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测试开发的成神之路:面试历程经验分享!
作者:互联网
1. 定基调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测试工程师,心里肯定是不甘于停止在功能测试这个阶段,办法总比困难多。都说IT人员都是靠跳槽来增加薪资水平,这句话不假,但是不那么准确。通过增加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来增加薪资,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来说更是如此,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浑水摸鱼,蹭着时代发展的红利前进。
2. 下决定
那些想要改变的人,羡慕别人高薪的人,心里肯定也是在给自己暗示,我要是能变得那么牛逼该多好,也一次又一次的作出决定,我要改变。但是大部分人也就止步于此,只是突然之间热血沸腾,在床上翻了个身继续做着美梦,羡慕别人。做出决定往往很轻松,实现它却充满了艰难万阻。最好的决定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条件,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去实现。
3. 做准备
回想当初自己是何时做出决定,快速提高自己,努力追赶前人的步伐。原来从我入行那刻就暗自决定一刻都不能停下脚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从入职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开始了准备。
刚到公司肯定是先熟悉公司的业务和工作流程,先把手上的任务能够熟练的完成,再去想其他的事情,我也是花费了半年的时间去这样做。无论上面分配什么需求和任务,都能从容不迫的去对待的时候,也可以考虑给自己找点事做了。这个时候我不停的在各大软测Q群,论坛,博客等等,一切有关软件测试的信息都充满了好奇。直到狂师一篇关于全栈软件测试开发第一期的博文出现在我眼前,才明白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看完整个教学大纲,性价比极高,也是毫不犹豫就报名了。从去年9月开始一直到今年的4月,每一个周末几乎都没有断过,全程都跟了下来。也制定了自己的跳槽计划,打算在结课,整理完各个模块的知识之后,进行集中面试。
在整个学习期间,时间一定要分配好,对于我来说:
- 白天上班的时候有任务就优先完成手里的任务,其余时间自己用来总结周末学习的知识点,看能不能运用到公司的项目中。
- 一般情况下,自动化还是比较能迅速落地,具体情况还是结合公司的需要来进行。
- 下班之后呢会优先去健身房,出出汗,不光是自己喜欢锻炼,也是为了让自己工作学习的时候能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
- 锻炼完成之后呢,也会在看录播或者其他自己认为的短板技能视频,进行一个加强。
- 周末基本就是白天线上上课,晚上可能会留点时间出来,看看各种国际新闻,时事评论,不至于太过枯燥。
4. 备面试
面试之前,我已经把所有的软件测试技能板块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编程语言等常见的技术栈总结成了一篇篇文档,便于自己复习重温。
最后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去筛选想去的岗位和公司。我个人是不推荐进行海投的,表面上看起来省事,实际操作起来很是费神,最好还是根据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定点投放,可以把心仪的公司往后放,先面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公司进行练手,习惯面试的节奏。
至于简历的准备,从实描述自己的技能和项目经验,把自己的能力突出到项目实践中,能运用到项目中去的才是又用的技术,闭门造车对自己提升不大。面试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简历的详细描述,你所写的每一点都会成为面试官的考点。淡定从容的回答面试官的提问,结合实际项目和实际工作,逻辑清晰地描述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我也不想过多的去列举一些什么软件测试面试经典题目,这种文章,网络上到处都有,根本看不完。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论面试官怎么问,都能够出口成章,举一反三。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的调整。面试的过程往往是一波三折,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大局。尽人事,听天命,准备充分的人,运气往往不会差。我自己也算一个吧,毕竟这次面试经历对我来说,也不算特别成功。虽然最终拿到了心仪的Offer,薪资也涨了三倍。但也让我感受到找一个合适的岗位有多难。
每面试成功一次,都不是偶然,回头来看,失败的原理由千千万万,成功的原因大同小异。与面试岗位和公司的契合度真的很重要,公司的业务方向是你所期望的,测试的技术栈是你所擅长的,未来的发展是你所追逐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似乎就是为你量身打造,就等你进去大展身手。那些失败的面试,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自己后知后觉,双方都看不上,也就谈不上合适了。
5. 新开始
人生只有一个终点,每个人的都一样,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但是开始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次面试的完结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挑战,我也将踏上异乡,开始下一段人生旅程。环境变了,公司变了,同事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唯有孜孜不倦的态度,敢于拼搏的精神,拥抱变化的魄力, 没有改变。
其实,这次本不打算写这样一期面试经验,一是面试过程没有记录太仔细,而是觉得没什么好分享的。因此,也就是和大家随便闲聊一下,谈谈自己的心路历程,没有太多技巧,单纯来一场心与心的近距离交流,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目标,为之付出努力,相信也会有所收获。
标签:面试官,成神,自己,面试,薪资,新手,公司,软件测试 来源: https://blog.csdn.net/sdoa0806/article/details/11934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