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物联网安全技术第四章--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物联网安全技术第四章--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作者:互联网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学习要求

掌握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的基本含义
掌握WSN安全需求和WSN安全防御方法
掌握RFID安全需求和RFID安全防御方法
了解WSN安全脆弱性、WSN安全威胁
了解RFID工作原理、RFID安全脆弱性、RFID安全威胁、RFID安全标准等

物联网感知层的威胁

物联网感知层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

安全目标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目标主要体现为:
(1)强调基于WSN的感知中的信任管理,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和有效性
(2)确保基于RFID的感知层中对象的隐私得到保护,包括“物”的标识与定位等

因感知层节点资源有限、只能执行少量的计算和通信的突出特点,感知层能否抗DoS攻击是衡量物联网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感知层安全机制的建立离不开轻量级密码算法和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的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M安全脆弱性

(1)分布的开放性
(2)网络的动态性
(3)电源能量的有限性
(4)计算能力的有限性
(5)通信能力的有限性
(6)存储空间的有限性
(7)通信的开放性和不可靠性
(8)技术不成熟及标准不统一性

WSN安全威胁

(1)针对节点的攻击

①物理攻击与节点被捕获
②节点被控制
③节点受到拒绝服务(DoS)攻击
④假冒攻击或节点复制攻击
⑤大规模节点的有效管理问题

(2)针对数据的攻击

①非法访问
②截取
③篡改
④重放
⑤虚假数据注入
⑥数据的选择性转发

(3)针对网络的攻击

①干扰
②路由攻击

(4)针对特定协议的攻击

WSN安全需求

(1)物理安全需求

WSN解决问题思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SN安全防御方法

1、物理防护
2、扩频与跳频
3、信息加密
4、阻止拒绝服务
5、认证
6、访问控制
7、入侵检测
8、安全成簇
9、安全数据融合
10、容侵容错

物理防护

扩频与跳频

信息加密

对通信信息进行加密,即对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上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不以明文数据进行传播,即使攻击者窃听或截取到数据,也不会得到真实信息。

认证

认证是对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假冒节点或虚假数据的有效方法。

访问控制

目的: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资源或服务,确保只向获得授权的合法用户提供;

入侵检测

安全成簇

安全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是通过收集来自一定区域的数据,将其总结提炼成一个简要的报告,从而减少后续的数据通信量。

融合-承诺-证实的安全数据融合方案:

荣侵容错

RFID

阅读器 、电子标签(主动式、被动式、半被动式)、后端数据库

RFID安全脆弱性

(1)电子标签

(2)阅读器

(3)空中接口

技术角度:目前,RFID空中接口面临的主要威胁分为恶意搜集信息式威胁、伪装式威胁及拒绝服务威胁三大类

一个安全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一般应具备:
机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真实性
隐私性
防跟踪能力
前向安全性
后向安全性等

RFID防御方法

包括基于访问控制的方法、基于密码技术的方法及二者的结合。

ISO/IEC 18000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具影响力的空中接口协议,包括-1、-2、-3、-4、-6、-7共六个部分,覆盖低频(<135 kHz)、高频(13.56 MHz)、超高频(433 MHz、860~960 MHz)和微波(2.45 GHz)四个频段

标签:--,RFID,网络,WSN,安全,攻击,联网,节点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43692072/article/details/11825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