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21级全日制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互联网
一、专业简介、办学指导思想及(或)基本思路
1.专业简介
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面向测绘行业及测绘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测绘工程是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的采集、量测、处理、表达、管理分析、更新和应用的工程领域覆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学科,涉及地球物理学、海洋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地质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本领域主要为地球科学研究、城市建设、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交通导航、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土地资源调查与利用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等提供工程技术和管理服务,其行业覆盖面主要有测绘、勘察、地矿、规划、建筑、海洋、交通、农林、水利、电力、房地产、国防等。
2.办学指导思想及(或)基本思路
在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双重胁迫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领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立足长三角地区,以测绘科学与技术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为依托和基础,以“3S”技术综合集成为支撑,通过对地理国情监测、GNSS高精度导航定位、环境遥感、夜间灯光遥感、城市遥感、地球系统模拟等进行研究,不断探索和寻找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对地观测与导航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目前本学科承担并完成数十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企事业单位项目,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在环境遥感、夜间灯光遥感、地球系统模拟、GIS理论、高光谱遥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研究既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难题,又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培养目标
1.人才的基本定位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感。面向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具备进一步深造潜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测绘科学学科后备人才。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掌握测绘科学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较为全面了解、熟悉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与前沿研究方法,在测绘科学的二级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积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业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专业外文文献阅读、开展相应工程技术的能力。
3.人才的培养特色
围绕学科整体发展方向,测绘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解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测绘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与行业及企业的联合培养,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所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主要为遥感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科学、地信和遥感的项目管理和实施),以及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先进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地理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智能处理等前沿技术解决工程领域的问题,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如在国土空间规划、地理国情监测、土地调查、自然资源管理、交通导航领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和方式
1.培养模式按照产教深度融合进行培养,第一学年以专业课和基本理论学习为主,第二学年以测绘工程相关部门的实习为主,融入相关课题的研究,第三学年进行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
2.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研究生不能在基本学习年限内毕业的,应提前3个月办理延期手续。研究生到达最长学习年限不能毕业的,应以结业或肄业等形式终止学籍,特殊情况按国家、上海市等相关规定办理。
四、领域(方向、项目)
测绘工程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分别为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
1.培养环节一般包括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课程、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三部分。
2.培养环节一般应包含以下四种反映人才培养规格的通用能力的考核:①资料调阅与分析能力;②实践创新能力;③项目申请能力;④演讲表达能力。
(一)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
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在开展研究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研究生参加院系组织的相关专题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研究生培养系统-培养环节的“学术规范测试”,测试合格方可进行论文开题。
(二)课程
见下表。研究生在培养环节审核前应完成35学分,其中公共课9学分,学位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专业选修课5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
(三)专业实践
1.基本设置
(1)主体、主要形式和起讫时间
实践岗位为本专业相关的实习研究人员岗位,实践时间为第二学年,不少于12个月的专业实践时间,实践机构见学院实习基地名单。在专业实践完成后,由实践基地开具正式的实践评价表(含实践时间、实践表现、实践完成的工作等内容)和实践总结报告。如未完成,可顺延下一学年,需在申请学位前完成本实践工作。
(2)内容和工作量
研究生的校外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2个月,完成后获得8个实践学分,主要分两种形式:校内实习和校外专业实践。
(3)主要实践单位与岗位等
a校内实践
校内实习是指在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生参与校内导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既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b校外实践
校外专业实践是指研究生接受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应的应用项目研究。校外指导教师负责为研究生提供实践课程指导、相关应用项目及适当的科研经费,以保障研究生能顺利完成相关研究工作。本专业与企事业联合建立了十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涵盖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城市勘察等行业部门,以及北斗卫星导航与电子,测绘仪器等产业部门。从适宜于每个研究生方向的培养角度出发,学生可从校企联合实习基地中选择。通过校外实践,学生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在导师指导下锻炼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便于毕业后能较快地融入工作。
2.成果与评价
(1)成果形式
按照实践主要内容,可以是各类调研报告、原创案例、案例分析报告;各类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产品作品,专利等;创新创业或专业技能赛事成果;研究论文、课题与项目等。
(2)成果定义与使用
专业实践须形成成果,形式可多样。①实践结束须递交五千字以上实习报告;②其它相应考核文件,由实习单位出具相应证明材料,并加盖公章;③在第五学期结束前专业实践成果需要满足学院要求。
(3)成果考核与评价
实践考核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流退出的第一个关键环节,两次考核不通过作肄业、退学等处理。专业实践成果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地学领域相关核心期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一篇(核心期刊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库期刊,国内外权威期刊为SCIE、SSCI、CSCI、EI等检索期刊,且为地学领域);
参加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提交摘要,并做分会场口头报告,需提交参会报告及摘要(定期举办,地学领域);
获得全国性各类本领域的大赛奖励(排名前三,参考学校认可的竞赛目录);
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并进入实际审核公示阶段,排名前二;
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排名第一;
其他工程实践的成果的认定需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小组讨论。
以上成果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须为华东师范大学。
(四)学位论文(成果)
1.论文基本要求与评价指标体系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应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被聘专家应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
校外导师为通过学校的正规遴选程序确定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均参与研究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进行课程、论文、实习等多个环节的指导。
