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
首页 > 编程语言> > 跟着程序员学古文之六:训诂第一招是“校勘”,若读古文不校勘则终究难解其理

跟着程序员学古文之六:训诂第一招是“校勘”,若读古文不校勘则终究难解其理

作者:互联网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没有一个错误的,典籍更是如此。读者看到典籍的可疑之处必须要进行详察、考证。校勘的工作主要是考察并确定典籍内容之误(坏文)、阙(缺失)、衍(多余)、错位等等问题。校勘还需明确讹误之因,订正讹误之文。

此处选择陈垣在《校勘学释例》总结的「校法四例」,简要介绍一下。

对校法:用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进行校对。

本校法:以同一本书的前后行文进行互校、互证。

他校法:典籍之间互相引用是常见的现象,也是古籍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用旧书校对新书是他校法的基本原则。

理校法:从典籍的「理」进行校对的方法。无论是哪种校勘方法,最终的「正文」应该符合典籍的主题、意境、内涵与原理。比如医书就必须符合医理,否则就容易错较、误勘。

陈垣认为「校勘之事,看似雕虫小技,仿佛人人可为,实则确非易事,它要求从事校勘之人,应具有全面的文化史知识和深厚的文献学功底,才能做好。」此话极为在理。

笔者建议对于需要精读的典籍,最好能够边读边较,亦阅亦勘。如此精读一本,即可胜过泛读百本。

更多校勘知识可阅读钱玄《校勘学》,陈垣《校勘学释例》,程千帆《校雠(chóu)广义》。

标签:其理,典籍,古文,校勘学,陈垣,校对,校勘,校法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ufu/p/1435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