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修炼之道》阅读笔记3
作者:互联网
第26节 解耦与得墨忒(tei)耳法则
1、把你的代码组织成最小单位(模块),并限制他们之间的交互。如果随后必须替换某个模块,其他模块仍能够继续工作。
2、应使耦合减至最少。对象间直接的横贯关系,有可能很快带来依赖关系的组合爆炸。比如对某个模块的“简单”改动会传遍系统中的一些无关模块。
3、函数的得墨忒耳法则,它规定了某个对象的任何方式都应该只调用属于以下情形的方法:
- 它自身
- 传入该方法的任何参数
- 它创建的任何对象
- 任何直接持有的组件对象
4、得墨忒耳法则的好处是它使得代码的适用性更好,更健壮,但这也有一定的代价。如果某些解耦的操作很复杂,或者解耦带来某些时间和空间的重大开销,这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可以暂时舍弃该法则。
第27节 元程序设计
1、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对应用进行描述的数据。典型情况,元数据在运行时,而不是编译时被访问和使用。
2、我们想要让我们的系统变得高度可配置,像是屏幕颜色,提示文本等,这些应该作为配置项而不是作为代码集成到项目中。
3、以声明方式思考(规定要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并创建高度灵活的可适应的程序。结合元数据就是,将抽象放进代码,细节放进元数据。
4、Enterprise Java Beans 是一个用于简化分布式、基于事务的环境中的编程框架。它处理了不同机器、在不同数据库供应商之间,不同线程及复杂平衡的事务。它的使用只需我们编写一个 bean,并将其放到 bean container 中。
5、更好的协作式配置是让应用自身适应其环境,进行动态配置。
第28节 时间耦合
1、时间耦合就是关于时间的各种事项。
2、软件设计中,时间的角色通常有两方面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并发(事情同一时间发生)、次序(事情在时间中的相对位置)。我们期望的是要容许并发,并考虑解除任何时间次序上的依赖。
3、可以选择使用 UML 活动图进行工作流分析,以改善其并发性。
4、在设计架构时,用服务进行设计而不是组件。饥饿的消费者模型是在多个消费者进程间进行快速而粗糙的负载平衡的一种有效途径。
5、编写线性代码,我们很容易做出一些假定,把我们引向不整洁的编程。但并发会迫使你更仔细的对事情进行思考。
6、尽可能使用线程安全的类,开发时也应尽可能设计线程安全的类。
第29节 它只是视图
1、我们都知道应该将程序分而治之,划分成不同模块。这里模块(或类)的定义是,具有单一的定义良好的责任。那如何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通信,处理事件呢?有以下两种方式。
2、发布/订阅模式,又叫 Observer(观察者)模式。它的工作模式是,由订阅者 Subscriber 向发布者 Publisher 进行注册,注册之后,Publisher 的事件会通知到 Subscriber。未注册和解除注册将不会收到之后的事件通知。
3、Model-View-Controller 是一种将模型与表示模型的 GUI 分离的架构模型,它能有效降低数据和视图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30节 黑板
1、设想侦探破案的过程,他借助于一块黑板,把不同线索写出来;其他侦探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推断和已掌握的案情细节。所有这一切串联起来将共同帮助案件侦破,但不同的线索之间是可以独立进行的。
2、这里的黑板可以抽象为一种处理事件的模型。不同于原始的工作流需要考虑各种状况,不同组合,先后顺序等,黑板系统只管写入,读取,查询,通知等基础功能,任意符合条件的事件都可以进入这个系统。
3、黑板模型也是一种解耦形式。
第31节 靠巧合编程
从本节开始进入书目的第6章,本章主要讲在编码时应该注意的各类事项。传统智慧认为,项目一旦进入编码阶段,工作主要就是机械的把设计转换成可执行语句。我们认为,这种态度是许多程序丑陋、结构糟糕、不可维护的最大一个原因。编码不是机械工作,要想让程序长久无误的运行,每一分钟都需要做出决策,且需要对这些决策进行仔细的思考和判断。
1、靠巧合编程即代码正好是可运行的,至于为什么能够正常运行,却不清楚。这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2、在打算重构某个看起来有问题的代码时,我们会面临这样的疑惑,是否有必要冒着把能工作的东西弄糟的风险呢?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几个理由:
- 它也许不是真的能工作,只是看起来能工作。
- 你依靠的边界条件也许只是一个巧合。
- 多余和没必要的调用会让你的代码变慢并增加新 bug 的风险。
3、如何深思熟虑的编程,有以下建议:
- 总是意识到你在做什么。
- 按照计划(设计)行事。
- 依靠可靠的事物而非假设。
- 不要只是测试你的代码,还要测试你的假定。
- 不要让已经做完的事情限制你的下一步,做好重构的准备。
第32节 算法效率
1、注重实效的程序员几乎每天都要使用估算,估算的资源包括:时间、处理器、内存等等。
2、估算算法即是我们熟知的时间复杂度,用O()表示,它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 O(1),常量时间,不随数据的多少变化
- O(n),线性时间,简单的循环
- O(m*n),嵌套循环
- O(log(n)),二分法,平衡二叉树的查询
- O(nlog(n)),分而治之,快排
- O(2^n),指数级,斐波那契数列
3、不同的时间复杂度在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将相差很多,所以某些情况我们要想方设法优化算法的效率。我们主要需要关注的是是复杂度的阶。在确认了算法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测试。
4、最好的并非总是最好的,是否使用最优算法,还需要根据我们遇到的实际情况。有时数据量很小的情况,算法的效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第 33 节 重构
1、重写、重做和重新架构代码合起来,称为重构。
2、当代码出现以下特征,就应该考虑重构了:
- 出现重复内容,违反DRY原则。
- 非正交的设计。
- 知识过时了,或者你对某部分的了解更深一步。
- 对性能造成了影响。
3、重构的原则:早重构、常重构。重构面临的敌人通常都是时间,但这个借口并不成立,因为之后由此引发的时间额外消耗很可能更多。
4、如何重构。
- 不要试图在重构的同时增加功能。
- 重构之前,确保拥有良好的测试。
- 采取短小,深思熟虑的步骤,不要一次改动太多内容。
第34节 易于测试的代码
1、软件 IC 是人们在讨论可复用性和基于组件的开发时喜欢使用的比喻。意思是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很容易的进行组合,我们希望软件开发也能达到这个效果。芯片的设计有完善的测试,同样的软件开发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2、针对合约进行测试及为测试而设计,即 TDD 测试驱动开发。
3、编写单元测试,对比较大的项目,将每个测试都放进一个子目录。
4、使用测试装备。构建一套完善的测试体系,它能够记录测试状态,分析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以及选择和运行测试。
5、推进测试文化,尽可能完善地测试你的软件,否则你的用户就得替你测试。
第35节 邪恶的向导
1、这里的向导指的是那些用于帮助我们构建程序自动生成的代码,通常他们还被称为脚手架。为什么称向导(wizard)是邪恶的呢,这是因为通过工具生成的代码,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在这种情况下你编写的过程更倾向于靠巧合编程。
2、这里不是抵制向导代码,而是在强调,不要使用你不理解的向导代码。如果使用,一定要清楚它的机制。
3、开发每天都在使用不完全理解的事物,比如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处理器的中断结构、用于调度的算法、各种系统库的工作机制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属于底层依赖,他们也是向导,但不是应用本身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对这部分有所了解,但他们不属于邪恶的向导。
第36节 需求之坑
从本节开始进入了第七章节:在项目开始之前。本章节讨论了在项目开始之前的一些建议。
1、完美,不是在没有什么需要增加,而是在没有什么需要去掉时达到的。这句话的一种解读时,不要搜集需求,需求太多,容易让我们抓不住重点,更应该深挖需求,围绕核心功能不断打磨。
2、挖掘需求,需要我们与用户一同工作,像用户一样思考。
3、制定需求文档。看待用例的一种方式是强调其目标驱动的本质,它强调的是要重视需要做成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条件。需求文档最好配一些UML用例图。
4、需求的制定不能太具体,要保持一定的抽象。需求不是架构,不是设计,需求只是需要。这个有点类似于开发中的面向接口而不是面向具体实现编程。
