护方式。分区分配方式为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

分页式存储管理

当作业提出存储分配请求时,系统首先根据存储块大小将作业分为若干页,每一页可存储在内存的任意一个空白块内。只要建立程序的逻辑页与内存的存储块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动态地址重定位技术,分散在不连续物理存储块中的用户作业就能正常运行。

分段式存储管理

作业的逻辑地址空间由若干个逻辑段组成,每一段是一组逻辑意义完整的信息集合,并有自己的段名。分段式存储管理以段为基本单位来分配内存,且每一段都必须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但各段之间不需要连续。分段式存储管理采用动态地址重定位技术进行地址转换。

段页式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器管理

把外存空间当作内存的一部分,作业进行过程中只让当前可以用到的信息进入内存,其它当前未用的信息留在外存。

文件管理

文件与文件系统

文件类型

划分标准 文件类型
用途 系统文件、库文件、用户文件
性质 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殊文件
保护级别 只读文件、读写文件、可执行文件、不保护文件
文件数据的形式 源文件、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
文件的组织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用户可见的结构,根据有无逻辑结构,文件可分为记录式文件流式文件

文件的物理结构

文件在外存有连续存放链接块存放索引表存放这3种方式,对应的存储结构为顺序结构链接结构索引结构

文件目录管理

为文件设置的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成为文件控制块(FCB)。

文件与FCB一一对应,多个FCB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

存取权限可以通过建立访问控制表和存取权限表来实现。

文件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

I/O设备管理

用户层软件

面向用户,负责与用户和设备无关的I/O软件通信。当接收到用户的I/O指令后,该层会把请求发送到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进一步处理。

主要包含I/O操作的库函数和Spooling系统

设备独立性软件

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主要功能有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是驱动物理设备和DMA控制器或I/O控制器等直接进行I/O操作的子程序的集合。它负责启动I/O设备进行I/O操作,指定操作的类型和数据流向。主要功能有

中断程序

中断处理过程

  1. CPU检查响应中断的条件是否满足;
  2. 若条件满足,则CPU响应中断,关中断,进入不可再次响应的状态;
  3. 保存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
  4. 执行中断处理子程序;
  5. 退出中断,恢复被中断进程的CPU现场或调度新进程占用CPU;
  6. 开中断,CPU继续执行。

标签:计算机系统,总线,基础知识,指令,内存,公共,进程,CPU,设备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Euler-0525/p/1586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