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行锁 意向锁 间隙锁
作者:互联网
MySQL 行锁 意向锁 间隙锁
一、锁的分类
共享锁:反正我就理解成读锁一个意思,事务A对某些数据加了共享锁,允许其他事务同时获取这些数据共享锁,但是不可以在这些数据上加排它锁。
排它锁:理解成写锁吧,事务A对某些数据加了排它锁,那么其他事务不再允许加共享锁或排它锁。
理解:这样讲吧~事务A读取了一条记录,事务B也可以读取这条记录,但是他不能做修改(也就是不能做写操作)。事务A修改了一条记录,事务B不能读不能写这条记录。
读锁:事务A对某些记录加了读锁,那么其他事务也可以加读锁读取这些数据,但是不能对其进行写操作(可以理解为不能修改了)
写锁:事务A对某些记录加了写锁(一般做一些修改之类的),那么其他事务不可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写操作和读操作了
行锁:也就是以行为单位的锁啦。也分行读锁、行写锁。
表锁:表级锁呀~一锁就锁一整张表
意向锁:表级锁。分为意向共享锁和意向排他锁
**为啥要有意向锁呢?**我基于innodb引擎哈~它的作用,咱们可以通过下面一个例子来分析:
innodb下有行锁,也有表级锁。
如果事务A要给一张表加表写锁,肯定是不允许这张表有其他事务B已经在某行数据上加了行写锁的。那么mysql怎么去检索一张表里面的数据有没有行写锁啊,一条一条去看,是不是效率也太低了~所以这里衍生了意向锁。如果事务B对某行数据加了行写锁(属于排他锁哦),那么B也会同样给这张表加一个意向排他锁,等到事务A来加表锁的时候,事务A 会看到这张表上有了意向排它锁,事务A就不再进行加锁操作了。
下面我们重点讲行锁
二、行锁
行锁演示
表结构:id为主键,idx_name_age_sex(
name,
age,
sex`)组合索引
DROP TABLE IF EXISTS `tuser`;
CREATE TABLE `tuser` (
`id` int(11) NOT NULL,
`name` varchar(4)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age` int(11) NULL DEFAULT NULL,
`sex` varchar(4)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comment` var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general_ci NULL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INDEX `idx_name_age_sex`(`name`, `age`, `sex`)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CHARACTER SET = utf8mb4 COLLATE = utf8mb4_general_ci ROW_FORMAT = Dynamic;
数据
INSERT INTO `tuser` VALUES (1, '张三', 24, '1', '否');
INSERT INTO `tuser` VALUES (2, '李四', 33, '1', '2');
INSERT INTO `tuser` VALUES (3, '王五', 26, '1', '33');
INSERT INTO `tuser` VALUES (4, '苏六', 28, '2', '33');
INSERT INTO `tuser` VALUES (5, '赵期', 22, '1', '11');
INSERT INTO `tuser` VALUES (6, '刘芳', 26, '2', '无');
SET FOREIGN_KEY_CHECKS = 1;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tuser where name = '张三'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UPDATE tuser set age =38 where name='张三';
讲解:session1 开启事务,并执行select lock in share mode语句,此时会对name='张三’的记录加行读锁,不提交;此时,session2 开启事务,对name=‘张三’ 的数据执行update操作,结果为堵塞,如下图:
注意:事务提交后,锁就可以理解为释放了哈
三、间隙锁
间隙锁:很容易理解,锁住一个间隙。阻止其他事务向间隙中插入数据,或将数据更新为间隙内的值
这里介绍一个Next-Key,RR隔离级别当前读依靠next-key来解决幻读问题,快照读使用mvcc解决幻读
Next-key:记录锁+间隙锁
下面是我总结的各种情况的RR隔离级别下的加锁情况,先简单参考一下,不用背,理解就可以了,不理解的自己做实验试一下。
演示
表结构和数据看图吧
1、辅助索引
1)等值查询
a)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um=10 lock in share mode;
COMMIT;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9,11,22);
COMMIT;
执行结果:阻塞
分析
session1 走的是辅助索引的等值查询,且命中记录,所以会产生记录锁+间隙锁。间隙锁锁的位置就是如上图中的位置,而记录锁 锁的是 辅助索引树上num=10的这行记录 和 主键索引树上 num=10的记录(虽然也就是同一条数据,但是主键索引树和辅助索引树上都要锁住)。
b)无命中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um=13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9,14,22);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9,16,22);
效果截图:(9,14,22)阻塞,(9,16,22)成功
分析
首先我们的sql使用的是辅助索引,进行等值查询,但是没有命中记录,所以只会产生间隙锁,而不会产生记录锁。间隙锁的范围如上图所示。
2)范围查询
a)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um>6 and num <11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9,6,22);
效果截图:
分析:
session1 走的是辅助索引的范围查询,且命中num为10的记录,所以会产生记录锁+间隙锁。间隙锁锁的位置就是如上图中的位置,而记录锁 锁的是 辅助索引树上num=10的这行记录 和 主键索引树上 num=10的记录(虽然也就是同一条数据,但是主键索引树和辅助索引树上都要锁住)。
b)无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um>7 and num <9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9,6,22);
效果截图:
分析:
首先我们的sql使用的是辅助索引,进行范围查询,但是没有命中记录,所以只会产生间隙锁,而不会产生记录锁。间隙锁的范围如上图所示。
2、主键索引
1)等值查询
a)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8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9,6,22);
效果截图:
分析
这条sql我们使用的是主键索引的等值查询,命中id=8的记录,这里只会产生记录锁,也就是锁住 主键索引树上的id=8的那条记录。不会产生间隙锁。
b)无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7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18,18,22);
效果截图
分析
这条sql我们使用的是主键索引的等值查询,无命中记录,这里只会产生间隙锁。间隙锁范围如上图所示。
2)范围查询
a)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4 and id <17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18,6,22);
效果截图
分析
这条sql我们使用的是主键索引的范围查询,命中id=15的记录,这里会产生间隙锁和记录锁。间隙锁范围如上图所示。而记录锁 锁的是 主键索引树上num=15的这行记录 。
b)无命中记录
session1
BEGIN;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6 and id <18 lock in share mode;
session2
BEGIN;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19,6,22);
效果截图
分析
这条sql我们使用的是主键索引的范围查询,无命中记录,这里只会产生间隙锁。间隙锁范围如上图所示。
标签:BEGIN,记录,间隙,行锁,索引,VALUES,user,意向锁,MySQL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69687/article/details/10702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