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来自生物进化的启示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来自生物进化的启示

作者:互联网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来自生物进化的启示
原创 | 点宽学院 作者 | 黄静龙

全文字数 3732字,建议阅读时长 10 分钟。

1月21日有幸聆听了点宽创始人黄嵩老师的一场公开课——《数字化转型本质论》,其中的不少观点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于是在课后我将整场公开课的相关笔记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整理成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开课伊始,黄嵩老师就提出了“数字化的本质是为人类服务的”这一关键论点,但随后黄老师却从生物与计算机进化这一看似与数字化不相关的话题开始展开论述,这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数字化转型和生物进化可以说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它们之间能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我对后面的内容也愈发期待。

顺着生物进化的话题,黄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起源》这本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书中,黄老师带我们首先回顾了生物的进化路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再从爬行类到哺乳类和灵长类。应该来讲,经过通识教育的相关科普,大家对这个演化路径并不是非常陌生。随后黄老师引导着我们思考,这个演化路径是不是就是理所应当的呢?黄老师介绍到,爬行类动物实际上在演化历史中曾经存在过分支,其中一支应该是大型化的爬行动物(以恐龙为代表),但生物的进化并没有按大型爬行类动物的方向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一些科学家的论证和推测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因为外来小行星碰撞亦或是其他的天灾,导致恐龙这个族群彻底消失了。随后,生物进化方向才沿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分支进行着演化与发展。书中谈到,生物进化的源动力是不断地储存并保有能量。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便可以去窥探生物进化的逻辑。为了最大程度获取能量,以及保持能量,是进化的驱动力。获得能量和保持能量的最佳设计路径,是创造更大的有机体以获得和存储能量。因此这也是大型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但后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恐龙灭绝了。为什么大型化不是进化的成功发展方向?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体积为目标的复杂有机体,在获得能量和储能的前提是:能量来源充足而且环境稳定。所以,恐龙灭绝事件,说明了大型化的生物进化路径,爬行类作为最佳形态是失败的。而取而代之的进化新方向是以复杂神经回路的生物个体和种群所形成的组织特性。我自己的理解是,类似恐龙这样的演化分支,其主要特点是将能量尽可能地集聚到自身和小范围的群体内,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得巨型化爬行动物成为了一种可能的演化路径。

但这也有一个极大的缺陷,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必须是能量来源充足而且环境稳定才行,一旦出现天灾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巨型化爬行动物们便很难继续维持之前的演化路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恐龙所代表的这一演化分支,其容错率是比较低的。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灵长类的开挂之路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人类这一分支在进化史中占据了优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黄嵩老师总结的答案主要有以下三点:

感官的完整——嗅觉、视觉、味觉、听觉(尽管单项并不是最强的,但人类的整个感官维度和复杂度是最好的)
社会性——利用巧妙的协作方式,并构建组织起完善且强大的群体运作系统
神经回路的复杂性——神经回路最复杂,神经元单位体积密度也最大

我想,与恐龙演化分支相比,人类这一分支的进化路线,选择了提升大脑神经回路复杂性,放弃了大型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还通过立体丰富的感官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极强的社会性让人类懂得如何协作来应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如果说恐龙这一演化分支是为了最大化个体或小种群的生存力,那人类这一分支就是最大化了个体与种群的协作能力以及积极能动改变世界的能力。

前面提到生物进化的源动力是不断地储存并保有能量。恐龙是通过将能量内化于自身个体来实现的,而人类是通过完整的感官、强大的社会性、高度智能化的大脑来实现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能量不一定需要存储在个体内部,运用智慧头脑和协作机制,照样能达成最大限度存储并保有能量的目的,且效率和容错率更高。同样是存储并保有能量,人类运用智慧的大脑,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借力而行,万物皆可为我所用,文字的产生,将人类的丰富经验得以一代代地传承,如此发展千百万年,最终成就了食物链顶端的王者。

当我们还沉浸在生物演化规律的奇妙时,黄老师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计算机,对比计算机的进化史,我们会发现,其实整个计算机演进过程与生物进化史有异曲同工之处:从开关电路到组合电路、集成电路,再到带总线结构的芯片,再到CPU,超大型计算机、虚拟机、云计算,以及现在的科技前沿量子计算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进化的节点中,随着各种突破性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单位能量消耗不断下降,像是二进制创造、集成电路工艺的发明、CPU、总线结构的产生。

