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云全面社会化、企业全面云化、全面云原生化、AI云生态、超自动化、大炼芯片、ARM服务器崛起...

云全面社会化、企业全面云化、全面云原生化、AI云生态、超自动化、大炼芯片、ARM服务器崛起...

作者:互联网

图片


每逢庚子,必有不凡。2020年的不平凡,除了疫情加剧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有云计算十年发展的再进化。疫情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推动,使得全社会向云技术架构的大迁徙提速前进。超越了技术本身和数据中心边界的云计算,和数字新基建一道,正在成为2020年疫情背后的行业新动力和新基座。


延续云技术社区历年传统,我们思考并归纳了2020年的云计算十大热词。十大热词的背后,是云计算十年发展的浓缩,从资源云化到业务云化,从虚机时代到全面云原生,2020年的云计算发展可用一个“拓”字来形容:云的边界拓至边缘、云的场景拓至各行各业、云的理念拓至普罗大众、云的空间拓至无限、云的发展拓至一个全新时代。


围绕“拓”字,我们归纳并精选了十个云计算热词。这十个热词,既代表了云计算在2020年的发展现状,也反映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既有云硬件的新势头,也有云和更多行业的深度结合,以及云计算新时代衍生出的新概念。 



图片


  1. 云全面社会化:2020年是云计算社会化进程被大大加速的一年。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大众所接触、理解、接受和采用,并以空前的发展速度,迎来自己的“大机会时代”,云计算必将成为疫情之后新常态的核心。

  2. 企业全面云化:在过去的上云1.0时代,企业通过其基础设施的云化,实现经营和管理的降本增效;在新的上云2.0时代,则是通过其全面和整体云化,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3. 全面云原生化:如果说云计算上半场的主旋律是资源云化,则下半场将是云原生统治下的业务云化,并将终结于全面云原生化。

  4. AI云生态: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已被纳入云服务的版图。云上AI生态的巨大力量,驱使AI成为社会和经济的粘合剂与催化剂。

  5. 超自动化:超自动化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未来演进方向,其目的是将所有问题、事务和流程的处理自动化。

  6. 大炼芯片:2020年是全国大炼芯片的一年。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芯片的追赶绝非一夕之功,需要持续的投入、大量的基础研究、产业链上各关键技术的突破、完整意义上的生态体系构建。

  7. ARM服务器崛起:ARM架构的服务器席卷数据中心只是时间的问题,特别是各大云厂商自研ARM芯片、推出基于ARM架构服务器的产品和服务,必将加速这一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8. 云游戏:2020年是云游戏兴起的一年,云计算的优势在游戏这一新领域再一次被演绎,云计算的场景正拓展至细分行业。

  9. 分布式混合云:以数据中心为边界的云服务时代正在消失,云将无处不在。从边缘到区域,从区域到中心,业所需,云可至,云随业动。广域空间上,***分布式混合云正在重塑企业上云架构模式。

  10. 私有云3.0:企业私有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云1.0 主要基于VMware构建,私有云2.0基于OpenStack构建,私有云3.0 基于公有云厂家的专有云构建。



一、云全面社会化


云的社会化,指的是云计算被普罗大众和各行各业所熟悉、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1959年虚拟化论文发表,到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试着将云计算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2020年,社会大众体验到了云会议、云办公、云协同、云课堂等各种云场景。在线会议已成为一种办公日常,腾讯宣布全年有超过3亿场会在腾讯会议上举行 。疫情期间全国一半学生共1.2亿人在阿里钉钉上上课,其远程办公、虚拟会议、虚拟教室等功能,广泛被公司和学校采用。9月,在线视频服务商ZOOM的市值甚至达到了1400亿美金,超过世界油气巨头埃克森美孚。


2020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越是容易线上化的企业以及线上商品销售服务占比高的企业,越能抵抗疫情冲击,复工复产的速度也更快。情势倒逼企业的生产服务场景和消费场景快速线上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被加速,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下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2020年,云的无限容量、随取随用、弹性伸缩等特性和能力被广大普通百姓感受到和使用到;云助力基础设施、业务及管理云化转型,被越来越多的政企事业单位所认识和受益到。这是云计算的社会认知被大大加强的一年,这是云计算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们所接触、理解、接受和采用的一年。


