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如何进行心理学实验

如何进行心理学实验

作者:互联网

关注“心仪脑”查看更多脑科学知识的分享。

心理学家除了要全方位描述和了解人类行为之外,还必须解释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因。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要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实验是指用于证实或证伪假设的行为原因的正式试验(尽管有的时候,使用自然观察法或相关法就足够了)。在实验中,心理学家可以仔细控制各种条件,把重心放在因果关系上。

因此,实验是心理学最强有力的科研工具。通常,一个实验的步骤如下:

  1. 直接改变你认为会影响行为的条件。
  2. 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试组。除了接受研究者所控制的不同实验条件外,各组中的被试在其他方面都应该是一样的。
  3. 对条件变化能否影响行为加以记录。由此可见,最简单的心理学实验也要包括两组实验被试,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被试除了接受研究者有意改变的条件(即变量)外,其他各方面均应保持一致。

变量和分组

变量指可以改变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在实验中,要确定因果关系,会涉及三类变量:

  1.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其大小、范围或取值由实验者决定。自变量被认为是引起行为差异的可能原因。
  2. 因变量:被用来衡量实验结果。也就是说,这类变量揭示了自变量对行为的作用结果,这种结果往往通过测验分数之类的绩效参数来体现。
  3. 无关变量: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以使实验结果不受其影响。

非得设立控制组不可吗?只测试实验组就不能说明问题吗?控制组的存在为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提供了参照。没有控制组,就不可能肯定自变量对因变量是否确有影响。如果实验组和比控制组的差异较大,那么结论就是自变量可以影响因变量;而如果两组的结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

实验控制

被试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但我们可以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到两个组来加以控制。随机分配意味着每个被试都有相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控制组,这有利于保证个体差异在两个组之间保持平衡。此外,对其他的无关变量或外部情况也必须加以控制,使它们不致影响实验结果。比如,室内温度、实验时间和光线强度等,都应考虑到。一般做法是使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所有条件在两个组中都完全一样。当两个组的所有条件都一样时,差别只在自变量上,那么因变量的差别只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

因果关系

在心理学实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试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条件,但在其他方面都相同,我们可以测量出自变量(条件变化)对因变量(行为)的影响。在一个仔细控制的实验中,自变量的差异是使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唯一可能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即可确定明确的因果关系。

结果评估

我们如何知道自变量是否真的引起了差异?这是一个统计学问题。在心理学期刊上的论文中,几乎都包括这样的陈述:“实验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也就是说,完全由于偶然性而导致出现这种实验结果是非常不可能的。实验结果如果具有统计显著性,那就意味着这种差异很大,在偶然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不会超过5%。当然,研究结果如果被其他研究者所复制重现将更加具有说服力。

全文完结,整理不易,看不完记得收藏,最后希望点赞支持一下!

了解更多,请关注“心仪脑”公众号!

标签:因变量,实验组,结果,心理学,控制组,如何,实验,自变量
来源: https://blog.csdn.net/psybrain/article/details/12044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