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戴森球计划的200个小时

戴森球计划的200个小时

作者:互联网

大家好,我是阿图,一个热衷AI的家伙。

昨天晚上,终于通关了《戴森球计划》。

入坑戴森球也是偶然,作为一个准备搞AI的号,某宝了一台工作站(如图)和1070Ti显卡,准备用来放大招。

atu-hp-z420

到货后正事还没开始干,立马登上某民星空,照着排行榜单就开始撸,跟淘宝加购物车一样,把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加入了待玩列表,然后就开始了哗啦啦地下载。

第一个游戏下载完只用了10分钟,让我看看这是什么游戏,喔戴森球计划,看这海报很符合我口味嘛,双击启动游戏!

开始游戏的界面还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的,诺大的空间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球在那缓缓地转动,感觉有一股神秘地力量包围,对此我还专门拍了个图。

image-20210324210423684

游戏开始! 画面从宇宙深处出发,缓缓地飞往一颗恒星系,最终降落在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

image-20210324212724506

右上角冒出了一个机器人,提示最终目标是建立戴森球,什么是戴森球?

戴森球(英语:Dyson Sphere)是弗里曼·戴森假想出的包围母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它可以捕获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恒星能量输出。戴森认为戴森球是长期生存技术文明对于能量需求增长的必然需求,并认为寻找其存在的证据可以引导发现的先进和智慧的外星生命。

一句话概括,就是给太阳套层外壳,以充分利用太阳的能量满足人类的需求。

听起来很科幻,是不是?

理论上这个壳很容易能想象出来,但实际实施的话,这是一项伟大的太空工程。太阳直径140万千米,建造一个围绕恒星的的壳,一上来需要耗费的材料就是个问题,地球上的物质可能远远不够,是否需要开采别的行星资源?

并且这个壳要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是全封闭的,还是镂空的,还是点状散布的?

接着如何让壳能锁定在目标位置,既不坠落到太阳中,又不飞向太阳外成为太空垃圾?

虽说有种种疑问,但《戴森球计划》仍然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来推演了这种可能性。

1 游戏过程

机甲降落到地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淡绿色的陆地,上面有茂盛的植被,还有随处可见的矿脉。

抬头看看天,白天是蔚蓝色,夜晚布满了恒星,距离都以光年计。

有时还会看到天空中巨大的球体,由于大气的存在,看到的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

我们看看眼前所有的资源:树木、植物、水、石油、煤铁铜矿。

再想想我们的目标: 建立围绕太阳的戴森球。 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似乎不怎么近啊。

好在游戏给了我们指引,我们只需积攒原材料,点亮科技树,就能实现最终的戴森球计划。

看起来很简单,是不是?

可是游戏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你首先需要通过基本的资源,制造出最基本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 比如你需要把降落时的飞行器一锤子砸烂,得到几个电路板和线圈,造出风力发电机,这就有了能量供给。

接着再用手头仅有的材料,造出冶炼炉,把收集到的铁矿炼成铁块。

照此,你会把铜矿炼成铜块,从石头中炼出玻璃,把铁块炼成磁铁,把磁铁加铜块制造成线圈,线圈加电路板制造成发动机……

这些东西手动一块块拾起,制造,肯定慢得很啊,游戏提供了一种物流工具叫传送带,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了,因为它把资源连接了起来,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

机甲跑来跑去也需要能量啊,喂给他几块煤就可以了。 前期煤的能量比较少,后面随着游戏的进程,可以烧木头、烧植物、烧氢气、烧液化氢、烧核燃料,甚至烧反物质...