5、维护词汇表。“客户”和“顾客”,可能表达不同的含义,但如果混用会让人迷惑,我们可以维护一个词汇表,专门用户描述他们的具体含义。
6、把需求文档发布到内网,参与人员都可以随时查看和提出意见。
第37节 解开不可能解开的谜题
1、戈尔迪斯结号称是没人能解开的结,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来了,用剑劈开了这个结。
2、面对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转换思路,不要受任何先人之见影响。不要在盒子外面思考,要找到盒子。
3、有时你会发现,自己在处理的问题比你以为的要难得多,总会感觉一定有更容易的方法。这时你可以退回一步,问问自己:
- 有更容易的方法吗
- 你是在解决真正的问题,还是被外围的技术问题转移了注意力
- 这件事情为什么是一个问题
- 是什么使它如此难以解决
- 它必须以这种方式完成吗
很多时候,对需求的重新诠释能让整个问题全部消失— 就像戈尔迪斯结。
第 38 节:等你准备好
1、倾听反复出现的疑虑。当你遇到一个反复让你疑虑的问题,需要注意它,给自己时间去理解,之后它可能就会变成某种更坚实的东西。
2、对于某些东西,我们可能不愿意轻易做出承诺,总希望再等等,更多意见的提出。但这很可能是一种拖延,怎么区分是有效的等待还是拖延的接口呢?我们应该快速地构建原型,并进行推延,可能很快我们就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 39 节:规范陷阱
1、编写规范是一项重要的职责,但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会陷在这里,不断地增加规范项。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尝试,写一份简单的描述,告诉别人怎样系鞋带。
这可能是一份并不能帮助他人的描述,因为对有些事情“做”胜于“描述”。因为无意识的行为更快,考虑规范反而会拖慢进度。
2、对待开发文档也一样,不要编写过于详细的规范。因为很可能开发者在思考某个问题时会想到两种不同方案,经过简单对比,选择一个更优的那个。但面对严格的规范文档,一步步思考,这更可能束缚开发者的发挥。
第 40 节:圆圈与箭头
1、设计文档里的圆圈和箭头用来解释他们指代的作用,但这还有可能是推翻我们原先设定的证据。感觉这个是承接上一节的内容,不要被以前的假设和设计所限制,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2、我们相信,盲目地采用任何技术,而不把他们放进你的开发实践和能力的语境中,这样的处理日后可能会让你后悔。
3、不要迷信工具以及各种方法学,注重实效的程序员会批判地看待他们,并从中提取精华,融合成每个月都在变得更好的一套工作习惯。
第41节 注重实效的团队
1、书籍的前几章讲了几条如何成为注重实效的开发者的建议,当然他们也对团队有所帮助,如果个体都是注重实效的,那他对整体起的作用更大。
2、不要留破窗户:作为整体的团队更不应该容忍代码质量的问题,不规范的不在乎质量的团队,很有可能把那些注重实效的开发者带偏。
3、煮青蛙:整体中的个人更难觉察到作为团队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指定一个“检测员”,让他去检查团队整体进度,依赖项的准备情况,各个环节的配合等内容。
4、交流:杰出的项目团队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更能与其他团队进行配合。有一个简单的帮助团队凝聚力的方法:创立团队品牌,以品牌代指整个团队。
5、不要重复你自己(DRY):由于个人理解程度的不同或者新成员的加入,团队总会面临重复的内容,适当的指派一名管理员,让他专门维护这些资料,所有对此有疑问的人都不必自我寻找,只要去找管理员就行了。
6、正交性:对于较大的团队,更应该通过功能进行组织划分,而不是工作职务。比如开发多个项目,会有多名开发,多名测试,多名设计,他们之间更应该按照具体项目进行划分,一个项目的开发,测试和设计为一个小团体。
7、自动化:确保一致性和准确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是使团队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能自动化,如果还没有做到那就尝试去做。
8、知道如何停止绘画:团队是由个体组成的,给每个成员足够的空间,并支持他们,而不是一直给他们具化各种需求。
第42节 无处不在的自动化
1、文明通过增加我们不加思索就能完成的重要操作的数目而取得进步。—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2、我们应该在尽可能多的场景下使用自动化,因为人工流程及不能保证一致性也无法保证重复性。
