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相关
首页 > 系统相关> > 二、操作系统进程管理(10)——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同步、前驱关系

二、操作系统进程管理(10)——用信号量机制实现进程互斥、同步、前驱关系

作者:互联网

1.信号量机制实现互斥:


    (1)分析并发进程的关键活动,划定临界区。(如对临界区资源打印机的访问就应放在临界区)
    (2)设置互斥信号量mutex,初值为1。
    (3)在临界区之前执行P(mutex)。
    (4)在临界区之后执行V(mutex)。
    (5)对不同的临界资源需要设置不同的互斥信号量。

2.信号量机制实现同步:


    (1)进程同步:要让各并发进程按要求有序地推进。
    (2)进程同步问题:由于存在异步性,导致了代码执行的先后顺序不可预知,要让本来异步并发的进程相互配合,有序推进。
    (3)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的过程:
        ①分析什么地方需要实现"同步关系",即必须保证"一前一后"执行的两个操作/两句代码。
        ②设置同步信号量S,初始为0。
        ③在"前操作"之后执行V(S)。
        ④在"后操作"之前执行P(S)。

如:保证代码4必须在代码2之后执行。P、V操作可以理解为系统资源的"申请"和"释放"。

//信号量机制实现同步
semaphore S=0;    //初始化同步信号量,初试值为0

P1(){            
    代码1;
    代码2;
    V(S);
    代码3;
}

P2(){
    P(S);
    代码4;
    代码5;
    代码6;
}

若先执行到V(S)操作,则S++后S=1。之后当执行到P(S)操作时,由于S=1,表示有可用资源,会执行S--,S的值变为0,P2进程不会执行block原语,而是继续往下执行代码4。

若先执行到P(S)操作,由于S=0,S--后S=-1,表示此时没有可用资源,因此P操作中会执行block原语,主动请求阻塞。之后当执行完代码2,继而执行V(S)操作,S++,使S变回0,由于此时有进程在该信号量对应的阻塞队列中,因此会在V操作中执行wakeup原语,唤醒P2进程。这样P2就可以继续执行代码4了。

标签:10,代码,信号量,互斥,临界,进程,操作,执行
来源: https://blog.csdn.net/Zzh1110/article/details/12322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