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管理——内存基础知识
作者:互联网
内存是用于存放数据的硬件。
程序执行前需要先放到内存中才能被CPU处理。
2的10次方=1K(千)
2的20次方=1M(兆,百万)
2的30次方=1G(十亿,千兆)
一台手机/电脑有4GB内存,是指该内存中可以存放4乘2的30次方个字节。也就是2的32次方个地址,所以地址需要用32个二进制位来表示
实际生成机器指令时并不知道该进程的数据会被放到什么位置。所以编译生成的指令中一般是逻辑地址(相对地址)
只要知道逻辑地址(相对地址)和起始地址,就可以知道物理地址(绝对地址)
从写程序到程序运行的步骤:编辑→编译→链接→装入
编译: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个目标模块(编译就是把高级语言翻译为机器语言)
链接: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以及所需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
装入(装载):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运行
装入的三种方式:绝对装入、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
1.绝对装入:在编译时,如果知道程序将放到内存中的哪个位置,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绝对装入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程序中使用的绝对地址,可在编译或汇编时给出,也可由程序员直接赋予。通常情况下都是编译或汇编时再转换为绝对地址。
2.静态重定位:又称可重定位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指令中使用的地址、数据存放的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而言的逻辑地址。可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装入时对地址进行“重定位”,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地址变换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的)。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在一个作业装入内存时,必须分配其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存,就不能装入该作业。作业一旦进入内存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3.动态重定位:又称动态运行时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装入程序把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会立即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是把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因此装入内存后所有的地址依然是逻辑地址。这种方式需要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的支持。
特点:1.允许程序在内存中发生移动。并且可将程序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区中2.在程序运行前只需装入它的部分代码即可投入运行,然后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动态申请分配内存3.便于程序段的共享,可以向用户提供一个比存储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
重定位寄存器:存放装入模块存放的起始位置
链接的三种方式:
1.静态链接: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装入模块),之后不再拆开。
2.装入时动态链接:将各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3.运行时动态链接: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链接。其优点是便于修改和更新,便于实现对
目标模块的共享。
标签:装入,存储器,基础知识,编译,地址,内存,模块,链接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XZYZDCZL/p/1626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