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方法
作者:互联网
一、 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类别
1. 财务报表的分类
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主要渠道是分析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结构表现。财务报表应至少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 资产负债表
(2) 利润表
(3) 现金流量表
(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 附注
由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因此现金流量表对银行的重要性低于一般工业企业。
- 本行:在母公司之下的,包括境内分行、境外分行、总行本部的一些机构,本行是一个法人;
- 集团:包括本行和控股机构,(在母公司之外投资的控股机构,这些控股机构都是一个小法人)
资产负债表
- 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提供某一时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
-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与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基本相同,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等式,反应的是商银行在某个时间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是一个静态时点数。
- 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特点
- 金融工具占比高,金融工具的特点是以金融契约为依据,以信用制度为保证,因而较工业企业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
- 财务杠杆率高,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负债满足资金需求,负债率水平大大高于工商企业自有资金的平均水平,财务风险更高。
客户贷款及垫款是工商银行主要资产,占比超过50%
新金融工具准则综述
IFRS9主要调整了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方法、变更了减值计提模型、简化了一般套期的会计处理。
1. 分类与计量
- 金融资产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 基于主体管理资产的商业模式和资产现金流特征
2. 减值
- 彻底重新设计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模型
- ”已发生损失模型“ ---> "预期损失模型"
- 双重计量方法:根据金融资产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加,计算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或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3. 套期会计
- 简化了现有的套期会计规则
- 更准确的反映企业如何管理风险以及套期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
- 减少一些套期有效性测试所带来的实施负担
- 更多的风险/组合可以指定为被套期的项目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积极影响
- 拓宽了资产减值范围
扩宽金融机构确认信用风险损失外延,除原已覆盖的表内项目外,还包括表外的贷款承诺、财务担保合同。
- 提前确认了预期信用损失
引入了内部评级法,风险确认提前,要求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就要考虑”预期”损失,减少触发事件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差异。
- 充分反映了资产的风险实质
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方式分别提高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量化精确性,使得风险实质的反映更为明显。
资产负债表--负债
负债是银行资金的来源,客户存款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工商银行2019年占83%)
- 客户存款
按照品种分类,客户存款分为公司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公司存款和个人存款可进一步分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
与“存放和拆放同业”相对应,由符合监管当局同业机构标准的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本银行存放或向本银行拆借的资金,体现为银行的债务。
- 已发放债务凭证
是银行的主动性负债,为了满足银行资本管理要求,主动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债务工具,主要由次级债、可转债等。
- 卖出回购款项
与“买入返售款项”相对应,是根据交易双方约定于未来某确定日期回购的已卖出的资产,实质为资金融入的行为,卖出与回购之间的差额作为银行的利息支出。
损益表
-
商业银行损益表反映银行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目前,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损益表包括集团口径损益表和银行口径损益表。
- 集团口径损益表是合并利润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润表为基础,在抵消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互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后编制而成。 - 银行口径损益表是以母公司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结果,反映母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营业收入
-
利息净收入
利息净收入 = 利息收入 - 利息支出
-
手拥净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由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形成的收入。 主要包括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投资银行、银行卡、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担保及承诺以及代理收付及委托项目收入。
-
其他非息收入
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收益以及其他业务收入等四项收入。
营业支出
包括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等四项支出。
- 税金及附加: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支出事项
- 业务及管理费:包括员工费和经营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包括贷款减值损失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
