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奔流不息
作者:互联网
我是非常偶然知道阿耐的:我在抓虾网工作的时候,时常有用户反映说有个新浪博客不更新了,为验证问题,我都会订阅用户说的博客来跟踪一段时间。问题解决之后一般我会退订,如果觉得还有点意思,就“私藏”下来。阿耐的“混水庄园”,就是我私藏的少数博客。
最早我觉得阿耐的博客有意思,主要是文章眼光独到,重点不在文字,而在靠饱满的信息含量:谈论经济总能抓到几个关键地方,眼光总比媒体上蹦跶的几个红人要高。比如大家都知道统计局的数字是当不得真的,但不是人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但阿耐就能说得特别直白:如果把个税起征点调高,就会发现“民众工资普遍上涨,而公司的办公费用等明显下降”。不在行业里长期泡着,是不会懂得这些细节的。
开始我觉得她的文章有意思,也只知道她是民企高管,业余也写点小说在博客上连载。但是我总觉得,她写的小说偏经济,加之连载看起来不过瘾,所以总没太多兴趣。去年末今年初,阿耐在博客上说,最新的那部长篇小说终于出版了,看下面迅速累积了热情洋溢的留言,我也有兴趣来看看这部调了那么多人胃口的书,它有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是名实相符的,因为它本身非常大气。全书从1978年开始,一直写到1998年,贯穿了阿耐所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这是长度的大气。除此之外,还有深度的大气,整本书全景式地描写了社会人物的命运,作者挑选了三个人典型人物:
宋运辉,“黑五类”的儿子,历尽艰辛在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从一家化工企业的三班倒技术员开始,走出大型国企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迷宫,一步步上到国有(当时还叫“国营”)大型工厂负责人的位置;
雷东宝,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小雷家当村支书,率先带领小雷家搞分产到户、分包到户,想尽办法摆脱政策束缚,之后创办乡镇企业,成为当地政府扶持的明星;
杨巡,从小就没爹,却还要帮忙照顾三个弟妹的苦孩子,从卖馒头的“小杨馒头”开始,做个体户、当倒爷、盖市场,历经磨难,最终拥有自己的产业。
这三个人,身世、身份各不相同,人生的轨迹也截然不同,但有一点相同:保持一颗鲜活努力的心,在磨难面前绝不低头。这种精气神,结合起之前说的长度和厚度的大气,营造出《大江东去》在精神上的大气。
在三位主要人物之外,书中还出现了其他许多典型人物:既有北京下来的县委书记老徐,又有留洋归来的女金融家,既有忠厚仗义的工人寻建祥,也有毁誉参半的县长陈平原,既有勤恳扎实却不乏小算盘的小雷家“四大金刚”,又有浸淫市场多年仍刁钻古怪的王老先生……
正是这些身份、背景各异的人物,给了读者丰富多样的阅读收获。我们身处的是怎样复杂的社会,每一项政策、一点变革的提出,初衷是什么,会被大家如何理解,各色人等会如何利用,“洋人”如何评价,普通人是什么看法……所有这些,没有全知全能的画外音来一锤定音,也没有某个“一贯正确”的人物来评头论足,而是各有出处且相当自然,这是《大江东去》在视野上的大气。
对于书中的各位人物,《大江东去》难能可贵地做到了一视同仁:以往人们提到“倒爷”、“个体户”、“乡镇企业家”之类名词,总有挥之不去的好恶。《大江东去》虽然不能完全戒除“乡镇企业家没文化”、“个体户不可靠”等等刻板印象的影子,理解却深入了一层:个体户遭遇了多少白眼,生存条件有多么恶劣,如何被国营企业和官僚玩弄于股掌之间……大量客观而生动的信息铺陈出来,读者原有的认知即便不会改变,至少也会更加丰富,这是《大江东去》在价值观上的大气。
不过说到《大江东去》最大的大气,应当还是信息含量的大气。阅读全书,如同乘着历史的洪流奔流而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乡镇企业、技改、联营厂、挂靠、红帽子、转制……等等一系列在我们生活经历中出现过、却又被逐渐遗忘的概念,它们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以及它们所承载、所影响的各种人的各个生活片段,一一浮现在我们眼前。这大概与作者阿耐从事实业的经历有关,也正因为如此,本书可以算作“实业小说”——它没有寻常“文艺小说”典型的细腻、丰富的情感和环境描写,也没有多么精妙的文笔,但胜在真实可信的细节俯拾皆是,又不只有琐碎的拼凑,而是能按照层次有机地组合起来,最终透射出来的浓度高得吓人的信息含量,这是“职业作家”绝难理解和把握的。按照经典文艺理论的说法:“伟大的作品全面地描写世界,庸俗的作品狭隘地描写世界”。《大江东去》因此显得卓尔不群,天然与普通的职场小说、纪实作品拉开了距离。
既然喜欢《大江东去》,当然难免把它与类似的作品比较一番。这本书虽然没有宣传炒作,读者的反应却是相当不错的(除去好评不说,1月刚刚初印,我手上已经却是2009年5月第2次印刷的版本)。
而且因为它的年代背景,大家难免要把它与《激荡三十年》和《平凡的世界》相比较,我也不能免俗。在我看来,《激荡三十年》要做的是全景描写,走的是《光荣与梦想》这类新闻作品的路子(这点非常明显),所以关注的是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点到为止。《大江东去》不是片段的集合,作者又有相当的野心,所以全书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虽然没有新闻作品那样涵盖广泛,却抓住了典型以小见大,胜在对源流的介绍和关注,显得更加有秩序。《平凡的世界》“文学味道”更浓厚,关于环境和心理的细腻描写更多,对切实生活——尤其是左右生活的各种力量——描述更少,路遥的想法也更纯朴,价值观更单纯。《平凡的世界》与《大江东去》的异同,或许恰恰是这些年来社会变化的见证。
如果非要说《大江东去》的缺点,我觉得它走的是传统小说平铺直叙的道路,结构不算精巧,文字上没有什么华丽的地方,年代感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七八十年代还没有“我有吃过饭”和“这不招人待见”之类说法)。
但好小说是没有定规的:大江东去,风景当然不同于小桥流水,磅礴奔流的气势才是它最最迷人之处。读者唯一能做的,就是被这部150万字的长篇裹挟,一路高歌,一路抱怨“拿起就放不下,占用了太多睡眠时间”吧。
标签:大气,不息,博客,阿耐,描写,大江东去,小说,奔流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31/27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