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5_补充:JVM、SQL:索引、视图、函数和过程
作者:互联网
课程大纲 | 课程内容 | 学习效果 | 掌握目标 |
JVM发展史 | JVM发展史 | 了解 | |
JVM内存区域构成 | |||
GC基本原理 | GC的基本原理 | 掌握 | |
JVM GC收集器 | 掌握 | ||
内存分配策略 | Java内存分配策略 | 掌握 | |
GC分析工具 | 常见的分析工具 | 掌握 |
第一讲 JVM从入门到“跑路”
二、JVM内存区域管理
(一)运行时内存区域
1、运行时内存区域分类
JVM运行时内存区域大体分为两大类:
- 线程隔离的数据区;
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
- 所有线程共享的数据区
java堆、方法区(JDK1.8以后称之为元数据区)
可以形象的将java运行时内存区域分类用如下图1-1表示:
JVM会在执行Java程序过程中把所管理的内存划分为若干区域,主要包括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Register),虚拟机栈(VM Stack),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堆区(Heap)以及方法区(Method Area)。其中前面3个是线程隔离的数据区,即各个线程均有一份,而后两者是共享区,即所有线程均共享同一份。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些线程隔离的数据区。
2、运行时内存区域
(1)程序计数器
- native方法 是与C++联合开发的时候用的!使用native关键字说明这个方法是原生函数(就是为基本数据类型值提供了封装对象,就叫原生函数),也就是这个方法是用C/C++语言实现的,并且被编译成了DLL(动态链接库),由java去调用。
(2)Stack栈
- 栈里存放了编译期可知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对象引用和指向了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3)Heap堆
(4)方法区
- 方法区又叫静态区: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池、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虽然Java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做Non-Heap(非堆);
- 对于HotSpot虚拟机是使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
三、垃圾收集
java中的引用分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这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在程序代码之中正常的类似于“Person p = new Person()”这类的引用;垃圾收集器不会回收掉被强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有用但非必须的对象,jdk中提供了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系统在发生内存溢出异常之前,会把只被软引用的对象进行回收。
用途?可以做缓存。
- 弱引用:非必须的对象,jdk中提供了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比软引用弱一些;垃圾回收不论内存是否不足都会回收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虚引用:对被引用对象的生存时间不影响;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jdk提供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
(四)、垃圾回收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
- 最基础的收集算法是“标记-清除”(Mark-Sweep)算法,此方法分为两个阶段:标记、清除。
- 标记要清除的对象,统一清除;
- 不足有两个:
- 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 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2、标记+清除+整理=标记整理算法
如下图1-3和1-4所示标记清除和标记整理过程
2、复制算法
- 复制算法: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 优点:无内存碎片,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缺点:实际可用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
- 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
- 将内存分为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
- 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一块Survivor。
- 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还存活着的对象一次性地复制到另外一块Survivor空间上,并清理掉Eden和刚才用过的Survivor空间。
- 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和Survivor的大小比例是8: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80%+10%),只有10%的内存是会被“浪费”的。
如下图1-5所示,为复制算法的示意图。
(五)、垃圾回收GC的方式
GC分为了3类,
- Minor GC:
从年轻代空间(包括 Eden 和 Survivor 区域)回收内存被称为 Minor GC。每次 Minor GC 会清理年轻代的内存。
- Major GC:
Major GC 是清理老年代或者永久代。
- Full GC:
Full GC 是清理整个堆空间—包括年轻代和老年代或者永久代。
