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数据结构之堆

数据结构之堆

作者:互联网

堆(Heap)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类特殊的数据结构的统称。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完全二叉树的数组对象

堆总是满足下列性质:

根结点最大的堆叫做最大堆或大根堆根结点最小的堆叫做最小堆或小根堆

举例(小根堆)

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小于其左右节点

存储:

x的左节点下标:2x
x的右节点下标:2
x+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个方法:

模板题

堆排序
输入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列,从小到大输出前 m 小的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n 和 m。

第二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整数数列。

输出格式
共一行,包含 m 个整数,表示整数数列中前 m 小的数。

数据范围
1≤m≤n≤105,
1≤数列中元素≤109
输入样例:

5 3
4 5 1 3 2

输出样例:

1 2 3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int n, m;
int h[N], cnt;

void down(int u)
{
    int t = u;//假设当前节点为最小节点
    if (u * 2 <= cnt && h[u * 2] < h[t]) t = u * 2;//如果左节点比当前节点小
    if (u * 2 + 1 <= cnt && h[u * 2 + 1] < h[t]) t = u * 2 + 1;//如果右节点比当前节点小
    if (u != t)
    {
        swap(h[u], h[t]);//交换节点值
        down(t);//因为节点进行交换,有可能破坏了之前的状态,需要继续向下down来达到相关要求
    }
}

int main()
{
    scanf("%d%d", &n, &m);
    for (int i = 1; i <= n; i ++ ) scanf("%d", &h[i]);
    cnt = n;

    for (int i = n / 2; i; i -- ) down(i);//快速构建堆结构,从下到上依次构建,从2分之n开始构建的原因是最后一层节点本身就满足堆的要求,无需进行处理

    while (m -- )
    {
        printf("%d ", h[1]);
        h[1] = h[cnt -- ];
        down(1);
    }

    puts("");

    return 0;
}

简单实战

模拟堆
维护一个集合,初始时集合为空,支持如下几种操作:

I x,插入一个数 x;
PM,输出当前集合中的最小值;
DM,删除当前集合中的最小值(数据保证此时的最小值唯一);
D k,删除第 k 个插入的数;
C k x,修改第 k 个插入的数,将其变为 x;
现在要进行 N 次操作,对于所有第 2 个操作,输出当前集合的最小值。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N。

接下来 N 行,每行包含一个操作指令,操作指令为 I x,PM,DM,D k 或 C k x 中的一种。

输出格式
对于每个输出指令 PM,输出一个结果,表示当前集合中的最小值。

每个结果占一行。

数据范围
1≤N≤105
−109≤x≤109
数据保证合法。

输入样例:

8
I -10
PM
I -10
D 1
C 2 8
I 6
PM
DM

输出样例:

-10
6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string.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int h[N], ph[N], hp[N], cnt;//h为堆,ph[k]表示第k个插入点的下标,hp为ph的逆运算即ph[j]=k,hp[k]=j

void heap_swap(int a, int b)//交换堆相关节点
{
    swap(ph[hp[a]],ph[hp[b]]);
    swap(hp[a], hp[b]);
    swap(h[a], h[b]);
}

void down(int u)
{
    int t = u;
    if (u * 2 <= cnt && h[u * 2] < h[t]) t = u * 2;
    if (u * 2 + 1 <= cnt && h[u * 2 + 1] < h[t]) t = u * 2 + 1;
    if (u != t)
    {
        heap_swap(u, t);
        down(t);
    }
}

void up(int u)
{//当前节点修改后如果小于原节点需要向上更新节点
    while (u / 2 && h[u] < h[u / 2])
    {
        heap_swap(u, u / 2);
        u >>= 1;
    }
}

int main()
{
    int n, m = 0;
    scanf("%d", &n);
    while (n -- )
    {
        char op[5];
        int k,x;
        scanf("%s", op);
        if (!strcmp(op, "I"))
        {
            scanf("%d", &x);
            cnt ++ ;
            m ++ ;
            ph[m] = cnt, hp[cnt] = m;//第m个插入的节点下标为cnt,下标为cnt的节点第m个插入
            h[cnt] = x;//存储堆
            up(cnt);
        }
        else if (!strcmp(op, "PM")) printf("%d\n", h[1]);//输出堆顶元素
        else if (!strcmp(op, "DM"))
        {
            heap_swap(1, cnt);//删除堆顶元素,用最后一个值来覆盖
            cnt -- ;
            down(1);
        }
        else if (!strcmp(op, "D"))
        {
            scanf("%d", &k);
            k = ph[k];
            heap_swap(k, cnt);
            cnt -- ;
            up(k);//这里up和down即up和down只会执行其中一个,我们省去了判断条件
            down(k);
        }
        else
        {
            scanf("%d%d", &k, &x);
            k = ph[k];
            h[k] = x;
            up(k);
            down(k);
        }
    }

    return 0;
}

标签:cnt,之堆,int,down,swap,ph,数据结构,节点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46213598/article/details/12046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