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应试教育洗礼的“好”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2019-11-02

《应试教育洗礼的“好”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 2019-11-02

作者:互联网

1 引言

小明是在应试教育中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每年都要学习好几门课程而且考试成绩都非常好排名数一数二获得很多荣誉,是经常被各种称赞的好学生,但小明真的是"好"学生吗,是具备科研素质能够胜任科研任务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吗?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的反思和思考。下面以接受过10几年应试教育洗礼的刚读研一的小明为例,分析小明这类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这些学习特征对日常科研工作的影响。

2 学习行为特征

1、获得荣誉和好奇心(兴趣)的取舍,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这一点的取舍上对于能否做好科研至关重要。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小明这类学生往往舍弃好奇心(兴趣)而积极追取“第一名”的荣誉和奖学金,不利于在科研道路上可持续地发展;反观那些优秀科学家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好奇心(兴趣)而舍弃荣誉,深入探索研究而最终获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2、追求完美的全面发展和“钻牛角尖”刨根问底的学习方式的取舍。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小明这类学生往往舍弃“钻牛角尖”刨根问底而追求完美的全面发展,这一学习习惯也是在枪林弹雨的考试中形成的,考题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题需要“钻牛角尖”刨根问底才能深刻的理解和解决,如果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上面可能影响总成绩和偏科,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总成绩和排名,小明这类学生遇到难题不求甚解,不偏重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做到刨根问底,而是把学习时间合格分配到各科上每门课都争取90+而最终取得靠前的成绩排名,然后获得各种老师和学校的嘉奖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完美的全面发展而很少“钻牛角尖”刨根问底的学习行为特征,而这个学习行为特征对于做科研确是致命的,因为做科研必须在一个小方向的某一点上“钻牛角尖”刨根问底才有可能取得重大创新。反观那些杰出的大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坐在冷板凳上在某一小领域“钻牛角尖”刨根问底地钻研才获得丰硕的学术科研成果。所以对于刚上研一面临科研和课程双重压力的小明这类学生来讲,这种学习行为特征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具体表现如下:小明这类学生由于受追求完美的全面发展的学习行为特征的惯性作用,往往大多数像以前高中和本科的时候一样每周都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追求每门课程都能考得高分,遇到与科研相关的难题也不刨根问底,然后把剩下的一小部分时间来完成文献阅读和导师的科研任务,导致科研进展缓慢一直很难进入课题,紧接着恶性循环到最终研究生毕业了也没能取得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3 结论

为了研究生生涯不留遗憾,建议小明这类学生应该积极转变学习行为特征,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培养好奇心和兴趣,遇到问题要尝试刨根问底式地分析,把日常文献阅读的任务和导师给的科研任务放在首位争取每天都能抽出时间去做,建议选课比较多而抱怨没时间看文献和做科研的研一学生转变对学习成绩分数和学习行为特征认知:每周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追求研一课程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追求全面和完美的学习行为特征)是不明智的,这样会浪费研一很多可以用来做科研的时间。选课实在过多达到每学期学分上限的学生可以通过降低自身对课程学习成绩的追求留出更多的时间刨根问底式的看文献完成导师的科研任务(刨根问底式的学习行为特征),这样更有助于在短短的几年研究生生涯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标签:11,02,科研,钻牛角尖,小明,学生,学习,刨根问底,特征分析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39154376/article/details/12122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