(六)GC内存分配策略
对象在Eden分配:大多数情况下,对象在新生代Eden区中分配。当Eden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虚拟机将发起一次Minor GC,此时对象会进入survivor区,当对象满足一些条件后会进入老年代。
三种方式进入老年代:
- 长期存活的对象将进入老年代:虚拟机给每个对象定义了一个对象年龄(Age)计数器。如果对象在Eden出生并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仍然存活,并且能被Survivor容纳的话,将被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并且对象年龄设为1。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默认为15岁),就将会被晋升到老年代中。对象晋升老年代的年龄阈值,可以通过参数-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
- 如果在Survivor空间中相同年龄所有对象大小的总和大于Survivor空间的一半,年龄大于或等于该年龄的对象就可以直接进入老年代,无须等到MaxTenuringThreshold中要求的年龄。
- 大对象直接进入老年代:虚拟机提供了一个-XX:PretenureSizeThreshold参数,令大于这个设置值的对象直接在老年代分配。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Eden区及两个Survivor区之间发生大量的内存复制。
空间分配担保:
- 在发生Minor GC之前,虚拟机会先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新生代的所有对象总空间,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么Minor GC可以确保是安全的。
- 如果不成立,则虚拟机会查看XX: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值是否允许担保失败。
- 如果允许,那么会继续检查老年代最大可用的连续空间是否大于历次晋升到老年代对象的平均大小,如果大于,将尝试着进行一次Minor GC,尽管这次Minor GC是有风险的;如果小于,或者HandlePromotionFailure设置不允许冒险,那这时也要改为进行一次Full GC。
Mysql高级
2. 索引
2.1 索引概述
MySQL官方对索引的定义为: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有序)。在数据之外,数据库系统还维护者满足特定查找算法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以某种方式引用(指向)数据, 这样就可以在这些数据结构上实现高级查找算法,这种数据结构就是索引。如下面的==示意图==所示 :
左边是数据表,一共有两列七条记录,最左边的是数据记录的物理地址(注意逻辑上相邻的记录在磁盘上也并不是一定物理相邻的)。为了加快Col2的查找,可以维护一个右边所示的二叉查找树,每个节点分别包含索引键值和一个指向对应数据记录物理地址的指针,这样就可以运用二叉查找快速获取到相应数据。
一般来说索引本身也很大,不可能全部存储在内存中,因此索引往往以索引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索引是数据库中用来提高性能的最常用的工具。
2.2 索引优势劣势
优势
1) 类似于书籍的目录索引,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数据库的IO成本。
2) 通过索引列对数据进行排序,降低数据排序的成本,降低CPU的消耗。
劣势
1) 实际上索引也是一张表,该表中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类的记录,所以索引列也是要占用空间的。
2) 虽然索引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同时却也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如对表进行INSERT、UPDATE、DELETE。因为更新表时,MySQL 不仅要保存数据,还要保存一下索引文件每次更新添加了索引列的字段,都会调整因为更新所带来的键值变化后的索引信息。
2.3 索引结构
索引是在MySQL的存储引擎层中实现的,而不是在服务器层实现的。所以每种存储引擎的索引都不一定完全相同,也不是所有的存储引擎都支持所有的索引类型的。MySQL目前提供了以下4种索引:
- BTREE 索引 : 最常见的索引类型,大部分索引都支持 B 树索引。
- HASH 索引:只有Memory引擎支持 , 使用场景简单 。
- R-tree 索引(空间索引):空间索引是MyISAM引擎的一个特殊索引类型,主要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类型,通常使用较少,不做特别介绍。
- Full-text (全文索引) :全文索引也是MyISAM的一个特殊索引类型,主要用于全文索引,InnoDB从Mysql5.6版本开始支持全文索引。
2.3.1 BTREE 结构
BTree又叫多路平衡搜索树,一颗m叉的BTree特性如下:
- 树中每个节点最多包含m个孩子。
- 除根节点与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至少有[ceil(m/2)]个孩子。
- 若根节点不是叶子节点,则至少有两个孩子。
- 所有的叶子节点都在同一层。
- 每个非叶子节点由n个key与n+1个指针组成,其中[ceil(m/2)-1] <= n <= m-1
以5叉BTree为例,key的数量:公式推导[ceil(m/2)-1] <= n <= m-1。所以 2 <= n <=4 。当n>4时,中间节点分裂到父节点,两边节点分裂。
插入 C N G A H E K Q M F W L T Z D P R X Y S 数据为例。
2.3.3 B+TREE 结构
B+Tree为BTree的变种,B+Tree与BTree的区别为:
1). n叉B+Tree最多含有n个key,而BTree最多含有n-1个key。
2). B+Tree的叶子节点保存所有的key信息,依key大小顺序排列。
3). 所有的非叶子节点都可以看作是key的索引部分。
2.3.3 MySQL中的B+Tree
MySql索引数据结构对经典的B+Tree进行了优化。在原B+Tree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指向相邻叶子节点的链表指针,就形成了带有顺序指针的B+Tree,提高区间访问的性能。
