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作者:互联网
物理设备的命名规则
在Linux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硬件设备也不例外。
系统内核中的udev设备管理器会自动把硬件名称规范起来。
udev设备管理器的服务会一直以守护进程的形式运行并侦听内核发出的信号来管理/dev目录下的设备文件。
硬盘分区:
主机上可以有多块硬盘,因此系统采用a~z来代表26块不同的硬盘(默认从a开始分配),而且硬盘的分区编号也很有讲究:
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的编号从1开始,到4结束;逻辑分区从编号5开始。
硬盘设备是由大量的扇区组成的,每个扇区的容量为512字节。其中第一个扇区最重要,它里面保存着主引导记录与分区表信息。
文件系统与数据资料
在拿到一块新的硬盘存储设备后,先需要分区,然后再格式化文件系统,最后才能挂载并正常使用。
硬盘的分区操作取决于您的需求和硬盘大小;也可以选择不进行分区,但是必须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
Linux只是把每个文件的权限与属性记录在inode中,而且每个文件占用一个独立的inode表格,该表格的大小默认为128字节。而文件的实际内容则保存在block块中(大小一般是1KB、2KB或4KB),一个inode的默认大小仅为128字节,记录一个block则消耗4字节。
挂载硬件设备
mount命令用于挂载文件系统,格式为“mount文件系统 挂载目录”。
[root@linuxprobe ~]# mount /dev/sdb2 /backup
blkid命令用于显示设备的属性信息,英文全称为“block id”,语法格式为“blkid [设备名]”。使用blkid命令来查询设备UUID的示例如下:
[root@linuxprobe ~]# blkid /dev/sdb1: UUID="2db66eb4-d9c1-4522-8fab-ac074cd3ea0b" TYPE="xfs" PARTUUID="eb23857a-01" /dev/sdb2: UUID="478fRb-1pOc-oPXv-fJOS-tTvH-KyBz-VaKwZG" TYPE="ext4" PARTUUID="eb23857a-02"
有了设备的UUID值之后,就可以用它挂载设备了:
[root@linuxprobe ~]# mount UUID=478fRb-1pOc-oPXv-fJOS-tTvH-KyBz-VaKwZG /backup
如果想让硬件设备和目录永久地进行自动关联,就必须把挂载信息按照指定的填写格式“设备文件 挂载目录 格式类型 权限选项 是否备份 是否自检”写入到/etc/fstab文件中。
用于挂载信息的指定填写格式中,各字段所表示的意义
设备文件 | 一般为设备的路径+设备名称,也可以写唯一识别码(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
挂载目录 | 指定要挂载到的目录,需在挂载前创建好 |
格式类型 | 指定文件系统的格式,比如Ext3、Ext4、XFS、SWAP、iso9660(此为光盘设备)等 |
权限选项 | 若设置为defaults,则默认权限为: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
是否备份 | 若为1则开机后使用dump进行磁盘备份,为0则不备份 |
是否自检 | 若为1则开机后自动进行磁盘自检,为0则不自检 |
写入到/etc/fstab文件中的设备信息并不会立即生效,需要使用mount -a参数进行自动挂载:
[root@linuxprobe ~]# mount -a
df命令用于查看已挂载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英文全称为“disk free”,语法格式为“df -h”。
umount命令用于卸载设备或文件系统,英文全称为“un mount”,语法格式为“umount [设备文件/挂载目录]”。
[root@linuxprobe ~]# umount /dev/sdb2
添加硬盘设备
fdisk命令用于新建、修改及删除磁盘的分区表信息,英文全称为“format disk”,语法格式为“fdisk磁盘名称”。
fdisk命令中的参数以及作用
m | 查看全部可用的参数 |
n | 添加新的分区 |
d | 删除某个分区信息 |
l | 列出所有可用的分区类型 |
t | 改变某个分区的类型 |
p | 查看分区表信息 |
w | 保存并退出 |
q | 不保存直接退出 |
在Linux系统中用于格式化操作的命令是mkfs。
[root@linuxprobe ~]# mkfs.xfs /dev/sdb1
[root@linuxprobe ~]# mount /dev/sdb1 /newFS
du命令用查看分区或目录所占用的磁盘容量大小,英文全称为“disk usage”,语法格式为“du -sh目录名称”。
[root@linuxprobe ~]# du -sh /*
添加交换分区
mkswap命令用于对新设备进行交换分区格式化,英文全称为“make swap”,语法格式为“mkswap设备名称”。
[root@linuxprobe ~]# mkswap /dev/sdb2 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 size = 5 GiB (5368705024 bytes) no label, UUID=45a4047c-49bf-4c88-9b99-f6ac93908485
swapon命令用于激活新的交换分区设备,英文全称为“swap on”,语法格式为“swapon设备名称”。
[root@linuxprobe ~]# swapon /dev/sdb2
为了能够让新的交换分区设备在重启后依然生效,需要按照下面的格式将相关信息写入配置文件中,并记得保存:
[root@linuxprobe ~]# vim /etc/fstab /dev/sdb1 /newFS xfs defaults 0 0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磁盘容量配额
使用quota技术进行磁盘容量配额管理,从而限制用户的硬盘可用容量或所能创建的最大文件个数。quota技术还有软限制和硬限制的功能。
软限制:当达到软限制时会提示用户,但仍允许用户在限定的额度内继续使用。
硬限制:当达到硬限制时会提示用户,且强制终止用户的操作。
RHEL 8系统中已经安装了quota磁盘容量配额服务程序包,但存储设备却默认没有开启对quota技术的支持,此时需要手动编辑配置文件并重启一次系统,让系统中的启动目录(/boot)能够支持quota磁盘配额技术。
[root@linuxprobe ~]# vim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Tue Jul 21 05:03:40 2020 # # Accessible filesystems, by reference, are maintained under '/dev/disk/'. # See man pages fstab(5), findfs(8), mount(8) and/or blkid(8) for more info. # # After editing this file, run 'systemctl daemon-reload' to update systemd # units generated from this file. # /dev/mapper/rhel-root / xfs defaults 1 1 UUID=812b1f7c-8b5b-43da-8c06-b9999e0fe48b /boot xfs defaults,uquota 1 2 /dev/mapper/rhel-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cdrom /media/cdrom iso9660 defaults 0 0 /dev/sdb1 /newFS xfs defaults 0 0 /dev/sdb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oot@linuxprobe ~]# reboot
标签:linuxprobe,第九节,dev,挂载,root,分区,设备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ushuai2018/p/1585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