随着科技树一个个被点亮,你能得到接连不断的反馈,比如小机甲跑得越来越快了,可以携带的能量也越来越多了。

开始只能在地上跑啊跑,后面就可以低空飞行了,再接着你可以飞出这颗蓝色星球,探索太阳系,甚至于到了后期,你可以通过空间翘曲器,实现曲速飞行,以光年为单位进行飞行,探索其他星系。

能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CPU、化工厂、粒子对撞机、核反应堆、蓄电器、石墨烯、量子CPU...

image-20210324212904208

传送带越来越多不好布线了,中期物流塔的出现,让物品合成不再拘束地理的限制,随便找块地设置好需求和供应,就能更简单地实现规模扩张了。

随着规模扩张,输电线插得满地都是,后期可以利用电离层卫星,实现超大空间,超大面积的电力输送。

有了蓄电器以后,还可以实现星际电力输送。

传送带太多了挤不开了? 可以像造立交桥那样,将传送带抬升一个单位,实现立体空间物体传送。

甚至于因为海洋生产线无法铺开,可以填海造地,改造自然界。

入坑后的第一周,我投入了100小时在上述的内容中。

而此时,我的戴森球的一点雏形都还没有。

又肝了近50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太阳帆这么个东西,利用超多数量的太阳帆,能围绕太阳构成戴森云,戴森云就是戴森球的初始构成了。

image-20210324215355623

当看到电磁轨道炮充能,然后瞄向太阳, biu~ 地射入太空中时,心中是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从机甲视角、行星视角、星系视角欣赏太阳帆的发射过程,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好几次我都傻傻地沉浸在这个场景中,恍惚中忘了下一步要干的事。

但是,太阳帆是消耗品!

太阳帆被轨道炮射到戴森云的轨道上后,会被太阳的引力捕获,开始围绕太阳转动。但毕竟太阳帆结构简单,没有动力系统,不会对自己的轨道进行修正,它可能绕着太阳转转转就掉进太阳里了。

所以太阳帆是有生命的,存活周期是以秒为单位计数,初始存活时间是1200秒,虽然后期可以通过科技树略微延长存活时间,但既然是消耗品,在这个阶段我生产后都存了起来,不敢大批量发射的。 虽然好看,但是我也只能少量地发射过过瘾。

当然戴森云只是戴森球的初始构成,随着游戏发展,通过生产长生不老的戴森球组件,可以构成戴森球的节点与框架,这样就不用担心消耗问题了。

戴森球组件需要利用小型运载火箭运输,此时发射火箭又是另外一种的场景。

想象下16个发射井轮番向太空发射火箭,将会是何等的壮观。

戴森球的框架搭建好后,再次发射太阳帆时,太阳帆会被吸附到框架围成的封闭区域中,形成“细胞”,这种细胞可是牢牢固定在框架上面了,没有寿命,可以说是真正永恒地提供能量供给了。

随着戴森球地轮廓被一点点勾画出来,科技树终点也被点亮,此时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戴森球的构建过程。

说实话,当最终的科技树被点亮的时候,我感了深深的空虚。

我所享受的乐趣是戴森球的建造过程,当真正建成的标志来临的时候,你可能会享受那一秒,但后续已经没有了新的动力去绘制那个戴森球。

也可能是看到右下角那200个小时的时间把,感觉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投入了,这里面的种种可能都探索了一遍,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吸引我了。

但是此时游戏可以继续,可以把戴森球继续完善,比如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构建巨大的天文奇观。 可以继续探索其他星系,在其他恒星上建立戴森球。

2 游戏细节

这个游戏的细节有太多可以说的地方。

先说这个游戏的上手性很好,在飞向“蔚蓝色星球”的过程中,需要手动驾驶机甲,引导他飞往正确的方向,我条件反射似地按下了WASD,机甲的动作居然与我地预期相一致。

这种驾驶机甲的感觉立马将我代入到GTASA(侠盗猎车-圣安地列斯)开飞机的场景中,GTASA中专门有一个主线任务叫做“学会飞行”,想当年在这上面不知道开爆了多少飞机,才练就后来的开飞机耍杂技。

