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作者:互联网

1.1 计网概述

计网的概念

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互连、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网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硬件、软件、数据)、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

计网的发展

第一阶段:APRAnet —>internet—>Internet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设计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无线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

国家科学基金网 NSFNET

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

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

由于节点激增,美国将网络掌控权分配给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商(ISP),由他们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信息、增值业务

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

组成部分:

工作方式:

功能组成:

分类

按分布范围: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分不能只看分布范围,要看使用的技术:广域网-交换技术、局域网-广播技术)

按使用者: 公用网、专用网

按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报文、分组都是存储转发的方式)

按拓扑结构分: 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按传输技术分: 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1.3 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标准化工作

法定标准:由权威机构制定的正式的、合法的标准

事实标准: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其协议和技术成为了标准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因特网标准的形式≠因特网正式标准

RFC->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2011年后已取消)、因特网标准

标准化工作相关组织

1.4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定义单位
速率(比特率)连接在计网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b/s
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b/s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b/s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发送/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s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x 带宽bit
往返时间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s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总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注> 单位换算

千k、兆M、吉G、太T;换算时:速率 103,存储容量210

【速率 & 带宽 & 吞吐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利用率越高,时延越大(网络拥塞)

1.5 分层结构

计网体系结构是计网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计网分层结构:

分层基本原则

分层相关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 OSI参考模型

上四层端到端,下三层点到点

层次概念主要功能典型服务(协议)
应用层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① 数据格式交换 ② 数据加密解密 ③ 数据压缩和恢复JPEG、ASCII
会话层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也是建立同步(SYN)①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② 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ADSP、ASP
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靠/不可靠传输 ② 错控制 ③ 量控制 ④ 复分用TCP、UDP
网络层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① 路由选择 ② 流量控制 ③ 差错控制 ④ 拥塞控制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① 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② 差错控制(帧错+位错)③ 流量控制 ④ 访问(接入)控制SDLC、HDLC、PPP、STP
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即不管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① 定义接口特性 ②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③ 定义传输速率 ④ 比特同步 ⑤ 比特编码Rj45、802.3

1.7 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 VS. TCP/IP参考模型

相同点

不同点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
网络层无连接+面向连接无连接
传输层面向连接无连接+面向连接

1.8 5层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签:OSI,计网,计算机,IP,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时延,因特网,参考模型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141023/article/details/1178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