MySQL中的 B+Tree 索引结构示意图:
2.4 索引分类
1) 单值索引 :即一个索引只包含单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
2) 唯一索引 :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
3) 复合索引 :即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2.5 索引语法
索引在创建表的时候,可以同时创建, 也可以随时增加新的索引。
准备环境:
create database demo_01 default charset=utf8;
use demo_01;
CREATE TABLE `city` (
`city_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ity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ountry_id` int(11) NOT NULL,
PRIMARY KEY (`city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REATE TABLE `country` (
`country_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untry_name` varchar(100) NOT NULL,
PRIMARY KEY (`country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insert into `city` (`city_id`, `city_name`, `country_id`) values(1,'西安',1);
insert into `city` (`city_id`, `city_name`, `country_id`) values(2,'NewYork',2);
insert into `city` (`city_id`, `city_name`, `country_id`) values(3,'北京',1);
insert into `city` (`city_id`, `city_name`, `country_id`) values(4,'上海',1);
insert into `country` (`country_id`, `country_name`) values(1,'China');
insert into `country` (`country_id`, `country_name`) values(2,'America');
insert into `country` (`country_id`, `country_name`) values(3,'Japan');
insert into `country` (`country_id`, `country_name`) values(4,'UK');
2.5.1 创建索引
语法 :
CREATE [UNIQUE|FULLTEXT|SPATIAL] INDEX index_name
[USING index_type]
ON tbl_name(index_col_name,...)
index_col_name : column_name[(length)][ASC | DESC]
示例 : 为city表中的city_name字段创建索引 ;
2.5.2 查看索引
语法:
2.5.3 删除索引
语法 :
DROP INDEX index_name ON tbl_name;
示例 : 想要删除city表上的索引idx_city_name,可以操作如下:
2.5.4 ALTER命令
1). alter table tb_name add primary key(column_list);
该语句添加一个主键,这意味着索引值必须是唯一的,且不能为NULL
2). alter table tb_name add unique index_name(column_list);
这条语句创建索引的值必须是唯一的(除了NULL外,NULL可能会出现多次)
3). alter table tb_name add index index_name(column_list);
添加普通索引, 索引值可以出现多次。
4). alter table tb_name add fulltext index_name(column_list);
该语句指定了索引为FULLTEXT, 用于全文索引
视图
视图(View)是一种虚拟存在的表。视图并不在数据库中实际存在,行和列数据来自定义视图的查询中使用的表,并且是在使用视图时动态生成的。通俗的讲,视图就是一条SELECT语句执行后返回的结果集。所以我们在创建视图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就落在创建这条SQL查询语句上。
视图相对于普通的表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 简单:使用视图的用户完全不需要关心后面对应的表的结构、关联条件和筛选条件,对用户来说已经是过滤好的复合条件的结果集。
- 安全:使用视图的用户只能访问他们被允许查询的结果集,对表的权限管理并不能限制到某个行某个列,但是通过视图就可以简单的实现。
- 数据独立:一旦视图的结构确定了,可以屏蔽表结构变化对用户的影响,源表增加列对视图没有影响;源表修改列名,则可以通过修改视图来解决,不会造成对访问者的影响。
存储过程和函数
存储过程和函数是 事先经过编译并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段 SQL 语句的集合,调用存储过程和函数可以简化应用开发人员的很多工作,减少数据在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对于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是有好处的。
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区别在于函数必须有返回值,而存储过程没有。
函数 : 是一个有返回值的过程 ;
过程 : 是一个没有返回值的函数 ;
标签:city,name,country,视图,索引,GC,内存,JVM,Day65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36972345/article/details/1208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