从现在起,全面社会化了的云计算,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迎来自己的“大机会时代”,也必将成为疫情之后新常态的核心。



二、企业全面云化


我们试着把企业上云分为1.0和2.0两个阶段。


在1.0阶段,企业的基础设施被云化,云基础资源如虚拟机、VPC、数据库、中间件等被广泛使用。企业应用架构,从最初的单体式,到MVC组件式、SOA服务式,再到微服务架构。这时候的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着各种企业应用,支撑着公司业务流程的执行。这些企业应用,能解决经营管理的降本增效问题,但无法解决企业的商业模式重构、快速应对市场的创新诉求。


这些新诉求,驱使着企业上云进入2.0时代 - 数字化转型时代。数据成为企业核心资产,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基础、商业模式、新型经济形态,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蝶变。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数字化技术,对企业文化、业务、管理的重塑,不仅要解决IT问题,还要解决流程、业务、组织,甚至市场跟商业模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


这要求云技术必须和企业业务深度融合,这催生了云2.0,其目标正是助力企业全面和整体云化。在2020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进入2.0时代。阿里云2.0=飞天云平台+数字原生操作系统。云上海量存储服务,随时随地接收企业各种类型和各种来源的数据;云大数据服务,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为企业应用提供判断、推荐等各种基于数据的决策能力;云人工智能服务,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为企业应用提供欺诈发现、规模预测等基于数据的思考能力;数字原生商业操作系统,正如操作系统是任何应用生态的基础一样,则成为数字时代的商业新基础设施。


让我们一起迎接波澜壮阔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吧!



三、全面云原生化


如果说云计算上半场的主旋律是资源云化,则下半场将是云原生统治下的业务云化,并将终结于全面云原生化。跨越十年,回望至今,2020也终将成为云计算的不凡之年!


回顾云计算发展的十年,不论是云架构模式朝着边缘云、混合云和分布式云方向的发展,还是应用架构模式逐渐趋于云原生理念的大一统,我们都会看到,历经资本市场喧嚣后的云计算,正在铅华洗尽,逐渐发展成为它本来该有的模样,以及与此番模样相匹配的软件架构和与这样的软件架构所匹配的开发流程与方法论。


十年发展,归结于今,便是云原生。2020年,是云原生开启企业IT技术体系重构之年,也是云原生跨越元年,由头部互联网主导企业下沉垂直传统行业,从领先企业尝鲜到主流传统企业必备转变的一年。而云原生理念在传统行业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则意味着全行业全面云原生化的开始。


云原生技术领域,Kubernetes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标准,同时正演化成云上不同资源对象的统一编排工具,而OCI和CRI等容器技术相关的标准规范已对百花齐放的容器领域进行了标准化过滤,Docker的淘汰和Containerd、CRI-O等新一代容器运行时的继位,使得容器及其编排技术更加趋向理论标准化和最佳实践。


伴随容器及其编排技术的标准化,服务治理的Mesh化和应用服务的Serverless化正成为行业共识,由此而来的非业务功能下沉解耦,以及核心业务逻辑实现的聚焦,使得云原生技术已成为数字新基建的核心。上至云厂商,下至传统企业用户,是否具备全面云原生化的能力已成为企业技术实力和数字化成熟度的象征。


后云计算时代,用户需求正从基础资源的优化转向业务效能的提升,而云原生将是最大程度开启云计算效能唯一正确的方式。毋庸置疑,也将是云计算下一十年最核心的技术,历经十年,真正意义的云计算革命才将到来。



四、AI云生态


人工智能的火爆,加速了云计算市场的悸动,以AI代表的智能化技术被纳入到云服务的版图。在过去几年中,AI为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医学和生物学及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的边缘智能,也在随着AI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断在更多应用场景中产生更大的促进效果,并成为各行各业的黏合剂和智能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促进着越来越多行业的升级转型。


随着AI的发展,云计算市场将产生更复杂的产业链关系。我们看到芯片能力、硬件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算法开发、模型构建、场景应用能力在云市场中变得越发重要;与其同时,我们也发现,一家云厂商很难同时具备这些能力,这就带来了AI发展变革中的另一个关键点:生态地位的急速增长。


站在2020年数字化时代的入口的AI,被更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场景,无处不在的联接、数字平台和无所不及的智能,成为新一代云服务的内核。伴随着企业级云应用的推进和深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云厂商在致力于推出联合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厂商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包括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的合作,逐渐形成云智能的丰富应用生态。


在未来,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和云生态的结合,会影响更多行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医疗、出行、金融、教育到娱乐等等。那时,AI云生态真正的潜力也会更多的爆发出来!