这种特性和生物进化中,哺乳类这一分支的崛起有类似之处。而如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也是延续着这样的发展路径,譬如,越来越大型的超算中心、越来越小的集成电路工艺、越来越脆弱的单体结构。

黄老师进一步提出,我们正处于计算机进化的交叉路口,在这样一个交叉路口,计算机技术可能会出现新的突破,类似哺乳类到灵长类的突破,从而使得计算机的智能化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甚至有可能真正突破瓶颈,创造真正的有思想有意识的计算机,科幻作品中的世界正在即将来临的路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此,黄老师提出了他所观察到的计算机进化的下一阶段正在发生的证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风口上,对比生物进化的优势特征,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几乎契合了这样的发展态势,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计算机的分布式组织形态、IoT物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以及量子计算和超级计算单元的出现,一定会将计算机演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一直以来在进化什么?“算力”。为什么人类需要计算机不断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黄嵩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对世界以信息化的方式描述,是计算机提升处理能力的主要目的。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数据组成的可被观察的存在,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本质要求我们重新从数字的角度,以二进制方法描述世界。依然是从原始到现代的对比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看世界方式主要依靠的是:看、听、闻、摸、味,加上我们的社会性和组织性。而全新的数字化转型下,让我们用一个全新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世界:信息流、处理单元、信息利用。而我们现在当下的生活,正处在这种变化的进程中。黄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类很渺小,也很伟大,我们善于借助工具来延伸我们与世界的相处方式,从原始的借助自然现象和动物的力量,到现在使用科学技术,人类用自己超凡的主观能动性,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

猎豹是世界上在陆地上奔跑最快的动物,它的时速可以达到115公里,而人类制造高铁,现如今商业运营下也能轻松达到时速350公里的惊人速度。这并不是因为人类的肌肉力量比猎豹强,恰恰是因为人类善于借助世界并以自身能动性去积极改造世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发出声音、运用手势传递信息,到烽火狼烟的军事信号、飞鸽传书,再到工业革命时像魔法一般的电报、电话,再到如今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也遵循着这样的演变规律。因此,站在当下的历史风口上,我们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黄老师最后点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重新用数字的角度,以二进制的方法重构世界。我想,这种转型就像人类历次革新自身看待世界的工具一样,只是这一次,我们有可能真正突破我们的现有认知,见证计算机的进化新形态。

这时,我才对公开课开头黄嵩老师提到的观点恍然大悟——数字化的本质是为人类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生物进化就这样很奇妙但又逻辑自洽地连接在了一起。公开课接近尾声,黄嵩老师分享了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一些特征和自己的相关思考。围绕着数字化转型,我们可以发现一定会有越来越强大的数据载体来更高效地存储信息,一定会有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面向服务端实时提供“千人千面”的信息与服务,与此同时,必不可少的当然就是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算法、算力、数据三者构成了驱动未来世界的三大源动力,计算机编程语言便是开启这扇大门的工具、钥匙。公开课最后,黄嵩老师分享了IDC关于物联网及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数据及预测信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现在数字化的发展转型正如黄嵩老师公开课中所讲,正在进入一个“交叉十字路口”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公开课结束了,但我的思索还在继续,在听这堂课之前,可能我对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了各类科技新闻的报道层面,经过了公开课的学习,一方面,我对数字化转型的前景无限憧憬,坚定地认同并决心继续追随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另一方面,这次公开课也让我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关于未来的想象可能还是太过于缺乏想象力,但当我们朝时间长河回看时,蓦然间会发现,巨变早已深入我们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或许我们永远也没办法预测出准确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但星星点点的光亮早已深入人心,一切仍是稀疏平常,一切也将天翻地覆,所以,这也启发我,也许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但我们可以从过去中寻找一些宝贵的线索,从而更好地辅助我们的判断。

大幕已经拉开,生活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是你我的幸运,让我们一同期待并见证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史诗变革。

标签:数字化,计算机,生物进化,转型,公开课,启示,我们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4793075/2780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