- 包括保险业务支出和结构性存款利息支出等
所得税费用
- 境内机构:集团境内机构的所得税税率为25%
- 境外机构:境外机构按照其经营地适用的法律、解释、惯例及税率计算应缴税额
- 税收调整事项:国债免税收入纳税调整、以前年度当期及递延所得税调整等。
主要财务收支指标(中国准则)
- 营业收入 = 利息净收入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其他非利息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业务及管理费 + 资产减值损失 + 其他业务成本
-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支出
- 税前利润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净收入
- 拨备前利润 = 税前利润 + 资产减值损失 # 更能体现银行的赚钱能力
- 净利润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营业收入
- 成本收入比 = 营业费用/营业收入
二、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
财务与业务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财务与业务时相辅相成的,业务行为形成财务结果,财务结果回=会引导、制约业务行为。财务会计是在微观层面对经营活动最全面、最细致的“照相”、记录,通过对财务结果的分析,能把握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现实,发现业务发展的短板,从而为经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
核心和基础:揭示业务驱动因素:
通过研究报告,建立起财务数字与业务发展的联动关系,在业务和财务成果间形成有机联系,服务于下一步经营决策。
-
反映经营情况
通过研究报告,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某一期间经营情况
-
验证预测或预判
通过研究报告,对前期预判或预测进行验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经营目的的达成 -
研究或总结规律
通过研究报告,就某一专门课题或现象进行论证和探索,总结规律判断。
集团财务分析战略布局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间的联动关系
建立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联动关系,基于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利息收支变化;
从业务量以及收费标准等方面对不同品种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差距和增长点。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以预算编制过程
三、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
盈利能力分析
-
拨备前利润
反映全行补偿资产质量风险前的盈利水平 指标口径:损益表“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前利润”
-
税前利润(拨备后利润)
反映全行经营运作与资产保全后的经营成果 指标口径:损益表“扣除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
-
净利润(税后利润)
反映扣除全行所得税支出后的经营成果 指标口径:损益表”税后利润“
-
资产回报率(资产利润率,ROA,Return On Assets)
反映全行资产的获利能力 指标口径: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其中:资产平均余额 = (初期资产 + 末期资产)/2
-
权益回报率(ROE, Return On Equity)(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利润率、资本回报率)
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即反映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指标口径:本行股东享有净利润/本行享有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银行利润表结构
利息净收入相关指标
-
生息资产收益率
反映全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收益水平。 指标口径:全部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合计/全部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生息资产利息收入是指各项贷款、投资证券、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等生息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
-
付息负债付息率
反映全行全部付息负债的成本支出水平。 指标口径:全部付息负债利息支出合计/全部付息负债平均余额 其中:付息负债利息支出是指各项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和拆入款项、应付债券等付息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
-
净利息差(NIS,Net Interest Spread)
反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买现收益的能力。 指标口径:生息资产收益率–付息负债成本率
-
净利息收益率(NIM,Net Interest Margin)
反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实现收益的能力。 指标口径:净利息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净利息收入=全部生息资产利息收入合计 - 全部付息负债利息支出合计
NIM构成因素
国际利率市场化经验
在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存款、贷款利率水平下降,利差扩大。从利差变化情况看,美国、日本以及香港地区在改革前期,存贷利差普遍缩小,尤其是在放开存款利率时,存款利率的上涨比较明显,利差会有明显下降;在改革后期,利差会有所恢复,但在整个改革期内,利差水平整体低于利率市场化之前利差水平。
变化:
-
存款竞争
短期内会引起存款利率的上升;银行为了维持收入,会努力提高贷款收益率,将推高贷款利率水平。
-
存贷利差
短期内存款竞争使得存贷利差收窄;长期看竞争趋于缓和,存款利率下降蝠度和速度快于贷款,利差扩大。
-
中间业务
为应对利差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银行会逐渐重视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在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
存款结构
利率市场化后,活期存款利率信低,吸引力下降,或者活期存款利率没有完全放松管制(如美国、日本),导致活期存款占比下降。
-
风险偏好
为应对利差收窄,采用“以量补价”的方式维持收入增长。在信贷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贷款收益率和风险容忍度,导致信贷成本上升。
-
行业竞争
长期内银行业竞争力和风险管理、风险定价能力得到提升,经营方式得以转变,银行整体竞争力提升。
四大行NIM变化情况
- 量价协调发展,市场化定价意识进—步增强,NIM自2017年起稳步回升。近年来,通过推进受央行连续五次降低贷款基准利率以及营改增价税分离影响,四大行NIM自2015年开始大幅下降.