 


五、超自动化


Gartner在其2020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中是这么描述超自动化的:超自动化(Hyper Automation)是一个为了交付工作、涵盖了多种机器学习、套装软件和自动化工具的集合体;超自动化的趋势由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开始。


我们认为,超自动化是RPA的未来演进方向,它的目的是将所有问题、事务和流程的处理自动化。


IT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期是由流程驱动的,通过将一些重复的、以固定流程串联的行为进行预定义编排,比如早期的VBS宏、shell脚本等,来节省人力物力、提升准确率。到了第二阶段,通过数据触发或自服务的方式使得机器人开始更多的加入编排和执行这一活动,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RPA。随着RPA继续发展,先前的流程驱动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容易感知和解决问题的数据驱动方式;通过各种识别方式+自然语言处理(NLP)解决感知问题,基于数据分析进行决策、执行。而最后一阶段就是Garter描绘的以基于推理分析的人工智能方式实现问题/事务/流程的自识别、自推理、自解决闭环。


超自动化从无到有的发展隐含在IT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中,它串联了决策和执行两条主线:从决策看,其发展历经纯人类决策、人类决策+机器辅助、机器决策+人类辅助、机器自主感知决策几个阶段;从执行看,又历经纯人工、人驱动编排批处理、人和机器协作、机器自主执行几个阶段。


超自动化概念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市场的追捧,也为苦苦探索未来自动化发展方向而不得的众多产商指明了发展途径,纷纷在资本寒冬时代获得大量的关注和投入。


从纯人工到纯机器自主感知/决策/执行,超自动化的发展就是人类IT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5-10年,如何基于数据驱动,用好人工智能这一杀手锏、结合各行各业的业务诉求,构建超自动化能力,我们都拭目以待。



六、大炼芯片


由于美国所谓的“制裁”,国内多家大公司面临无芯可用的境地,一时间芯片成为媒体和大众口中的议论焦点。随着媒体不断地科普,从沙子到成品的整个芯片工艺、光刻机、EDA软件等各种以往生僻名词让人耳熟能详。


据报道,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方,而自给率只有30%左右,2019年的IC总进口量约为4451亿块、超过3000亿美元,是我国第一大宗进口商品。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各种扶持政策中,芯片作为紧迫的“卡脖子”技术往往名列前茅。于是,大炼芯片热潮爆发了。仅2020年上半年,已有21个省落地超过140个相关项目,总投资超3000亿人民币,VC/PE亦趋之若鹜、芯片股市值高企。


喧嚣背后,我们认为,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要防止喧嚣过后的可能出现的一地鸡毛。近有武汉宏芯千亿投资打水漂,远有上海交大陈进假芯片事件。如何规范投资市场,形成覆盖芯片全产业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芯片门类不全、高精尖技术缺乏,但国产芯片的种类(CPU、GPU、NPU…)覆盖不全、创新不足。须知NVIDIA通过开拓新的芯片类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市值远远超过老牌巨头Intel,依赖的就是通过创新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而在高端制程上,如2nm、5nm,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迎头赶上更是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

  3. 要大力发展EDA、光刻机等核心基础技术。EDA软件和光刻机等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控,瓦森纳协议的限制导致我国芯片发展长期受制于人。近几年国家对信创的投入不断扩大,以EDA软件等为代表的OS、基础软件开始快速发展。

  4. 要大力发展芯片生态。以Intel为例,CPU不只是芯片,还是承载了操作系统、虚拟化、中间件/DB甚至应用软件的各层技术栈的绑定和优化,通过Intel + MS + VMware + Oracle + …组成的生态,Intel牢牢控制着整个计算产业体系。反观我们的鲲鹏、飞腾等国产芯片,普遍面临着支持厂商少、生态能力弱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芯片的追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其需要前期的持续投入、大量的基础技术和研究专家、产业链上各关键技术的突破、完整意义上的生态体系构建,厚积薄发、铸就扎实的根技术。我们期待国产芯片崛起早日到来!



