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贝叶斯(一)
作者:互联网
- 引言
贝叶斯方法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方法,同时处理很多问题时直接而又高效,很多高级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也可以从它演化而来。因此,学习贝叶斯方法,是研究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
- 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就一行:
P(Y|X)=P(X|Y)P(Y)/P(X)
P(Y|X)=P(X|Y)P(Y)/P(X)
而它其实是由以下的联合概率公式推导出来:
P(Y,X)=P(Y|X)P(X)=P(X|Y)P(Y)
P(Y,X)=P(Y|X)P(X)=P(X|Y)P(Y)
其中P(Y)叫做先验概率,P(Y|X)叫做后验概率,P(Y,X)叫做联合概率。
没了,贝叶斯最核心的公式就这么些。
- 用机器学习的视角理解贝叶斯公式
在机器学习的视角下,我们把X理解成“具有某特征”,把Y理解成“类别标签”(一般机器学习为题中都是X=>特征, Y=>结果对吧)。在最简单的二分类问题(是与否判定)下,我们将Y理解成“属于某类”的标签。于是贝叶斯公式就变形成了下面的样子:
P(“属于某类”|“具有某特征”)=P(“具有某特征”|“属于某类”)P(“属于某类”)P(“具有某特征”)
P(“属于某类”|“具有某特征”)=P(“具有某特征”|“属于某类”)P(“属于某类”)P(“具有某特征”)
我们简化解释一下上述公式:
P(“属于某类”|“具有某特征”)=在已知某样本“具有某特征”的条件下,该样本“属于某类”的概率。所以叫做『后验概率』。
P(“具有某特征”|“属于某类”)=在已知某样本“属于某类”的条件下,该样本“具有某特征”的概率。
P(“属于某类”)=(在未知某样本具有该“具有某特征”的条件下,)该样本“属于某类”的概率。所以叫做『先验概率』。
P(“具有某特征”)=(在未知某样本“属于某类”的条件下,)该样本“具有某特征”的概率。
而我们二分类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判断P(“属于某类”|“具有某特征”)是否大于1/2就够了。贝叶斯方法把计算“具有某特征的条件下属于某类”的概率转换成需要计算“属于某类的条件下具有某特征”的概率,而后者获取方法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些包含已知特征标签的样本,即可进行训练。而样本的类别标签都是明确的,所以贝叶斯方法在机器学习里属于有监督学习方法。
这里再补充一下,一般『先验概率』、『后验概率』是相对出现的,比如P(Y)与P(Y|X)是关于Y的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P(X)与P(X|Y)是关于X的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
4. 垃圾邮件识别
举个例子好啦,我们现在要对邮件进行分类,识别垃圾邮件和普通邮件,如果我们选择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那目标就是判断P(“垃圾邮件”|“具有某特征”)是否大于1/2。现在假设我们有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各1万封作为训练集。需要判断以下这个邮件是否属于垃圾邮件:
“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17%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
也就是判断概率P(“垃圾邮件”|“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17%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是否大于1/2。
咳咳,有木有发现,转换成的这个概率,计算的方法:就是写个计数器,然后+1 +1 +1统计出所有垃圾邮件和正常邮件中出现这句话的次数啊!!!好,具体点说:
P(“垃圾邮件”|“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17%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
=垃圾邮件中出现这句话的次数垃圾邮件中出现这句话的次数+正常邮件中出现这句话的次数
5. 分词
一个很悲哀但是很现实的结论: 训练集是有限的,而句子的可能性则是无限的。所以覆盖所有句子可能性的训练集是不存在的。
所以解决方法是? 句子的可能性无限,但是词语就那么些!!汉语常用字2500个,常用词语也就56000个(你终于明白小学语文老师的用心良苦了)。按人们的经验理解,两句话意思相近并不强求非得每个字、词语都一样。比如“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17%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这句话就比之前那句话少了“(保真)”这个词,但是意思基本一样。如果把这些情况也考虑进来,那样本数量就会增加,这就方便我们计算了。
