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当我们谈论跳槽时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跳槽时在谈论什么

作者:互联网

3月9号时,微信上突然收到一条消息:

公司给涨了几K工资,且答应让我自己完成公司的DLP的网络驱动……终于能锻炼了。

我一看,是原来在微信上向我咨询过职业选择问题的一个朋友。

当时他在微信里说,他喜欢做底层开发,可所在公司安排他做应用开发,他觉得没意思,学不到什么东西,担心将来没竞争力,想要跳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时我考虑到他学历较差,劝他先工作几年涨涨经验,用经验和能力洗掉学历对自己的影响之后再跳槽。我的建议出于现实情况,是比较保守的。他犹豫着,觉得非离职不可。

后来他提到可以跟公司谈一下,因为公司也有一些 Windows 驱动开发的工作。我建议他试试。

再后来,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春节过完了,在跳槽季我收到了他的讯息。由此我知道,他成功在组织内实现了转型。这是最好的结果:既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儿,又没付出什么成本,甚至还涨薪了。

这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想起这次要聊的话题:跳槽、换工作与职业转型。大概会说三个方面内容:

>> 职业、跳槽与转型的概念

先理清两个概念:

关于职业,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

职业 = 行业 * 职能

行业是由若干个经济活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组织所构成的,比如软件行业,就是由做各种软件的公司构成的。

职能,通常牵涉到对业务活动的细分与归类,以职位(岗位)的形式体现,指一个职位所承担的任务、作用和功能。以软件企业为例,Windows驱动开发工程师,就是一个明确的职位,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也是一个明确的职位。

通常我们口头说的工作就有职业的含义,只不过它是一种模糊的说法,多数时候指代某个公司某个岗位。

明白了行业和职能的含义,就可以来讨论转型了。

当我们换工作时,就牵涉到“转型”这个概念。不是所有的换工作都是转型,只有更换了行业或职能才能叫作转型,两个都没换而只换了公司的,叫跳槽。比如你从软件行业转换到了快消品行业、金融行业,就算是转型了;你从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转换为产品经理或售前技术支持,也算是转型;而你从通信软件公司A的信令开发工程师换到通信软件公司B的信令开发工程师,就是跳槽,不是转型。

好啦,现在行业、职能、职业、转型、跳槽这几个概念都清楚了。

>> 转型的分类

我在“大龄程序员的未来在何方”一文中提过四大职能取向:

如果你更换工作时,产生了上述职能取向上的变化(比如从软件开发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者转到创业者),那就明确无疑是转型了,而且是大的转型。

我画了一幅图,以职能取向为纵轴,以行业为横轴,可以清楚地说明转型的概念:

图片

如图所示,当前职业为 C3 ,在C行业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C3n 与 C3 行业、职能都一样,公司不同; C2、C4与 C3 职能不同行业相同;D2、D4 与 C3 的行业不同职能也不同; D3 与 C3 行业不同职能相同。

那图中标注的职业转换就有四种模式:

现在我们应该把换工作这件事儿说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成本

>> 成本,成本,成本

成本这词儿我们用滥了,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现在我们说的成本,换工作的成本,是用的“成本”一词的外延涵义。具体讲,有如下两种:

回到职业转换上来,我们还要考虑几类种隐形的成本: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与他人和组织建立信任获取晋升的成本;适应新工作环境的经济、生理、心理成本。

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在行业和职能间转换,想干嘛干嘛,但跨行业时行业间不同的产业属性会直接影响转行的难度,跨职能时个人的性格、价值观、需要、兴趣、知识、技能、经历等是否与目标职能匹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展。

Ok,现在来讨论职业转换可能发生的成本吧。可见成本大概有下面几种:

机会成本就比较难计算了,大抵有下面几类:

对于隐形成本,因人而异,就更难计算了,不提了,打住。

按一般的经验来计算职业转换成本,由低到高应该是下面的顺序:

  1. C3-->C3n,行业不变,职能不变

  2. C3-->D3,行业变,职能不变

  3. C3-->C2或C3-->C4,行业不变,职能变

  4. C3-->D2或C3-->D4,行业、职能都变

关于2、3的排序,我是从“一个人做与自己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符合的工作时更自然更容易投入更可能快速发展”这一点来考量的。行业转变职能不变(C3-->D3),成本在学习新行业的知识、技能等东西,这是相对容易的;而职能转变,则牵涉到与个人性格、兴趣等是否合拍,不合拍的话转换就常常会有很大的失败概率,比如一个研究型的算法工程师去做部门经理,90%可能会失败。(当然这种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为理由的说法你可能并不认同,欢迎讨论。)

根据上面的顺序,“行业不变,职能不变”是成本最低的,假如你对自己大的职能取向没什么意见,那这种就是普通的跳槽行为,没什么难度也没什么好考虑的。付出的成本基本上就是试用期工资、找工作周期折算出的工资、新公司建立信任付出的隐形成本。

如果你对行业也不满职能也不满,基本就属于行差踏错入错了行也搞混了职能,“宝宝心里苦”啊,苦啊苦苦到再也不能承受了,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奋斗吧肿瘤君,一切从零开始,跨过“转行穷三年”的坎儿,重生就在下一个街角等着你。

排除了两种极端的,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换行业或换职能。这种难度居中,成本也不太大,因为你总有一方面的积累作为你的价值陪着你。至于成本,就根据前面说的那几种,划拉一下就知道了。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面其实有一条近乎零成本的转型路径:组织内转型。这也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种类型了。简书签约作者“彭小六”,原来是一个程序员,后来在同一公司内成功转型为产品经理,也是类似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公司其实是跨行业的,比如阿里,就有电商、音乐、电影、云计算等,在组织内实现转行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有组织内转型的机会,优先考虑,积极去试,因为可见成本和隐形成本都最低。

>> 不是结束的结束

好吧,就扯到这儿啦,也不知道说了个啥,想了半天终于想起点初衷来:我是想通过介绍职业、转型等概念,引入职业转型的分类,供大家在换工作时参考着计算成本,以便做出慎重选择。


标签:谈论,跳槽,--,什么,转型,C3,职能,行业,成本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65/28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