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选题、调研、开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具体要求参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① 测绘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测绘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得到应用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② 测绘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③ 侧重于测绘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测绘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2.论文开题
应以答辩的形式,由导师组、项目组及以上统一安排。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选择测绘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
开题时间于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开题未通过者,可申请在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研究过程中,如论文课题出现重大变动的,需重新组织开题。
3.正式审查与答辩
学位论文由1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实行全盲审。
硕士应聘请至少2位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学位论文实名评阅人至少有1人为本专业(行)实践领域的专家。
盲审、评阅结果按照《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由于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多选题于工程应用,与学术型研究生的选题有很大不同,因此其评审标准也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论文评审标准;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按照2011年6月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框架要求,针对调研报告、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论文类型分别建立评审内容及权重。
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流程如下:
① 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经评阅人评审认为达到与申请学位相应的学术水平,方可以参加论文答辩;
② 答辩委员选取标准
答辩委员会成员要求由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专家应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并统一由测绘工程分委员会审定,其中校外成员不少于2人,答辩成员中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委员(包括该论文的校外指导教师)。
③ 答辩原则
答辩委员会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论文答辩工作。答辩会以公开方式进行,在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时,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未获通过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经不记名投票,若半数以上成员认为论文经修改后再提交答辩时,可允许研究生在一年时间内修改论文,并重新答辩一次。
④ 论文答辩程序
本专业论文答辩程序如下:
Ø 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名单、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姓名、学位论文题目等,并主持会议;
Ø 申请人宣读《论文原创性声明》;
Ø 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报告时间约30分钟;由于本专业研究生所做论文来自于工程应用项目,在答辩时要包含相应的系统演示或者数据处理流程视频等;
Ø 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到会者(已获得相应学位)提问,申请人答辩;
Ø 休会,答辩委员会内部讨论;
Ø 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书》(表决票和成绩不公布);
Ø 主席宣布答辩会结束。
(四)其他培养环节
六、培养环节审核
学校层面培养环节的审核包含学术规范测试、课程审核、专业实践审核与学位论文开题审核四部分。应前导压力,各环节应随时完成、随时审核,不得晚于基本学习年限内倒数第二学期末完成。
学术规范测试通过的条件:通过培养系统测试。
课程审核通过的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
专业实践审核通过的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实践工作并通过考核、获得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审核通过的条件:通过培养单位组织的学位论文开题答辩。
培养环节审核通过者,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审查阶段。
七、学位申请与授予
研究生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可授予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设置
最少修读总学分:5
已制定最少修读总学分:35
课程类别 | 最少修读学分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时间 | 面向二级学科 | 备注 |
---|---|---|---|---|---|---|---|
公共课(必修) | 9 | ||||||
TYKC0610201001 |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 1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TYKC061020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s) | 1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TYKC0910201001 | 英语(English) | 2 | |||||
MRE03111202001 | 工程伦理(Engineering ethics) | 1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7 | 人工智能的数学方法(Mathematical Method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SW00611201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2 | |||||
学位基础课(必修) | 8 | ||||||
MRE03111202004 | 环境遥感与应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9 | 测绘工程前沿与项目管理(Engineering Frontier and Management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GEOG3111102052 | 地理信息科学进展(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information Science) | 3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专业必修课(必修) | 5 | ||||||
GEOG3121102006 | GIS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GIS Programming Desig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GEOG3111102034 | 遥感数据分析与建模(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专业选修课(选修) | 5 | ||||||
GEOG3121102010 | 数据挖掘与信息分析(Data Mining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GEOG3121102015 |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Research Paper Writing in English)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GEOG3111102015 | 定量遥感基础(Fundamentals of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GEOG3111102008 | 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Thematic cartography and Map Design)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GEOG3111102005 | GIS开发(Development of GIS) | 3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GEOG3121102001 |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GEOG3111102024 | 数字地球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arth System)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GEOG3121102026 | 数字地球原理与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arth)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2 | 雷达干涉测量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InSAR)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3 | 冰冻圈遥感(Remote Sensing of the Cryosphere) | 2 | 第一学年春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5 | 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6 | 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与方法(Modern Geodet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RE03111202008 | GNSS导航概论(GNSS Navigation)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MRE03111202010 | 地理建模方法与实践(Geographic Modell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 | 8 | 无 |
培养环节
环节 | 内容与要求 |
---|---|
1.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测试 | 研究生的必修环节,不计学分,需在答辩资格审核前完成。 |
2. 专业实践 | 见上方专业实践表述 |
3. 开题报告 | 1. 时间:第二学年结束前 |
标签:研究生,学年,论文,实践,华东师范大学,2021,专业学位,开题,测绘 来源: https://blog.csdn.net/xhtongyin/article/details/1193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