七、ARM服务器崛起


年末,苹果发布了使用基于ARM架构的M1处理器的全新Macbook,并且宣布Mac系列电脑两年内将全部过渡到ARM架构处理器。苹果曾经有从Power架构迁移到X86架构的经历,因此,对于本次成功迁移没有人会怀疑。


苹果为个人电脑迁移到ARM架构做出了榜样,最近有传言微软将自研ARM芯片,用于服务器及Surface设备。而AWS早已推出了基于ARM架构自研的处理器Gravition,华为推出的鲲鹏服务器处理器也是基于ARM架构。


ARM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已经是绝对优势,在个人电脑领域已经有了苹果这样的标杆。在服务器领域正在突破临界点,ARM架构的服务器的优势明显,多核、省电。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生态不完善,但是正在被克服。


云厂商对ARM服务器的投入,在软硬件方面正在完善ARM架构服务器生态。


硬件方面,云厂商有定制服务器的需求和能力,ARM架构相对开放,云厂商对ARM架构可以很自然的进行整合。


软件方面,云厂商有定制操作系统的能力,Linux系统对ARM架构的支撑已经多年,常见的服务器端软件都有基于ARM架构的版本。另外,因为和移动端软件属于同一架构体系,移动端的软件,也很容易适配到ARM架构的服务器端,可以极大的丰富ARM架构服务器。


ARM在移动端的成功,让ARM设计、制造生态已经非常完善,移动端的软件编写也非常成熟。回想当年,微软在企业端的崛起,也是从个人端开始,逐步向企业端靠近,这一过程极有可能在ARM架构上再重演一遍。


我们预计,ARM架构的服务器席卷数据中心只是时间的问题,特别是云厂商自研ARM芯片、推出基于ARM架构服务器的产品和服务,必将引起这一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的大大加速。



八、云游戏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已经并且还在深刻地改变着一个又一个行业。2020年云游戏的兴起,是云的优势在游戏的领域再一次被演绎。


云游戏以云计算为基础,让在线游戏成为一种服务。传统的单机游戏画面渲染,逻辑计算都在个人设备上。网络游戏逻辑计算在服务器端,画面渲染在客户端。而云游戏,则以云计算为基础,将游戏所需要的画面渲染、逻辑计算、数据交换全部放到云端服务器上运行。玩家设备只负责输入并呈现画面。


云游戏对游戏行业带来四大改变:


第一、降低门槛:对于端游来说,为玩一款热门大型游戏,玩家需要购买几千元的高端显卡,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手游对手机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才有了游戏手机。而云游戏降低了这些要求,让普通设备也能玩重度游戏。

第二、体验更好:有游戏让游戏作弊很难,游戏更公平,安装更新更方便,从而让游戏厂商能够将游戏制作的更重更绚丽。

第三、引起游戏模式变革:因为对云游戏趋势的看好,许多游戏厂商已经开始押注云游戏,直接开放原生的云游戏,对游戏的玩法和交换方式也带来改变。

第四、市场扩大:云游戏将引起客户端的革命,客户端将更瘦。全球游戏玩家有几十亿,随着模式的转变,云游戏的市场将有可能超过目前云计算传统的市场。


我们认为未来的云游戏行业:生态方面,游戏厂商、云厂商、分发渠道、运营商在2020年都在加速布局,将促使行业生态更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随着5G网络加快部署,云游戏的落地将被大大加速;用户方面,有数据显示,到2024年云游戏用户规模达到2.1亿人,甚至,目前全球十几亿的游戏玩家大部分都可能转化为云游戏用户。



九、分布式混合云


以数据中心为边界的云服务时代正在消失,云将无处不在。从边缘到区域,从区域到中心,业所需,云可至,云终将随业而动。广域不限物理空间上,***分布式混合云正在重塑企业云计算架构模式。


作为2020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Gartner对分布式云的定义是:“一种将目前集中式的公有云服务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原来的公有云提供商继续负责分布式云的运营、治理、更新和迭代的云架构模式”。显然,Gartner是从云厂商的角度来定义当下云计算的发展趋势,而并未考虑传统企业用户对云服务需求主权崛起的诉求。事实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看待云计算的发展,边缘计算和混合云或许才是当下产业侧对云诉求的真实现状,而边缘计算与混合云的协同发展,必然带来以用户为中心的分布式混合云,而非全由云厂商单向主导的分布式云。混合式“中心云+边缘云”的模式,正在成为大型传统企业上云最佳实践。