3、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自动化处理:
- 执行周期任务时可以使用 Cron
- 项目编译时虽然可以使用 IDE,但是 Makefile 更适合自动化场景
- 使用生成代码解决不得不做的重复性代码问题
- 构建自动化,其实就是目前比较常用各类 CI/CD 工具
- 自动化管理,这是一种更自由的自动化场景,比如要回复 Email,要发布网站,审批流程等,这些可以使用 Shell 或者 Perl、Python 等高级脚本语言。
第43节 无情的测试
1、注重实效的程序员会受到找到自己 bug 的驱使,以免以后经受由别人找到我们 bug 带来的羞耻。
2、早测试,常测试,自动化测试。要通过全部测试,编码才算完成。
3、测试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测试什么、怎样测试、何时测试。
4、测试什么。测试类型有以下这些:
-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函数级,有时也算做模块级的测试,要保证他们都正常通过。
- 集成测试:组成项目的子系统能工作,且它们之间能很好的协同。
- 验证和校验:这个类似AB测,是产品层面的测试。
- 异常测试,资源耗尽,错误情况,如何恢复等。
- 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这些情况通常是服务器相关的测试流程。
- 可用性测试:也是产品项的测试,需要分析和调研,需求是否是有用的。
5、怎样测试。主要介绍有哪些测试方法:
- 回归测试:回归测试通常是测试的后面阶段,新旧功能一起测试,新功能不应该影响旧功能。
- 测试数据: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测试数据能起到很大帮助,比如需要大量数据,强调边界条件的数据,能展现特定字段的数据等。
- GUI系统:UI通常不好测试,所以应该做好解耦,将逻辑和视图拆分开进行测试。
- 对测试进行测试:故意制造一些bug,观察你的测试系统能否发现。
- 彻底测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测试覆盖率,这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测试状态的覆盖,而不是代码覆盖。要对不同状态都覆盖到。
6、何时进行测试。尽早测试,而且测试应该是自动完成的,我们在提交代码时就应该保证测试已经全部通过。
第44节 全都是写
1、代码要跟文档紧密结合,我们要认真对待注释及文档,他们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2、我们喜欢看到简单的模块级头注释,关于重要数据和类型声明的注释,以及给每个类和每个方法所加的简要头注释,用于描述函数的用法和任何不明了的事情。
3、应当使用特定的格式进行注释,通常对应语言或者 IDE 有推荐的注释格式。
4、可执行文档,即使按照特定格式进行注释,然后利用工具提取注释内容并生成文档。例如 JavaDoc
5、有时文档撰写者和开发并不是同一人,但他们应当接受同样的原则,特别是 DRY,正交性,以及自动化原则等。
iOS也有一个文档生成工具:jazzy,支持 OC 和 Swift,它可以根据标准的注释生成文档。
第45节 极大的期望
1、某个项目团队奇迹般的完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但却遭到用户抵制,原因是该引用没有帮助系统。所以考虑现实,项目的成功是由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期望来衡量的。
2、要与客户之间多交流期望,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不是一味沉溺在技术的世界里。
3、适当制造惊喜,会有些通用性的技巧能让项目获得更好的体验。比如:
- 气球式帮助
- 快捷键
- 日志文件分析器
- 自动化安装
第46节 傲慢与偏见
1、注重实效的程序员不会逃避责任,相反,我们乐于接受挑战,乐于使我们的业务知识广为人知。
2、过去时代的手艺人为能在他们的作品上签名而自豪,你也应该如此。Sign Your Work.
3、Kent Beck 在极限编程(XP)里的建议是采用公共的代码所有权,其还要求了结对编程,以防匿名的危险。所有权的好处是能为优秀的开发带来自豪感,并且当人们在一段代码上看到你的名字时,会将其认为质量的保证。
标签:重构,代码,笔记,程序员,文档,测试,修炼,团队,我们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yt604743080/p/1636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