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Linux。
作者:互联网
今天较为详细地读了一下《鸟哥的Linux私房菜》,虽然只是读了个第0章和1.1,还是收益颇丰。
初读,我了解到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计算机架构的知识,从硬件到CPU再到文件处理,鸟哥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其中很多内容我是略读的,因为我读鸟哥这本书,意在判断我是否有必要深入学习Linux系统。如果有需要,我会回过头来重新读。
仅仅是这些“硬核”的知识,并不足以让我下定决心学习Linux,因为这些知识实际上并不依赖于Linux,我学习其他操作系统或是接触其他的知识也是可以达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另外,我未来是要做教师的,这并非我的主攻方向。我对于Linux最大的兴趣在于它的便携性,可移植性以及开放性。我的一个老师说过,学习一门语言的意义在于你可以用它发出属于你自己的声音,而不必受框架的束缚。我想我之所以对Linux向往,最大的动机即在于此了。我想利用Linux写自己的软件,搭建自己的服务器,创立属于自己的博客,并在此基础上保持输出,这种输出可以是讲课,也可以是写派卷系统,还可以是写自己的博客文章。这里面,输出才是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反而是其次。因此我认为,如果是一心追求便捷的工具,反倒是舍本逐末了。
回到鸟哥这本书。因为我之前还没找到学习Linux的动机,所以对于硬件那一部分我只是粗浅的了解了一下。很快我读完了第0章,进入了第一章的学习。
1.1讲的是linux的诞生背景。一群受版权影响的大神们不堪其扰,决定自己开发一套系统,并借此成立了一个开源项目以抗争版权,也即GNU项目。他们对于开源社区的建立做了从0到1的贡献,在此致以诚挚的敬意。他们使用这个项目实现了没有版权争论的世界,把人类文化真正意义上化为了一个共同体。实际上我在写自己的文章的时候也常常收到版权的影响,因为很多时候版权保护了作者,但也因此把很多优秀的作品传播的力度降到了极低的程度。甚至由于版权只能归属于一部分本不应该拥有版权的人,这部分人并非作者(例如出版社),他们很难理解作品本身的深意却很容易受到舆论影响(实际上这是现实世界对西方世界“自由”的一个啼笑皆非的嘲讽),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我觉得最恐怖的一点是——它促进了电子奴隶的诞生。
说到电子奴隶,这是一个我捏造出来的词,主要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受到电子组成的虚拟世界的反制的人,他们被当作劳动生产力,被虚拟世界疯狂地压榨,这样的人就称为电子奴隶。很多优秀产品的作者因为专心于产品本身而忽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情况。国外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J·K 罗琳,她因为把哈利波特的版权卖给了电影公司而后来又被卷入政治漩涡最后被粉丝从作品中“除名”;国内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阅文集团事件”,“企鹅号黎明计划”,以及中国知网等平台不经作者允许收录论文却付费查阅的行为比比皆是,这种把作者的版权堂而皇之的拿走为自己牟利着实令人难过。
因此,这个开源并把文化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开源”项目让我非常动心,而因为它实际上并不排斥商业化,所以让我更加觉得这种行为更加具有意义。我记得我有一个数学老师朋友,他回忆当年写软件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他认为应该具有一个软件,可以把任何输入进去的函数可视化出来,然而他最终没有成功,只是解决了几类初等函数的可视化。这个软件可能在别人看来不够好,但在他看来,这能用就足够了。我想这就是他写这个软件的初心罢。
因此我想,搞个这样的全人类文化社区是非常必要的,就想维基百科,也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宝库。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搞博客的缘由了。而这个系统的可操纵性,我觉得Windows和苹果os上都很难实现,例如我想对office全家桶做定制化就很难,必须得学习“使用宝典”之类的东西才能使用,而且还要忍受它的一次次更新,更新完还要重新适应。而所谓定制化,需要一堆插件才可能可以实现我想要的功能,这一点让我非常难受,我想臃肿的外壳就是这么来的。
综上所述,我基本能确定Linux是必经之路了。我的打算是这样的:先学会使用Linux系统,再学习使用一点乱七八糟的编程语言,然后学着搭载服务器。因为我暂时还没有独立博客,所以学习记录暂时留在博客园免费给我使用的这个域名上。在此对陈睿表示衷心的感谢,你创立的B站和博客园都是人类伟大的知识宝库,愿你能一直坚持下去,不忘初心,矢志前行。而我,也将走向下一站:Linux。
标签:知识,学习,开源,Linux,版权,鸟哥,一站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athsthinker/p/1575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