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冲破应试思维制约,改进学习方法

冲破应试思维制约,改进学习方法

作者:互联网

(写于2012年1月8日)

  改完了C++试卷。成绩离我的预期差很多,尤其是40分的编程题,得个位数的不在少数。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同学们调程序不算太少,平时的大程序都出来了,而在考试中,面对小程序却卡住了,原因何在?
  不利于考试的因素:平时不限时,考试限时;平时能看书,考试不能看书;平时方法限制少,考试有限制。
  有利于考试的因素:要写的程序小很多;学生经过多个环节的学习,并有过了完整的复习。
  但目前的状况说明,问题仍然不小。存在老师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有学生方面的问题。
  可能原因之一:每周用博文提交的实验报告体现的是一片虚假繁荣?程序根本就是抄来的,而不是学生自己编的?这种情况有一些,尤其到后半学期,语法复杂了,程序变长了,一部分同学在声称编不下去,看了XXX的,才得以做下下去。但我的观察是,平时任务的完成同学们都采取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繁荣是可以肯定的,但一部分同学平时稀里糊涂地做出来,之后再也没深究,导致最后还是不懂——复习环节出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可能原因之二:平时重视了“大”任务的完成,上手快的同学由此受益,但却没有关注同学们“小”知识的掌握,没有督促同学们多见识一些问题,导致学习中对老师依赖性很强的学生放不出来。这是我的责任,但目前的模式不可改变,这是培养工程能力目标的方式,面对挑战我们只有迎着赶上。不能压住能快速进步的同学的步子,而是应该让学习困难者快速跟上。我将在现有模式之外再找路子给同学们以帮助。
  可能原因之三:假设上机编程能力相对强(我认为对大多数同学这个假设成立),不限时宽松氛围中的“功力”没有在限时紧张的考试中发挥出来。这些题目要让有些同学坐在机器边上慢慢磨是能出来的。这也许是我惯出来的毛病,很多同学上机时间才慢慢翻书找办法。显然,这种学习效率不仅不适合考试,其实更大的潜在危险是,这在工作环境中是根本不允许的。这点需要在今后改进,效率一定要提高。
  可能原因之四:学生不下功夫学习。看了一位数院同学的博文。他们两科考试中间有一周的间隔,于是全宿舍同学在宿舍里疯玩了一周(想不到能玩什么),直到考试前一晚上才开始复习。考试周这样度过,我直接无语了。不看书,不练习,学习不能是这样。大学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考试,目的就在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总结整门课程,考试周是将课程中知识整合起来的最佳时机。我指的是构建知识体系层面的事情,当然也是好成绩的保证。
  可能原因之五:让我心疼的是有些同学,他们已经很努力地去学习了。尽管他们考分低,平时成绩我仍然给了高分,但也无法让他们越过及格线。这部分同学不必责怪自己不够努力,甚至给自己贴上脑子笨的标签。在现在这种努力程度做前提,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但需要改变,用智慧去实施的改变。
  面对这一堆可能的原因,我给出的诊断是同学们的学习受考试的约束太大,学习靠考试驱动,无法放开。相应给出的药方:摆脱应该思维的限制,让学习自由起来。
  读者可能迷糊了:考试成绩不佳,却要通过“去考试”的思维解决,这不是回避问题了吗?实际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非良方,解决问题要治本。
  为何在经过努力将程序调出来了,而没有将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真正掌握?考试、完成任务都是外在的约束,而不是学习内在的动力。通过考试了,提交任务了,大功也就告成了。如果能到达“去考试”的境界,学习的动力将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快感,就会再增加一个环节,及时复习一下,将在实验中用到的半懂不懂的知识彻底搞懂。还会在完成基本任务之余,将老师安排的自选拓展任务也做一下。在平时学习中,把目标定在掌握知识,而不是这门课要过。在实验做基础,不用闭门造车,这点完全能做到。
  为何在考试周都不能下功夫学习?不去审视自己对知识是否已经真正掌握,而是将目标定在过了就行。这种方式无法让你轻松地投入学习,更多的是投机、撞运的心态。不疯玩可能还真怪了。道理都明白,大学不能这样上。
  而努力学习了,已经无法再多下功夫了,考试仍不佳,这又是为什么?由于认真,这部分同学平时编程尽管困难,但也拿下来了,这种能力的提高要肯定。编程语言中的语法要通过阅读、做练习等进一步熟悉,但更根本的还是要在编程能力的提高上再下功夫,而不是将主要精力围绕考试展开。需要对完成的任务多回味一些,去总结和体会其中的思路,不是做完一个任务就算完了。编程能力提高了,考试成绩不在话下,现在需要放开一些,在学习思路上改变一些,将这层“窗户纸”捅破。
  最彻底的方法可能是取消考试,但这并不可取。即使像程序设计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程序设计的思维仍然显得非常必要,纸上写程序,用人脑执行程序,仍然是能力的基础和体现。况且,从一切依赖于考试到完全没有考试,这个跨度实在太大了。以目前的水平看,完全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考核,将是个目标,但显然,对同学们的挑战更大。
  在驱动学习的动力中,考试是外在动力的典型代表。有研究表明,外在动力(或压力)对学习是有害的。一旦外在压力撤除,学习就会倒退。历经高考后的大一同学疯玩得找不到北就是一例,一方面考试压力大幅消减,一方面没有找到考试之外的替代物为学习指引方向,注定陷入迷茫,甚至难于从迷茫中自拔。有的同学临近考试了,再次感受到了压力,但想要捡起学习状态,但又谈何容易。
