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学习笔记-第一章(3)
作者:互联网
协议层
每个协议属于一层,每一层项上一层提供服务,就是所谓的层的服务模型。
协议层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HTTP,SMTP\)这些应用层协议在端系统中用软件实现。运输层协议也使用软件实现的。网络层是软硬件结合的。
-
协议分层的优点:改变服务的实现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能力。
-
潜在的缺点:
- 可能有重复功能
- 可能需要使用在其他层出现的信息(时间戳),从而违反了层次分离的目标。
协议栈:
(0)定义:各层的所有协议。因特网的协议栈有五个层次,自底向上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黑书的编排方式和命名(自顶向下)指的是从顶部向下的讨论协议栈这几层协议。
(1)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协议存留的地方。包括了\(HTTP(给Web文档提供了请求和传送)\),\(SMTP(电子邮件报文的传输)\),\(FTP(两个端系统之间文件的传输)\)
分布在许多端系统上,端系统使用应用层协议在端系统之间发送报文(信息分组)。
(2)运输层:提供了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的服务。因特网有两个运输层协议\((TCP\;and\;UDP)\)。
////应用程序之间
\(TCP\):具有可靠性,将长报文划分为短报文,提供拥塞控制机制。
\(UDP\):不具备可靠性,没有拥塞控制机制,提供无连接服务。////
(3)网络层:运输层向网络层递交报文段和目的地址(统称为数据报),网络层将数据报从一台主机转移到另一台主机。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和决定路由(端到端的路径)的选路协议。
(4)链路层:包括以太,\(WIFI\)和点对点协议。网络层接收不同链路层协议的不同服务,链路层分组称作帧。
(5)物理层:将帧中的比特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与链路的实际传输媒体有关。
\(ISO\)模型:
应当意识到协议栈并不只有因特网协议栈这一种。
ISO模型有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表示层:使得通信的应用程序能够解释交换的数据的含义。(转换数据编码类型\(ASCII\)等)////
会话层:提供数据交换的定界和同步问题。(大文件的传输建立检查点)////
-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不实现协议栈中的所有层次,但还是以层的方式组织的。路由器实现了一到三层,链路层交换机实现了一到二层。
-
链路层交换机不能实现\(IP\)协议(第三层)
封装
运输层接收应用层的报文,并且加上运输层首部信息,封装成了运输层报文段。网络层增加了源和目的的系统地址等网络层首部信息。以此类推。
每一层都包括来自上一层的有效载荷字段和新加上的首部字段。
标签:协议,报文,网络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端系统,应用层,链路层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14long-Alex/p/1508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