要知道开飞机和开车完全不是相同的概念,开车属于在二维平面上操作,在很多的赛车游戏中,你只需要控制前进和后退,左拐右拐,顶多再加个氮气和刹车。

而开飞机呢,你是在三维平面上操作,前进后退左拐右拐,还有z轴上的爬升和下降。 

开车一般单手操作足以,而开飞机单手就顶不住了,得双手协调操作才行。

不过戴森球没有把这个机甲操控设计地这么复杂,在太空中,你只需按住前进键W,然后用鼠标直接控制方向就好了,上手非常简单。

游戏提供了3种基本视角,1是控制机甲操作的第三人称视角,2是行星视角,3是星系视角。

从1到2到3顺序切换时,你会感到一种近乎无缝的平滑,视角从距离机甲的几米,到行星外的几万千米,再到星系视角的以光年计数的距离,感觉穿越了时空,带给我的是一种震撼。

而且每个星球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游戏开始时降落的星球有水,有绿树,有太空。后期探索时会发现有落尽火山灰的星球,有全是海洋的星球,有全是冰川的星球,甚至还有黑洞! 这个黑洞还是比较难发现的,因为它会吸收光,不像恒星那样发出强光,我是在地图的指引下才一步一步找到。

游戏并没有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去复刻现有恒星系统中恒星的体积,而是取了折中,给人的感觉既有代入感,又不失可玩性。 在星际旅行中,既能感觉到宇宙的壮观与浩瀚,飞行时间又不会太长。开启曲速飞行的过程中,视角会被拉伸成广角镜头,有一种空间畸变的神秘感。 关闭曲速飞行的过程中,速度由“光年/s”迅速变为“m/s”的戛然而止,感觉瞬间憋住了一口气。

星际电力输送,看到这个名字,我以为需要在地球上竖一根电线杆子,在目标星球上也竖一根,然后类似于电磁信号就可以直接输送了。 实际这种可行性并不高,因为有角度问题,还会有中途的损耗问题等等。游戏提供的方法是运电池! 在本地将空电池充满电送到目标星球,利用连续不断的蓄电池放电实现目标星球的电力供应,空电池运回来再继续充。 这个脑洞我一开始是没想到的,因为有个电力传送装置一直没搞懂怎么用,在网上一查才发现是这种方式。

有以一种建筑叫做光子收集器,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接收太阳帆的能量,才能缓慢地产出光子。 如何提高光子产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可以找到那些地轴偏角大的星球,利用极昼现象,让收集器尽可能能地持续接收太阳光照射。

image-20210324215527463

还有电磁轨道炮因为是直接把太阳帆沿直线射到太阳轨道,发射方向与戴森球的切面平行,所以中间不能有物体遮挡。如果把轨道炮建在赤道上,可能一天中会有一半的时间因为见不到太阳无法工作。 所以把轨道建在极点上,可以持续不间断地发射太阳帆,加快戴森球地建设速度。

这种东西是让人能够自发去思考的,我想这也是这个游戏地趣味所在。感慨当年学的地理和物理,在这款游戏上派上了大用场。

游戏中看到的太阳帆、星际运输船都是真实的实体,也就是说你能看到他们的运动过程,包括太阳帆从地球飞往太阳,运输船在各个行星之间、甚至星系之间的往返,而不是只放个发射起飞过程敷衍了事。 尤其是你在太空航行的过程中,看到机甲与运输船并肩飞行,非常浪漫。

戴森环、节点、框架的位置都是可以规划的,这就提高了自由度,可以自己设计想要的形状。

因为将特效开得很高,后期FPS只有十几,但我并未感到太大影响,依然乐在其中,之前游戏低于30的帧数我是不会碰的。

在200h的时长中,没有一次死机或卡退,给稳定性点个赞!

