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操作系统前两章内容

操作系统前两章内容

作者:互联网

操作系统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概念:

2.功能与目标:

(1)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2)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3)作为扩充机器(虚拟机)

1.1.2 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 区分并发并行

2.共享: (1) 互斥共享 (2) 同时共享

3.虚拟

4.异步

多道程序环境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如cpu只有一个,进程的执行并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的,它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1.2.1 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1.手工操作阶段

主要缺点: 用户独占全机, 人机速度矛盾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2.批处理阶段

(1)单道批处理系统:

优: 解决人机速度矛盾

缺: 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

(2)多道批处理系统:

优: 多道程序并发执行,资源利用率高

缺: 不提供人机交互

3.分时操作阶段

优: 提供人机交互

缺: 不能优先处理紧急任务

4.实时操作阶段

(1)硬实时系统: 必须在绝对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

(2)软实时系统: 能接受哦热热违反时间规定

优:能优先处理紧急任务

5.网络操作阶段

6.分布式操作系统

7.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1.3.1 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与体系结构

1.运行机制

(1)两种指令:

(2)两种处理器状态:

(3)两种程序

2.操作系统内核(内核是计算机配置在底层的软件,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核心的部分;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程序是内核程序)

(1)时钟管理:第一功能用于计时;向用户提供标准的系统时间;通过时钟中断管理,可以实现进程的切换

(2)中断处理:为了提高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中汇总cpu的利用率;成为操作系统中各操作的基础

(3)原语(原子性:操作不可中断,一气呵成):

【前三个为最基本功能】

(4)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功能

3.操作系统的体系机构

(1)大内核

优:高性能

缺: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2)微内核

优: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缺:需要频繁地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切换】:”用户态 向 核心态“ 通过中断实现,且是唯一途径

”核心态 向 用户态“ 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将程序状态字(PSW)的 标志位设置为”用户态“

1.3.2 中断和异常(内中断和外中断,中断处理过程)

1.中断的概念和作用

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cpu会立即进入核心态

作用:是cpu从用户进入核心态的唯一途径

2.中断的分类

(1)内中断(也称异常,例外,陷入):信号来源cpu内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有关

分类1

分类2

(2)外中断:信号来源于cpu外部,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

3.外中断的处理过程

1.3.3 系统调用(执行过程,访管指令,库函数与系统调用)

1.什么是系统调用,有何作用:

(1)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的接口

(2)作用: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获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3)系统调用会使处理器从用户态进入核心态

(4)分类

2.系统调用和库函数的区别

(1)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向上层提供的接口

(2)有的库函数是对系统调用的进一步封装

(3)当今编写的应用程序大多是通过高级语言提供的库函数间接地进行系统调用

3.系统调用背后的过程

(1)传递系统调用参数

(2)执行陷入指令(系统调用发生在用户态,对系统调用的处理(被调用的程序)发生在核心态,执行陷入指令会产生内中断,使处理器从用户态进入核心态)

(3)执行系统调用相应的服务程序

(4)返回用户程序

第二章 进程管理

2.1进程与线程

2.1.1进程的定义,特征,组成,组织

1.定义:进程是进程实体(进程映像)地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组成:

(1)PCB(进程控制块):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2)程序段:存放要执行的程序代码

(3)数据段:存放程序运行过程中处理的各种数据

3.组织形式

(1)链接方式:按进程状态将PCB分为多个队列

(2)索引方式:按进程状态建立几张索引表,各表项指向一个PCB

4.特征

2.1.2 操作系统之进程的状态(运行、就绪、阻塞、创建、终止)及转换(就绪->运行、运行->就绪、运行->阻塞、阻塞->就绪)

1.进程的状态

2.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

2.1.3 进程控制

1.基本概念:进程控制就是要实现进程状态的转换

进程控制用原语实现:

(1)原语用关/开中断来实现

(2)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

(3)原语的执行必须一气呵成,不可中断

2.相关原语

(1)进程的创建:

(2)进程的终止

(3)进程的阻塞

(4)进程的唤醒

(5)进程的切换

【原语实现进程状态转换】需要:

2.1.4 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就是指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进程是分配资源的单位(包括内存地址空间),因此各进程拥有的内存地址空间相互独立

1.共享存储

2.管道通信

3.消息传递

2.1.5 操作系统之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1.线程概念:“轻量级进程”

为什么要引入线程:可增加并发度,减少并发带来的开销

2.引入线程带来的变化(和传统进程机制对比)

3.线程的重要属性

4.线程的实现方式

5.多线程模型

2.2.1 处理机调度的概念及层次

1.基本概念:按照某种算法选择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

2.三个层次:

3.三层调度的联系,对比

补充: (1)为减轻系统负载,提高资源利用率,暂时不执行的进程会被调到外存从而变成“挂起态”

(2)七状态模型:在五状态模型(2.1.2中的进程状态)的基础上加入了“就绪挂起”和“阻塞挂 起”两种状态

2.2.1 进程调度的时机(主动放弃与被动放弃)、切换与过程(广义与狭义)、方式(非剥夺与剥夺)

1.时机

(1)什么时候需要进程调度

(2)什么时候不能进程调度

2.切换与过程

(1)狭义的调度和切换的区别

(2)切换过程

(3)重要结论:进程调度,切换是有代价的,并不是调度越频繁,并发度就越高

3.方式

(1)非剥夺调度方式(非抢占式):只能由当前运行的进程主动放弃CPU

(2)剥夺调度方式(抢占式):可由操作系统剥夺当前进程的CPU使用权

2.2.3 算法的评价指标(cpu利用率、系统吞吐量、周转时间、等待时间、响应时间)

1.CPU利用率(也有题目让计算某设备的利用率)

$$
利用率 = 忙率的时间 / 总时间
$$

2.系统吞吐量

$$
系统吞吐量 = 总共完成了多少作业 / 总共花了多长时间
$$

3.周转时间

4.等待时间

5.响应时间 :从用户提交申请到首次产生响应所用的时间

标签:操作系统,中断,调度,两章,PCB,线程,进程,内容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60515793/article/details/12129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