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Android组件内核之Activity调用栈分析(一,牛逼

Android组件内核之Activity调用栈分析(一,牛逼

作者:互联网

生命周期

Google给了我们一张图来表示Activity的生命周期,他希望Activity能被开发者所控制,而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BfDiBgQK-1630835946727)(//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203723-3a96a8a1b8ca1ca0.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545/format/webp)]

开发者必然不必实现所有的生命周期方法,但是必须知道每一个生命周期的含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掌控Activity,让他能完成你所期望的效果。

Activity启动和销毁过程

在系统调用onCreate方法之后,就会马上调用onStart,然后继续调用onResume来进图运行状态,最后都会停在onResume状态,完成启动,系统会调用onDestroy来结束一个Activity的生命周期让他毁掉kill状态。

以上就是一个Activity的启动和销毁的过程。

Activity的暂停和恢复过程

当栈顶的Activity部分不可见的时候,就会倒置Activity进入onPause。

Activity的停止过程

栈顶的Activity部分不可见的时候,实际上后续会有两种可能,从部分不可见到可见,也就是恢复过程,从部分不可见到完全不可见,也就是停止过程,系统在当前Activity不可见的时候调用onPause。

Activity的重新创建过程

最后我们来看看Activity是如何重新创建的,如果你的系统长时间处于stop的状态,而此时系统需要更多的内存或者系统内存比较紧张的时候,系统就会回收你的Activity,而系统为了补偿你,会将你的Activity状态通过onRestoreInstanceState()方法保存到Bundle中去,当然你也可以额外增加键值对去保存这些状态,当你重新需要创建这个Activity的时候,保存的Bundle对象就会传递到Activity的onRestoreInstanceState()方法中去与onCreate方法中去,这也是onCreate的重要参数——saveInstanceState的来源。

不过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savedInstanceState方法并不是每次当Activity离开前台就会调用,如果用户使用finish方法结束,则不会调用,而且Android系统已经默认实现了控件的缓存状态,一次来减少开发者需要实现的缓存逻辑。

Android任务栈简介

AndroidMainifest启动模式

Android开发者可以在AndroidManifest文件中一共设计了四种启动模式:

standard

默认的启动模式,如果不指定Activity的启动模式,则使用这种模式来启动Activity,每次点击standard模式创建Activity之后,都会创建新的MainActivity覆盖在原有的Activity上,如下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ZeftOpbL-1630835946729)(//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203723-ba7ba443885ad537.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363/format/webp)]

singleTop

如果指定Activity的启动方式为singletop,那么在启动的时候,系统会判断当前栈顶Activity是不是要启动的那个,如果是则不创建新的Activity,如果不是则创建新的Activity,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接收到消息后显示的界面,列入QQ接收到消息后弹出Activity,如果一次来10条,总不能弹10次吧,这种启动模式的如下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kOz9n8lv-1630835946731)(//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203723-e4a0e14cc1436f40.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466/format/webp)]

这种启动模式虽然不能创建新的实例,但是系统任然会在Activity启动的时候调用onNewIntent()方法,举例子,如果当前任务栈中有ABC三个Activity,而C的启动模式是singleTop,那么这个时候再启动C,那么系统就不会去创建C的实例了,而是会调用C的onNewIntent方法,当前任务栈依然是ABC三个Activity。

singleTask

singleTask模式和singleTop模式有点类似,只不过singleTop是检测栈顶元素是否需要启动的Activity,而singleTask是检测整个Activity栈中是否存在当前启动的Activity,如果存在,就将他置于栈顶,并且将以上的activity全部销毁,不过这里也是指在同一个APP中启动整个singleTask的Activity,如果是其他的程序以singleTask模式来启动整个Activity,那么他将创建一个新的任务栈,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启动的模式为singleTask的activity已经在后台的一个栈中,那么启动后,后台的一个任务栈将一起被切换到前台,借助官网的一张图我们可能更好的理解。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o70jjLQ-1630835946732)(//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203723-2772a20b55d6ee91.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imageView2/2/w/642/format/webp)]

当Activity2启动ActivityY的时候(启动模式为singleTask),他所在的task被切换到前台,且按返回键返回的时候,也会先返回ActivityY所在Task的Activity,这一点比较难理解,大家根据图去研究一下。

可以发现,使用这个模式创建的Activity不是在新的任务栈中被打开,就是将已打开的Activity换到前台,所以这种启动模式通常可以用来退出整个应用,将主Activity设为singleTask模式,然后在要退出的Activity中转到主Activity,从而将主Activity之上的Activity全部销毁,然后重写主Activity的onNewIntent()方法 在方法中加上一句finish(),将最后一个Activity结束掉。

singleInstance

singieInstance这种启动模式和使用的浏览器工作原理类似。在多个程序中访问浏览器时,如果当前浏览器没有打开则打开浏览器,否则会在当前打开的浏览器中访问。申明为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会出现在一个新的任务栈中而且该任务栈中只存在这一个Activity,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应用A的任务栈中创建了MainActivity实例,且启动模式为singleInstance,如果应用B也要激活MainActivity则不需要创建,两个应用共享该Activity实例,这种启动模式常用于需要与程序分离的界面:如在SetupWizard中调用紧急呼叫,就是使用这种启动模式。

关于singleTop和singleInstance这两种启动模式还有一点需要特殊说明:如果在一个singleTop或者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中通过startActivityForResult()方法来启动另一个ActivityB, 那么系统将直接返回Activity_RESULT_CANCELED而不会再去等待返回。这是由于系统在framework层做了对这两种启动模式的限制,因为Android开发者认为,不同的Task中,默认是不能传递数据的。如果一定要传递数据的话,那么只能通过Intent去绑定数据。

Intent Flag启动模式

前面就已经说了,系统提供了两种方式来设置一个Activity的启动模式,下面要讲的是通过Intent设置Flag来设置一个Activity的启动模式。

常用的Flag:

最后

代码真的是重质不重量,质量高的代码,是当前代码界提倡的,当然写出高质量的代码肯定需要一个相当高的专业素养,这需要在日常的代码书写中逐渐去吸收掌握,谁不是每天都在学习呀,目的还不是为了一个,为实现某个功能写出高质量的代码。

所以,长征路还长,大家还是好好地做个务实的程序员吧。

最后,小编这里有一系列Android提升学习资料,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来看下哦~

CodeChina开源项目:《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

项目:《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https://codechina.csdn.net/m0_60958482/android_p7)**

标签:启动,创建,栈中,upload,模式,内核,Activity,Android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61369960/article/details/120118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