分布式混合云时代的到来,是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所面临的实际需求和云计算行业拥抱产业互联网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用户需求侧,伴随数字“新基建”的提出,以及传统企业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核心战略,而云计算作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早已成为行业共识。然而,传统大型企业场景多样,业务分散,从边缘到区域,从区域到中心,对云服务的需求无处不在,简单以数据中心为边界的混合云或同构厂商分布式云解决方案已然不能满足传统企业对于云服务多样化和本地化的诉求。


因此,区域云和边缘云,以及边缘云、区域云和数据中心云之间的云边协同所带来的分布式混合云,成为了传统企业通向数字化时代的分布式算力引擎。行业发展侧,消费互联网已然饱和成为不争事实,而传统以消费互联网起家的云厂商一直都在面临寻找新赛道的困境,而类似社区团购的短暂狂欢无非只是突围失败下的内卷化表现,与民争利,民愤逐之。辗转反侧,产业互联网仍然是互联网云厂商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即使再难,都是唯一方向,也是寄托全社会希望的方向。


而公有云厂商要拥抱产业互联网,势必要由以“我”为中心的公有云服务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云服务模式。桎梏于数据中心的云服务显然不能满足产业互联网的需求,跨越中心,破除边界,把多样化的云能力搬迁至离用户最需要的任何地方,以分布式云架构满足企业分布式的云服务需求,或许这才是云计算按需使用的现实真谛。


生物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后能生存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智慧最高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我们认为在适者生存的世界,分布式混合云或许才是那个真正适应能力最强的云。因为,这是企业用户真正需要的云。



十、私有云3.0


从2010年开始,云计算市场经过了一轮高速增长期。在公有云领域,出现了一批规模化的厂商,公有云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在公有云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很多大型企业出于数据安全性、软硬件自主权、自主可控以及TCO低的考虑,更加倾向于建设私有云来承载企业内部业务信息系统的运行。近年来由于消费端流量红利的持续挖潜和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游戏、电商、视频等对基础资源消耗量大且业务波动程度高的互联网行业,作为公有云市场的主体增速持续放缓。


与此同时,云计算开始从消费互联网驱动转向由产业互联网驱动,上云的主力军已经从中小企业、互联网行业快速***到传统大中型企业,政府、电信、金融、交通、能源、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上云用云”成为产业的关注焦点,私有云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


企业私有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私有云1.0,以虚拟化为主,VMware架构是主体。这种私有云的优势很明显,那就是稳定、强安全隔离、强管控,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成本高、无法充分池化、交付周期长;OpenStack在2010年兴起后,私有云进入了2.0阶段,逐步开始采用OpenStack架构,这种私有云在配置灵活、模块分明、二次开发方便上有优势,但在集群性能、迁移维护、升级服务上,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务,用户们对其抱怨也越来越多;2016年,Kubernetes逐渐火爆,私有云的发展进入3.0阶段。Kubernetes助力企业IaaS和PaaS层融合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私有云系统平台的市场认可度。于此同时,公有云企业阿里云、腾讯云加紧通过技术、资本手段开始深耕私有云市场,推出了专有云产品布局企业私有云市场。


我们认为,企业全面上云已成为趋势,用户对云越来越认可,对云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国内用户既要公有云的体验,也要私有云的安全和可控,这在一步一步地推动私有云的前进和发展。预计未来5年中国私有云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元。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以服务和运营为特色的创新私有云应用模式开始不断出现以及公有云厂商的加速介入,这在分流私有云市场总量的同时,也将催生更具想象力的市场前景。



展望20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开放市场下的喧嚣悸动和开源社区下的群雄混战,伴随着云计算十年上半场的结束已尘封日历。云计算的下一个十年,新云计算时代的开启,成为了2021年不可跨域的使命。展望2021,云回初心,如电如水,AI泛在,超越自动,全民上云,云化加剧,无处不在的云,无处不在的云原生。当一切不再遥远,真正的云时代才刚到来。


十年云计算,原力始释放。庚子不凡,唯有史证。


图片

标签:...,架构,游戏,云化,芯片,2020,计算,全面,ARM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21/276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