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存在风险,这次支付宝跟微信也“笑“不出来了?
作者:互联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8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等这样的货币,也包括推出的各种所谓“稳定币”。这些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市场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
他表示,一些商业机构所谓的“稳定币”,特别是全球性的“稳定币”,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
范一飞表示,央行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
他坦言,目前社会各界对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影响基本上已形成一些共识。大多数研究认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影响。对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认识分歧是比较大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会不会削弱货币政策、会不会加剧银行挤提等,争论比较集中。我们对这些问题也高度关注!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央行数字货币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未来全球经济金融竞争的高地。如果说往后央行数字货币大规模普及的话,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要完全“告别”纸币了。不过目前还只是内测,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已经正式落地了。值得注意的是从5月开始,苏州市相城区机关及事业单位部分人员的交通补贴,会有50%通过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市场有了数字货币的声音之后,群众不禁好奇,究竟什么是数字货币?普通人该如何使用呢?数字货币的出现,会不会直接影响到微信和支付宝,甚至取代这两个移动支付巨头呢?
从目前已经了解到的消息来看,数字货币有扫码支付、收付款、汇款以及碰一碰这4大功能。前几个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和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功能是一样的。而碰一碰可以说是数字货币的亮点所在,有介绍表示,在手机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碰一碰也可以在线下场景完成支付。
可以说这是支付宝和微信都不具备的功能,因为不管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必须建立在有网络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支付。既然如此,数字货币是否也只是支付宝微信的“改良版”呢?
很显然并不是,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是有着明显区别,因为央行数字货币一级货币,相当于是现金。要知道不管是微信还是支付宝,支付的时候都需要绑定银行账户,只有你的账户有钱,才能够进行支付。
而央行数字货币不一样,它更像是纸币借款,第三方获取不到交易双方的信息,是匿名化、去中心化的,是有国家的背书,用户与用户之间转账是不需要绑定账户的,简单点来说它就和纸钞一样,可以找零可以流通。
而且央行数字货币不像以比特币带头的虚拟货币相提并论,央行数字货币跟比特币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央行数字货币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取代实体货币。前者可以理解为有担保人担保,后者则是一种口头承诺,在对于抗风险上无法相比。不过数字货币的底层逻辑也是从虚拟货币提取出来,采用了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说是取长补短。
至于大家最好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数字货币是否会取代现金?对于即将到来的数字人民币时代,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为了取代现金出现,而是人民币的“升级”。因为数字货币可以降低成本,人民币在印制、运输包括防伪等方面都需要成本,但是数字货币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
这对于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自然也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如果现金真正能够做到大部分被代替的话,微信和支付宝也许就“笑”不出来了,甚至会因此成为末端。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微信与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更确切点来说,两者是无法放在一起比较的!
但其实央行的数字货币并不意图入侵国内移动支付的市场,它的目标市场是海外。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之后,微信支付宝,依然可以畅通无阻的运行,因为央行数字货币跟微信支付宝在整个金融体系里并不是一个维度。像微信支付宝这样的在线的支付方式,在海外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但数字货币可以支持双离线支付模式,也就是触碰支付模式,一下子就将海外支付推进到新的时代。
同时从政治上讲,央行的数字货币的结算体系并不通过现在国际结算体系,也就是独立于美元体系之外的一个贸易体系。美国之所以可以无限量放货币就在于其美元霸权。而美元霸权的三个基础之一就是贸易基础。目前国际贸易体系50%以上还是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只占2%。通过数字货币的模式,可以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体系,动摇美元霸权的基础。
央行数字货币不同于微信支付宝,是肩负战略使命的!
标签:支付宝,央行,数字,比特,微信,货币,支付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FXL425/article/details/11858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