游戏的BGM,对应不同风格的星球,会切换出不同的氛围感。

预计这游戏能斩获不少奖把。

3 从游戏想到的

煤铁铜矿,水,电,石油,这些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资源。

通过游戏进行,流水线工厂会越来越复杂,空间也会越来越立体,传送带、仓库、研究站都可以一层层地往上摞,形成壮观地场景, 同时在有限空间中实现了更高利用率。就跟城市一样,会向上向下发展,形成立体的多层结构。

起先我突发奇想,沿着赤道造了一个传送带环,利用这个传送带环,配合过滤器,不就实现了各种资源的输入输出共享吗?

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发现,单条传送带上混搭各种物品,不好控制效率,你想要的货物可能要整整绕地球一圈才会得到,这就增加了很多时间成本。

且传送带物品多了容易出现堆积拥堵,一旦出现拥堵,新的材料放不进传送带,那整个生产线就停转了。

后来一条传送带只传一种物品,专带专用,也免去了设置分拣过滤的麻烦。 但这样一定要小心不能混入杂质,有次接错了传送带,杂志混入,制造台拿到的材料不是自己想要的,引起死锁,导致多个生产线宕机。

这就跟分工有相似的地方,分工明确能提升效率,啥事每个人都来掺一脚最后可能带来的是混乱与无序。

当新型的设备,比如极速传送带,3级制造台出现后,虽说老旧的生产线还能用,但效率已经远远不能跟上现在的需求,是在新大陆建造新的生产线,还是升级旧生产线,这是一个需要抉择的问题。

新开辟产线简单,但是原材料需要从旧地方专门拉过来。

升级旧生产线的话虽然不用拉材料,但工作量很大。你需要先拆除低速的生产线,然后按照原来的布局规划,重新装上新的设备,这个过程可能会不小心出错,也可能忘记原来的布局,使产线混乱。

综合下来我还是选择了在旧地方升级,虽然工作量大但是不会破坏原来的整体布局,使后续的生产更加平滑。

感觉这可以联想到许多东西的更新换代,虽然升级代价不小,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升级带来的可观收益大多数是能盖过代价的。

科技树与目标,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反馈。你能在科技树中看到自己做到了什么进度,距离目标还有多远,你知道自己现在所努力的方向,你知道还有几个门槛要迈过去, 而在现实中往往没有这样清晰有效的参考树,没有人对目标做出保证,也没有人会说你做了A就能达到B。

游戏中的超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很容易实现,你知道简单复制就好了,就如同复制文件一样,这也是能在短时间建立起戴森球的原因之一。现实中,规模的扩张可能会迎来指数级别的代价,有时候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

拿现在的戴森球来看,可能会有不少人跟我一样,一旦通关之后,就在角落里吃灰了,如何能设计出更加新颖的玩法,吸引玩家长期的时间投入,这也是一种挑战。其实这个游戏的完成度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个艺术品,被收藏在箱底。如果要设计新的玩法,通过借鉴戴森球建立起来的宇宙结构,重起炉灶再做一个游戏,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image-20210324215755289

不得不说,《戴森球计划》完成了我的一个梦。

作为一个从小就对太空有无限向往的人,长征火箭、嫦娥探月、SpaceX火箭的发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推进器分离、航天器对接、火箭回收这些场景不知为何总有一股魔力吸引着我。

有时我就在想,这辈子能有机会上次太空,从地球外亲身感受下这个宇宙吗?

我也从未想到,会有这样一款游戏,以极强的代入感,让我在虚拟世界实现了巨构建造、太空遨游、星际航行。

它让我知道,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在坚持做着那些理想主义的事情,并且还真做成了。

感谢《戴森球计划》,让我们体验到了可能在有生之年都难以企及的星际文明!

最后放上我的存档,目前科技树已全部点亮,电力靠烧小太阳基本不是问题。火箭每分钟的发射速率是10个,可以再拉条产线提高速度。戴森球只搭了一个小框架,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喜欢的形状。

存档内含使用方法,下载链接:https://atutongxue.com/download/atu_dsp200h.zip

标签:200,太阳帆,游戏,传送带,戴森球,小时,星球,机甲
来源: https://blog.csdn.net/atutongxue/article/details/1152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