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国信通院-数字政府云原生基础设施白皮书
作者:互联网
来源 | 华为&中国信通院
在传统模式下,政务云的建设重在建设资源,政务应用系统与资源缺少协同;建设分层实施,资源和应用独立、粗犷式发展。
一般而言,其建设方式,都是由承建部门,如政数局,进行政务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的建设,为职能部门业务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而由职能部门,如各委办局等,招标ISV 厂商,开发政务系统应用,
基于承建部门的基础设施进行应用的部署和运维。比对政务云面向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诉求,这种方式有着三方面的问题:
1)共享难,职能部门间的公共模块和资源难以共享
传统方式下,每个职能部门的政务系统应用的开发都是完全独立的,而在各委办局的政务系统中,实际存在大量的公共的组件,如数据库、中间件、标准技术组件、监控系统,甚至某些核心业务组件也存在架构和业务逻辑的相似。而相互独立的开发模式下,每一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都需要ISV 从头设计与开发,必然导致开发周期冗长;同时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要求每一个ISV 都具备各类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维能力,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研发的周期与成本。
2)资源供给粗犷,运营与管控能力薄弱,资源利用率低
与开发方式类似,在传统方式下,每个委办局的政务系统,对资源的使用也是割裂的。每个政务系统都会根据业务规模的预估,向承建部门进行基础设施资源的申请,之后独占这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的资源利用率必然处于较低水平。原因在于为了保证政务系统运行的稳定,对业务资源的预估往往会高于业务的实际使用量,个别无法准确预估的特殊场景和业务,甚至会远高于业务的实际使用量。而作为基础设施提供者的承建部门,由于缺乏以应用为核心的监控与弹性伸缩能力,往往无法在委办局业务上线后对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只能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被动的对某个委办局的资源需求做出扩容响应,而无法从全局角度实现资源的整体规划与共享,导致无法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3)边界不清晰,应用缺少统一标准,应用系统故障定界困难
在传统方式下,应用系统的故障定界困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对于承建部门与职能部门而言,在政务云的运维流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分层实施与维护,运维系统往往是割裂的两层系统,导致问题的定位较为低效。承建部门不理解也无法感知应用系统的运行指标,职能部门与ISV 也无法感知基础设施的运行指标。在发生问题时,双方都只能从各自的角度尝试定位,多数情况下就会导致问题定界的困难,从而无法快速的定位问题根因,进而快速修复问题。
如需查看完整报告和报告下载或了解更多,公众号:参一江湖
标签:委办局,系统,白皮书,华为,政务,应用,信通,资源,承建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58728846/article/details/11861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