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科研]系列(2) 带学生需宽猛相济
作者:互联网
关键词:学生指导
宽猛相济
放养与Push
作者:李二
日期:20/02/2021 - 21/02/2021
作为一个入职才刚半年的小青椒,本来是没有资格和足够的经验来谈论怎么指导学生的。但我还是想写一些自己一段时间来的感悟,以勉励自己。
容我先感谢一下黄老师的无比信任,让我负责协助指导几名学生,这才有了本篇博客的诞生。
我并不是一个对自己严格的人,很多事情都比较随意和散漫,一直以来日子过得倒也舒服。但是,我发现,一个人和一个小队伍很不一样,根本无法以对待个人的方式对待队伍。
我想不妨先写一下自己的一小段经历:
第一阶段:我刚开始协助指导学生时,是想过要严格要求一下的。要求学生们每周至少3次的日志记录,我会仔细看每一条并作出批注,期望能够让学生们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这其实也是我博士阶段的导师们要求的,我借鉴过来而已)。然而,我发现大家就坚持了3周,后面再提醒也没什么明显的效果了。于是我也放弃了。 第二阶段:后来一方面自己时间也不特别充裕,另一方面觉得让他们自行发展吧,看看能做到什么样。 不得不说,我这是一种比较自私和偷懒的行为,最终导致学生们自己也抓不住方向,一会干点这个,一会干点那个,漫无目的似的,而且这还是比较自觉的学生,不自觉的学生基本就啥也不干了。这个阶段,让我很嫉妒的是,一个博士师兄带的学生基本都能很快做出一份不错的工作,并总结为文章。这也让我慢慢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更高效地工作。 第三阶段:转折点来了,有一天一位学生发微信问我什么时候有空,想和我聊一下她的工作,因为觉得做了将近一个学期后发现自己仍旧抓瞎,希望我能开导一下。我突然意识到,我真是太对不起学生们了,根本没有尽到老师的指导责任,怀着满满的愧意,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指导学生。我建了一个小群,要求每人每周必须和我交流一次,同时,有任何问题随时交流。这样持续了几周,每次和每位交流至少1个小时以上,我发现效果确实不错,每个人的工作都有明显的进步。
有了这段经历,我从心态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实践上也有反映。但是最关键的是,我并没有找到一个带学生的
核心指导思想
,以便后续以此为基本准则。于是我向穆老师(我一直觉得穆老师在向哲学家的道路上前进)请教,穆老师发了我两句话,我抄录如下:
不审时宽严皆误:人都有惰性,宽容易过头了后面想收很难,最后被迫用大刑灰头土脸很难收场。不妨看一下 子产和太叔的故事
。
千万不能放养:最好学习你闫师兄,要盯紧。每天一次日志。
我简单把这个故事描述一下,故事出自《左传·子产论为政宽猛》: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临死之前对太叔说:只有有很高德行的人才能用宽和的方法来势民众服从,其余的差一等的人不如采用严厉的方法。火很猛烈,人们害怕,所以很少死在火里;水很柔弱,人们轻视,所以很多死在水里。所以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
但是太叔执政后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于是盗贼很多,太叔很后悔没听子产的话,后来带兵把盗贼杀了很多,内政才有好转。
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当然,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姑且不论了。至少我觉得这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的: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学生阶段,由于没有急迫的事情,这种惰性会放大很多,此时就需要有人多多引领和监督。
但是这个指导思想也不能硬性套用,因为学术进步最关键之一是“交流”,不能只督促当监工,而不做平等地讨论。
写到这里时,黄老师正好发来一篇杨卫院士结合自身指导学生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十条戒律以及相应的策略。哈哈,正是我所需要的。
不得不说,想要当好老师,带好学生,对于老师的个人品行、学术水平、指导能力、处事能力都有要求。不过,对于我这个小青椒来说,还是要趟自己的路。
标签:指导,科研,老师,漫谈,学生,子产,宽猛相济,惰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udwig1860/p/1442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