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随行随记》
作者:互联网
如果说哪一年我的感悟最多,我想一定是2017年了,因为那一年,我发现我自己发了好多如今自己也写不出的微博、qq空间动态、朋友圈动态。那一年的自己,活脱脱的成了一名仰望45度天空一半阳光一半忧伤的文艺小青年,可能是那一年过后,我才开始长大了吧,开始学着隐藏和收敛自己,开始不去呈现自己心情的阴郁或开心给众人,但是如今再回首去看那些文字那些感悟,还是会被当初的自己所笑到,但是更多的还是被感动到,如果能一辈子保持那样的干劲和初心该有多好啊,可能看起来比较幼稚,可能永远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可那时候的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真的很真,永远的无愧于心,即使被当时周围的一些不公给打击到也不愿放弃初心,如今很少去写那些文绉绉的话语了,便从微博中找出几段2017年写的散文般的语句,存于此处,提醒自己要牢牢记住记忆中深处的自己啊。
《无题》
猩红色的记忆,被我调成了一篇告别的篇章;
三月初的风光,馈赠不了我要的荣耀与光芒。
最近,我开始拿捏不准自己性格的形状,
时而感伤,时而疯狂,
时而高冷如寒窑,时而明媚如阳光。
有时常常想,宇宙中的背影那么多那么像,谁与谁又相遇在人海茫茫。
人生这辆列车,走走停停,上车下车,
一花一草一叶尽是风景,一段故事一段情,一杯清茶一次次回眸,一半微笑一半忧伤,一纸一笔一墨写出芳香,一撇一捺一人徜徉在路上。
可我还是躲在角落窥伺着回忆然后怀揣着我不能说的秘密和渺小的梦想。
---- 2017.03.09记
《写给自己的10段话》
1.不想当空调房里的米虫,于是收拾好行囊,计划着这个暑假再怎么大干一场,便冲到烈日下暴晒几日,妄想借此羽化成仙。
2.总习惯用20岁的年纪来看透50岁的光阴,那期间的30年时光做甚用。奥,明白了,回忆着玩的。
3.曾经的纸泻轻狂,到后来的戛然收场。后来才明白,大多数人因为你佩戴着“文艺”的标签才记住了你,可你却为了融入人群放弃了曾经的执着。
4.Zae这个称号我用了五年,起初是因为欣赏许嵩的才华,后来却渐渐的习惯在自己写的歌词、诗词、文章后面加上这三个字母,看,模仿的人模狗样,最后明白了便自嘲一句:大都没有见过光吧。
5.人情世故这几个字我学了那么久都没学会,学不会人情世故,情商低;不能学会人情世故,智商低。既然是双商低,那我究竟是靠什么走到今天的?运气的话那我运气也太好了吧~
6.我时常以为我是谨慎,仔细,认真的,后来才明白是我的敏感,多疑,顾虑太多,胆怯在作祟,带着坚强的面具骄傲的不可一世,其实生活很简单,不用把一个微笑,一场哭闹刨析成相对论。
7.原来已经大三了,那就做点大三学生该做的事吧。大三学生该做什么事?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这不是每个阶段学生的本职吗……
8.《鹤冲天》是我记着柳永诗词的唯一一首了,高考结束后,好久没体验过遇题会解,遇诗会背的感觉了,“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9.车快到站了,便很快忘记上一站的征途中我想过什么,人都是善忘的动物,即使我记忆力好点,念旧一些,爱怀念过去,终有一天,也会败给时光的打磨,时光已经替太多人背了黑锅,不介意多我一个吧。
10.我只是,不想把自己定格在那么渺小而已,而已……
---- 2017.07.13记
《无题》
在这个平淡而微寒的初冬
我从我单薄的青春一路走走停停
穿过落红,穿过残霜,穿过消瘦的阳光
穿过忽隐忽现的感叹和忧伤
旅途遥远世事无常
远方多少磕磕绊绊让人迷茫
像野兽被困在牢笼里的深深无力感
像雄鹰被人禁锢了飞翔的百般无奈
造梦的土壤建起了一座座关于梦的坟墓
每个人守着自己的那块墓碑不知思考着什么
有关未来,有关理想,有关那些回忆里的疯狂
于是把行囊搬进图书馆
把执着的信念吐露给黑夜
把文字藏进那片暗淡的星光
拖着逶迤的身躯向远方的光芒走去
一路充满着想象
幻想着某天可以用喜剧收场
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心若有梦,踏遍黄沙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 2017.11.09记
《可惜》
可惜我才华横溢那几年没遇到你
错过了为你赋词作曲的好时机
可惜我懵懂的那几年不懂人生如戏
给太多的虚伪陪送了嫁衣
可惜我总是辗转反侧失眠在夜里
窒息的漆黑里藏了太多太多的秘密
阳光会变的阴郁 浓缩成泡沫的记忆
打马的青春拥挤 却留下太多的叹息
梦想藏在书本里 标本却倒挂在天际
谎言被写成歌曲 平仄被伪装成可惜
可是我还是没葬送追赶星光的小脾气
还是会为了触摸梦想而小小努力
可是我还是愿意偶尔的孩子气
不管别人明不明白我的言外之意
可是我还是会心疼玫瑰花的过去
不愿揭开那爬满伤疤的谜底
谁会住进我的日记 谁还穿着新装演戏
谁是我命中的锦鲤 谁扮演路上的荆棘
一部青春的偶像剧 男二只能甘心悲剧
台词多了被人嫌弃 台词少了埋没演技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可惜
只是无聊人消遣的把戏
---- 2017.12.05记
标签:随行,人情世故,二零一七,时而,自己,----,青春,可惜,随记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aevn00001/p/1585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