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行稳致远,“双循环”的战略深意

行稳致远,“双循环”的战略深意

作者:互联网

导读

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中国经济凭什么能逆势而起?

其中关键,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双循环”:

双循环的逻辑是什么?

为什么只有中国能运行双循环?

中国企业如何把握住时代机会?

拨开迷雾,洞见未来——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翻开袁国宝老师《双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第二章,去感受时代变革的强劲脉动。

“双循环”的制度逻辑与战略抉择

“双循环”就是要构建两个循环系统,而循环系统本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概念,一般指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血管系统。这个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心脏、血管和血液,其中心脏提供动力,血管发挥通路功能,血液是输送的对象。将这个循环系统对应到“双循环”来看,“心脏”就是驱动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变革,包括制度变革、技术变革等;“血管”就是负责连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基础设施;“血液”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资金、技术、数据、知识等。

一、“双循环”的制度逻辑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提出一个著名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为交易提供结构,它(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在这里需要解释两个概念,一是交易费用,二是生产成本。

交易费用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可衡量的成本,也包括信息获取等衡量起来比较困难的成本,甚至包括因为监管不力或实施不完全而造成的各项损失。

生产成本指的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生产要素的成本以及将生产要素加工为产品的成本。

按照诺斯的这一观点,“双循环”制度至少应该包含三大内容:

“双循环”制度仍然要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大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推动技术变革,切实提升循环效率。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健全制度基础设施,以制度或政策推动生产要素流动,鼓励技术创新,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与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等。随着制度体系逐渐完善,下一步就是做好执行工作,使制度监管与实施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使制度执行成本持续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与技术存在明显的国界,这一特征在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形势下表现得愈发明显。在此基础上,“双循环”制度设计的第三个要点就是搭建降低跨国交易成本的制度框架,使国内的市场规则与标准与国际市场规则与标准实现全方位对接,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带一路”的框架。
二、“中国优势”助推“双循环”实现

中国之所以可以构建“双循环”,主要受益于独有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体制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提供拉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14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超过了4亿,形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市场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资、外企,促进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这个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依然会发挥作用,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持续提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很多优势,在“双循环”制度建设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一是可以对多种制度工具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可以快速进行制度创新,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情境。在这两大优势的作用下,我国可以快速建立起“双循环”蓝图下的制度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持续优化。
技术体制优势提供基础。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这些都为技术变革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双循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制度不仅是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组织可以通过集体行动塑造制度”,根据这一逻辑,中国企业在“双循环”制度下的战略选择要注意四大事项:

第一,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保持信心。现阶段,“衰退”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在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要对我国市场、制度、技术体制保持信心,相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保持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第二,在创新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变革。从国家顶层规划来看,未来,我国将以全球制造中心和供应链中心为基础,向全球创新中心迈进。为了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国家会面向技术变革出台很多政策。企业可以利用政策优势,在创新领域加大投入,与其他高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坚,寻求技术突破,以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中国企业要紧抓机遇提升技术实力,实现追赶反超。同时,企业要利用好中国在市场、制度、技术体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我国企业不仅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掌握更多话语权,而且“双循环”的效率也可以实现大幅提升。

第三,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系统建设。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藏着很多机会,中国企业不仅要在这些市场中寻找机会,而且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寻找机会,例如经济快速发展,公共卫生、养老健康等方面爆发出巨大的需求,潜藏着很多商机;为了保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软硬件领域将爆发出巨大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对于企业来说,从这些需求中寻找机会,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系统建设。首先,以“双循环”蓝图下的各项制度为依托,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与”一带一路”对接,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跨国交易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企业要以中国独有的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和技术体制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国内需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分工中的地位。进一步说就是,企业要以我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专业人才为依托,在各个细分领域做到最好,逐渐掌握国际产业链的话语权。

总而言之,“双循环”的制度框架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中国企业找到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路径,同时,企业有组织、有规划的集体行动也可以让“双循环”的制度框架更加完善。

标签:致远,变革,制度,双循环,技术,优势,企业,行稳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335055/article/details/11860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