- 2018年以来,存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存款付息成本抬升压力明显加大;同时,为积极贯彻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业务相关政策要求,银行贷款和投资收益率提升难度较大,净利息收益率(NIM)保持稳定压力较大。
- 其存款付息率(1.59%)较上年(1.39%)上升20BP,幅度较大。2019年,工行NIM为2.24%,较上年(2.30%)下降6BP。农行为2.17%,较上年(2.33%)下降16BP;中行为1.84%较上年(1.90%)下降6BP;建行为2.26%,较上年(2.31%)下降5BP。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其他非利息收入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
指标口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营业净收入 -
工商银行和美国主要银行对比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支占比仅为国际同业一半左右。一是受到国别监管政策差异影响,我国银行业能够开展的业务品种、牌照准入范围小于国际同业,投资、交易类相关产品品种和业务相关收入规模相对较小,手佣收入中的投资银行类、资产管理类收入较美国同业有较大差距;二是在结算、代理等基础业务领域,工商银行每年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超过300亿元,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收入差距。
-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手续费用以佣金收入增速显著下降
支出和投入产出效率指标
-
营业费用 = 员工费用 + 经营费用
-
成本收入比(CIR,Cost Income Rate)
成本收入比是获取单位收益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反映全行支出费用实现利润的效率。 指标口径: 营业费用/营业净收入×100%
一般来说,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收入)在30%左右,员工薪酬在全部费用中占比约—半左右。四大行成本收入比变动逐年下降。
风险管理类指标
风险成本占比逐年上升
-
信贷成本分析
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成本变动情况看,从2013年起,受经济形势影响,信贷成本均呈现上升趋势。信贷成本的增加主要是不良贷款的增加,使得减值损失的金额增速超过贷款增速。
指标间的逻辑关系
资产负债分析
分析指标
-
年底的余额结构
对于大行来说,体量大,结构调整慢,这个比例可能很久不会有显著变化
-
增量结构
- 能够反映出该行新的负债来源情况,和新的资产投放结构 - 可看出该行的资产、负债配置意图,即收缩了同业资产(同业负债无变化),但改为投放债券和其他投资。
资产负债指标
- 总量指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的累计总量水平
- 增量指标:反映本期较上期增减变化的数量水平
- 时点指标:反映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点上的总指标
- 日均指标: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水平
- 如:日均存款 = 每天存款余额相加/天数
个人贷款结构
住房贷款、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其他。
-
国有行
住房贷款占比较高,除交行外均为80%左右,且显著高于其他上市银行。
-
股份行
兴业银行:按揭贷款占比接近63%,信用卡及其他占比接近50%。 平安银行:按揭贷款占比较低,仅为15.35%﹔信用卡贷款占比高达41.71%;个人经营性贷款超过12%。在零售金融业务中,平安银行的个人非房贷占比最高。
-
城商行
宁波银行:消费贷款比重较高,达75%;上半年加大经营性贷款的投放,占比增至23.72%。
-
农商行
常熟银行: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占比超过80%。 小微业务、个人零售业务发展迅速。
资产质量分析
- 不良贷款额 = 次级类贷款 + 可疑类贷款 + 损失类贷款
- 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 拨备覆盖率 =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
- 拨贷比 =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 信贷成本率 = 当期提取的减值损失/贷款平均余额*100%
2011-2018,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呈”双升“趋势。
资产质量下滑一方面提高了商业银行拨备成本,
另一方面也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益率及贷款定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减爰了盈利增速。
风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关系
-
风险战略与财务战略有机统一
最终目标均是推动银行稳健发展,实现政府、股东和客户等利益相关主体的价值最大化。
-
风险管理与价值管理交叉互动
风险管理策略会演变为风险成本并传导至经营结果,对银行发展产生持续影响;价值管理策略需嵌入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
风险管理影响金融稳定大局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风险管理不力将弱化其盈利能力,削弱向实体经济供血的能力。
资本管理情况
资本管理分析指标
-
资本的基本概念
- 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可以用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缓冲意外损失, 保护银行的正 常经营、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等。 - 从保护存款人利益和增强银行体系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银行资本的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 一是在银行清算条件下吸收损失,其功能是为高级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 二是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体现为随时用来弥补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
资本的三种分类
-
监管资本
监管资本代表监管视角,主要强调能够吸收损失功能。 - 银行持有的、符合监管规定的资本项目; - 计量规则统一,具有可比性; - 主要包括∶核心—级资本、—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
账面资本
账面资本代表财务视角,是按照会计准则核算出的银行所有者权益。 - 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 - 主要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未分配利润等。
-
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代表银行内部管理视角,体现了目前银行全部资产所具有的非预期损失。 - 计量规则不统一,银行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调整,不具有可比性; - 以RAROC、EVA等指标体系为管理手段,满足“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
股东价值分析
股东价值指标
- 每股收益(EPS)
基本每股收益=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股份总数
稀释每股收益= 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影响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考虑认股权证、期权、可转债等影响后股份数
- 每股净资产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期末普通股总股数
- 市盈率(P/E) = 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 市净率(P/B) = 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
资产质量压力、利差压力、中间业务转型压力、资管新规压力、资本消耗补充压力
四、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标签:商业银行,财务,银行,资产,分析方法,指标,存款,贷款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The-dancing-salted-fish/p/1497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