于是,我们可以不拿句子作为特征,而是拿句子里面的词语(组合)作为特征去考虑。比如“正规发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词语,“增值税”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词语等等。
句子“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17%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就可以变成(“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
于是你接触到了中文NLP中,最最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分词!!!也就是把一整句话拆分成更细粒度的词语来进行表示。另外,分词之后去除标点符号、数字甚至无关成分(停用词)是特征预处理中的一项技术。
中文分词是一个专门的技术领域(我不会告诉你某搜索引擎厂码砖工有专门做分词的!!!),上过之前课程的同学都知道python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分词工具jieba,假定我们已经完成分词工作:
我们观察(“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这可以理解成一个向量:向量的每一维度都表示着该特征词在文本中的特定位置存在。这种将特征拆分成更小的单元,依据这些更灵活、更细粒度的特征进行判断的思维方式,在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中都是非常常见又有效的。
因此贝叶斯公式就变成了:
6. 条件独立假设
概率P((“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垃圾邮件”)依旧不够好求,我们引进一个很朴素的近似。为了让公式显得更加紧凑,我们令字母S表示“垃圾邮件”,令字母H表示“正常邮件”。近似公式如下:
P((“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保真”,“增值税”,“发票”,“点数”,“优惠”)|S)
=P(“我”|S)×P(“司”|S)×P(“可”|S)×P(“办理”|S)×P(“正规发票”|S)×P(“保真”|S)×P(“增值税”|S)×P(“发票”|S)×P(“点数”|S)×P(“优惠”|S)
这就是传说中的条件独立假设。基于“正常邮件”的条件独立假设的式子与上式类似,此处省去。接着,将条件独立假设代入上面两个相反事件的贝叶斯公式。
于是我们就只需要比较以下两个式子的大小:
C=P(“我”|S)P(“司”|S)P(“可”|S)P(“办理”|S)P(“正规发票”|S)
×P(“保真”|S)P(“增值税”|S)P(“发票”|S)P(“点数”|S)P(“优惠”|S)P(“垃圾邮件”)
C¯¯¯=P(“我”|H)P(“司”|H)P(“可”|H)P(“办理”|H)P(“正规发票”|H)
×P(“保真”|H)P(“增值税”|H)P(“发票”|H)P(“点数”|H)P(“优惠”|H)P(“正常邮件”)
厉(wo)害(cao)!酱紫处理后式子中的每一项都特别好求!只需要分别统计各类邮件中该关键词出现的概率就可以了!!!比如:
P(“发票”|S)=垃圾邮件中所有“发票”的次数/垃圾邮件中所有词语的次数
统计次数非常方便,而且样本数量足够大,算出来的概率比较接近真实。于是垃圾邮件识别的问题就可解了。
7.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Naive”在何处?
加上条件独立假设的贝叶斯方法就是朴素贝叶斯方法(Naive Bayes)。 Naive的发音是“乃一污”,意思是“朴素的”、“幼稚的”、“蠢蠢的”。咳咳,也就是说,大神们取名说该方法是一种比较萌蠢的方法,为啥?
将句子(“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 中的 (“我”,“司”)与(“正规发票”)调换一下顺序,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句子(“正规发票”,“可”,“办理”, “我”, “司”)。新句子与旧句子的意思完全不同。但由于乘法交换律,朴素贝叶斯方法中算出来二者的条件概率完全一样!计算过程如下:
P((“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S)
=P(“我”|S)P(“司”|S)P(“可”|S)P(“办理”|S)P(“正规发票”|S)
=P(“正规发票”|S)P(“可”|S)P(“办理”|S)P(“我”|S)P(“司”|S)
=P((“正规发票”,“可”,“办理”,“我”,“司”)|S)
也就是说,在朴素贝叶斯眼里,“我司可办理正规发票”与“正规发票可办理我司”完全相同。朴素贝叶斯失去了词语之间的顺序信息。这就相当于把所有的词汇扔进到一个袋子里随便搅和,贝叶斯都认为它们一样。因此这种情况也称作词袋子模型(bag of words)。
词袋子模型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完全不同。比如,在条件独立假设的情况下,“武松打死了老虎”与“老虎打死了武松”被它认作一个意思了。恩,朴素贝叶斯就是这么单纯和直接,对比于其他分类器,好像是显得有那么点萌蠢。
标签:特征,某类,正规,垃圾邮件,发票,贝叶斯,朴素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4540820/279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