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
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Script 预解析、变量提升、函数声明提升

JavaScript 预解析、变量提升、函数声明提升

作者:互联网

本笔记为学习网易云课堂上的【撩课-零基础玩转JavaScript】所做。

 

目录

1. 概念

2. 预解析过程

3. 变量提升

4. 例子

 

一、概念

  JS代码的执行是由浏览器的JS解析器来执行的,JS解析器执行JS代码的时候,分为两个过程:预解析过程代码执行过程

 

二、预解析过程

1. 把变量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赋值

2. 把函数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生成函数定义,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调用

3. 先提升变量,再提升函数

注意:函数声明提升,函数表达式不提升。

 

三、变量提升

变量提升:定义变量的时候,变量的声明会被提升到作用域的最上面,变量的赋值不会提升

函数提升:JS 解析器会把当前作用域的函数声明提前到整个作用域的最前面

 

四、例子

 例 1 

console.log("hello world");
var num1 = 100;
var num2 = 200;
var str = '张三';
function sum(){}
sum()
function log(){}
log();

JS解析器执行以上JS代码顺序说明如下。

预解析过程:

先把变量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此时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赋值,执行:

var num1,num2, str; 

把函数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生成函数定义,此时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调用,执行:

function sum(){}
function log(){}

代码执行过程:

自上而下执行,为变量赋值。执行 :

console.log("hello world");

num1 = 100;

num2= 200;

str = '张三';

sum();

log();

完成

 

 例 2 

console.log(num1);
var num1 = 100;  //undefined

说明:因为打印 num1 的时候 num1 已声明但未赋值,所以打印 num1 时值为 undefined。

JS解析器执行以上JS代码顺序说明如下。

预解析过程:

先把变量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此时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赋值,执行:

var num1; 

代码执行过程:

自上而下执行,为变量赋值。执行 :

console.log(num1);

num1 = 100;

完成

 

 例 3 

console.log(fn2);		//[Function: fn2]
function fn2(){
	console.log('我是函数');
}
var fn2 = '我是变量';
console.log(fn2);		//我是变量

JS解析器执行以上JS代码顺序说明如下。

预解析过程:

先把变量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此时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赋值,执行:

var fn2; 

把函数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生成函数定义,此时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调用,执行:

function fn2(){}

代码执行过程:

自上而下执行,为变量赋值。执行 :

console.log(fn2);        //因为此时已声明变量跟函数,因为函数是后于变量声明的,所以输出: [Function: fn2]

fn2 = '我是变量';

console.log(fn2);        //因为此时对变量赋值了,所以变量 fn2 覆盖了函数 fn2,所以输出:我是变量

完成

 

 例 4 

var str1 = '撩课';
fn1();
function fn1(){
	console.log(str1);		//undefined
	var str1 = 'itlike';
}

说明:调用函数 fn1时,打印 str1,在当前作用域中查找 str1,搜索到当前作用域中有 str1,不再搜索上一级作用域链。

函数 fn1 作用域JS代码顺序说明如下。

预解析过程:

先把变量的声明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前面,此时只会提升声明不会提升赋值,执行:

var str1;

代码执行过程:

自上而下执行,为变量赋值。执行 :

console.log(str1);    //因为此时已完成变量 str1 声明,未完成变量 str1 赋值,所以输出 undefined
str1 = 'itlike';

完成

 

 

 

标签:fn2,log,作用域,JavaScript,提升,解析,声明,变量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aoxuStudy/p/1505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