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易经真的很容易》笔记(一)

《易经真的很容易》笔记(一)

作者:互联网

今天是大年初二。

除夕一整天没有“碰”任何电子产品,秉持“多巴胺排毒”的理念(小红书上看到的),看完了《易经真的很容易》。

曾仕强教授著的这本书,不厚,152页,其中左页是原理和道理讲解,右页是左页的归纳总结图。一边看一边用白纸做记录,共记10页纸,前面几章“感应”深,记得多;后几章虽能看懂但还未能共鸣,待日后复看再做笔记。简单来说,这次记下来的都是我认为很有意思的、或者能共鸣的内容。

大年初一,上午跟我妈以“上课”的形式分享了书中的内容和理念(我爸也凑过来听),哈哈。说来真有意思,我妈算是我的易经引路人,之前她的手机经常给她推曾仕强的视频,她便经常跟我叨“曾仕强说...”\“这个问题看了易经就知道了”之列。当时我想的是,曾仕强是谁呀,好烦。后来加入得到易经学习小组,群主发了曾仕强在1993年预演中国变得强大的视频,激发了我的好奇,开始看他的视频。

在我跟我爸妈“上课”期间,我妈说透过窗外看到天在下雪。我觉得真的太神奇了!能看到下雪是极少的事情。虽然从客观来说,不止这个时刻在下雪,但偏偏这个时候被观察到了,进入到意识中,果然是“心决定了看到的事物”。

我所作的笔记皆属我的感悟和理解。


“四书五经”大家都应该听过,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的书经,“五经”包括易经、礼经、书经、诗经、春秋经,其实还有乐经,不过已失传。除了《易经》,其他看名字就很容易猜到是研究什么的,而“易”是啥?其实《易经》原名《变经》,核心是讲“变化”的道理。但是“变”是基于“不变”的,如果不改名世人很容易望文生义只看到“变”的部分,而忘了“不变”的道理。而“易”也有“变”的意思,比如“易主”。所以总的来说,《易经》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可以用来预测未来(通过卜筮)。

“易经”的“经”,原指织布时纵向的丝线,横的则叫“纬”,“经纬”就是这么来的,指不容轻易改变的基本原则。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或“群经之始”,出自三位先贤之手。

第一代目:伏羲。易经的创造人,开创了太极、阴阳、爻、八卦。伏羲创造易经的启宗,是意识到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昼夜交替、落叶归根、生老病死不断轮回,发明爻和八卦这些符号的目的,更多是想造字。

第二代目:周文王。把两个八卦叠在一起,变成“六十四卦”,通过占卜预测未来变化。周文王把人事可能发生的现象归纳为六十四种类型,凡是遭遇到某一类型的人事问题,便寻找相应的那一卦,从卦辞和爻辞的提示,找出自己应当采取的因应方式。做个比喻,伏羲创造的易经,就像非常抽象的数学公式,平常人看不懂也不知道要用来干嘛;而周文王把易经发展成变化更多(八卦->六十四卦),更有实际作用(谁不喜欢先知未来?)。于是后世也称“周易”。周文王发展易经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治理国家和安顿百姓。

第三代目:孔子。孔子对于易经的贡献主要是把它和道德联系起来,传授跟普世百姓,让大家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和运用易经的道理,在复杂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简单来说,孔子是伟大的老师和传道士。


 

标签:八卦,六十四,笔记,曾仕强,周文王,易经,真的,伏羲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alphaGo/p/1586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