  高中阶段围绕高考学习的事不再议了,这是一个需要接受的现实。我们需要放眼未来,进入大学后这一套必须从脑袋中去掉。考试这个东西,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不能保证你的就业和发展,甚至作为外在压力对学习有副作用,无法支撑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考试要有,要重视,但学习过程又不能全部依靠考试,这是需要用智慧处理好的一个关系。在阅卷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编程题是靠“背”程序完成的。在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中,卷面上依稀就是书中某道例题的影子。这就是用应试方法学习和备考的一个典型反面案例。你的记忆力再好,能背多少程序?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岂是书本中的例题能够涵盖的?日新月异的IT业创新多多,用这种思路去学习,无疑是钻了死胡同。
  要摆脱应试思维的控制,需要树立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愿意投入以真正提高工程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关于内在动力的建立途径,要通过尽快了解专业建立,要多阅读,从考试的单一目标中走出来,拓宽自己的眼界。学习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要找到这种感觉,要逃避这个感觉,躲着它,是在犯傻。
  当然,作为老师,我需要给同学们一些帮助,我的一些工作是在引导大家形成对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我收集材料展望同学们将来的可能从事的领域和就业前景,展示专业内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教学中突出提高大家调试程序的能力、模仿编程的能力,引进了对效率的讨论、实践了测试技术,讲到了数据结构的选择问题(以各种游戏及最重要的搜索引擎技术为例)。这些安排与本学期的考试无关,但有利于提升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内在动机,有部分同学已经从中受益匪浅。但是,一些同学还处在应试的框架中,还处在完成任务能够交差就行的标准中,从这个角度,这一切不全都是没有用的空谈吗?甚至用这种思维看问题,或许多讲两道例题更实惠。作为我们学习活动中的亮点——每周调程序发博文,其效力也会降低。如果在平时的上机中同学们也认真对待了,并真正有所收获了的话,应试思维、应试标准降低了你对学习的要求,断掉了实践与理论学习之间的血肉联系,两者不是相互融合而是脱节,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就不足为奇了。老师用提高能力的方法教,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但是学生不能做出改变,用应试的标准、态度和思维去学,我们的努力全内耗了。
  在应试的思维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我们追求的是,种下一粒种子,收获的不仅是果实,而且还有荫凉、风景。在诸多的果实中间,最耀眼的包括能让人愉悦的好看的考试分数,这一分数保证你在升学、就业等一系列挑战中,遇到的是一路绿灯。不依赖考试作目标,以更难于把握的学习快乐和能力提高作目标,这是我们要去追求的。这一目标蕴含了考试,其中有些环节也是为了考试的,但同应试学习相比,已经不是一个层次和境界了。这就是我讲的自由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做出改变,人的力量来源于变,智慧的大学生要做好这个变。
  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也要变。针对考试发现的问题,我还将有帮助同学学习的新方法实施,我要为我们的活动修订游戏规则,引导大家的变。幸好程序设计课程跨两个学期,我还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改变。我不会压制同学,仍然要维护一个适度宽松的环境,不给同学制造太多的外在压力。不做这些事情,我的过错,但是好条件不用,不能够进行自我改变,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改变是必须的,但是改变却是异常困难的。没有硝烟,没有战火,但胜败已然藏在每日的行动中。

 

  【2012.1.13 PS:看到几位童鞋的留言,又检讨又表态。来看的童鞋也都来谈谈吧。实际上,光表态不够,谁不想学好,谁不想在下个学期开始奋力跟上呢?实际上在平时,大家告诉自己,告诉老师最多的也就是要好好学。本文中没有否定大家好好学,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好好学。好好学不仅是每天投入时间就可以了。我们差在对好好学没有标准,或者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谈谈你的好好学标准,给本文提些补充或者意见,甚至对立的观点。不要让老贺凭一己之见,带着大家向错误的方向奔去了。】

 

 


标签:冲破,思维,应试,平时,学习,同学,好好学,考试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sxhelijian/295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