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机器人发展了几十年感觉还是没太大进展
作者:互联网
文章目录
前言
为什么机器人发展了几十年,感觉还是没太大进展?其实,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从工业革命开始,机器人这个概念就诞生了。但是,直到21世纪的今天,机器人还是停留在科技大片中,让人越来越看不懂,这东西到底是忽悠人的?还是忽悠人的?还有忽悠人的?
本文做一个简单科普——关于机器人技术前世今生。
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与民众对于机器人技术的过高期待的矛盾
机器人技术的实现涉及诸多行业,需要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支撑
机器人的设想很单纯,就是让解放人的双手,机器代替人力来干那些脏苦累活,但是,机器人的实现实现却不是这么简单。
机器人技术划分为五个技术领域(层):机械硬件、电子硬件、嵌入式软件、上层软件、智能算法。
前三个技术领域主要是体现机器人自动化,后两个领域主要体现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是机器人的底层硬件支持,智能化是机器人的上层应用实现。
对于机器人技术的自动化,从上世纪至今,在制造业不断发展,日趋完善,但仍旧不断有新的工艺、传感器、材料出现,将机器人基础技术往前推进。
对于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主要是本世纪初在互联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例如软件工程技术大大提升机器人软件工程的开发效率,人工智能则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
机器人软件工程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一步一步进行的,没有底层的完善就没有上层的应用空间,而机器人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也是一步一步的,没有人们的需求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很难有服务机器人产业的爆发。
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发展了很多年,被人们切身体验到它的存在还是近十年互联网行业的爆发才得以实现的,而机器人上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才刚刚开始。
因为长期的科幻电影洗脑的缘故,使大众对机器人技术的期望过高
与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相对应的是民众对于机器人技术的过高期待,因为长期的科幻电影洗脑的缘故,让人觉得机器人早就应该从科幻片中走进人们的生活。
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新技术、新发明,都是先军用,再商用,最后民用,即“国防安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少数富人的玩具->走进千家万户”,所以说,任何一项新技术永远要等到最后商业化量产阶段,才能让我等普通民众体验到,汽车、计算机、通信联络工具(即电报、电话、手机)无一不是这样。
机器人技术的复杂性与民众对于机器人技术的过高期待这是第一个矛盾,一面是机器人技术的高度复杂性,一面是科幻电影的不断洗脑,使得在大多数人的主观感觉里面,搁着没有实现变形金刚或者钢铁侠里描述的那种科技都不配叫“机器人”。
呃呃,这就尴尬了…
军用机器人技术:国防安全的硬需要与高昂的研发经费的矛盾
对于大国,军用机器人一直在发展
对于大国,军用机器人技术一直在发展,从未停止,人米帝隔三差五地就搞一次区域战争,一边测试自己新机器技术,一边淘汰自己的旧机器技术。
当今世界,真正愿意掏大钱发展军用机器人恐怕就是只有米帝了(这里使用恐怕二字,只要是不知道天朝具体什么情况),其实主要也就是人家家底厚,看看每年各国军费就知道了:
各个区域大国之间,为了保证在全球和周边的战略安全,只能拼命发展现代军工产品,邻国发展了,自己就只能跟进,从核武器、轰炸机、战斗机、航母,无一不是这样。
如美国的B-2轰炸机、F-22战斗机,里面就涉及大量的软件编程,
美国的无人轰炸机,士兵就坐在指挥室控制,就像打游戏一样控制飞行,唯一不同是,比打游戏残忍了些许。
对于小国,军用机器人没有发展的必要
与大国相对的是,小国没有这样硬需要的国防安全,军用机器人既没有发展的必要,也不切实际,如天朝的邻邦蒙古,你觉得人家要发展现代军工产业干嘛。
一方面是没有必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旋律,对于小国来说,只要集中精力,在少数几个领域取得成功,就可以给全体国民带来幸福的生活,过多的军费投入只会挤压用于发展城市建设的资金,毕竟,当手里有点小钱的时候,领导人更喜欢给民众发发福利而不是投入军事。
说到底,至于国防安全,除了五大流氓和一些地区强国有硬需求外,其他小国、穷国的军队也就能维持社会治安,打打海盗就足够了。
另一方面是不切实际:军工科技的发展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需要完整的现代工业系统和庞大的科研人员的投入,对于小国手里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来说,无论怎么精打细算都是不够的,要么只能搞合作研发,要么只能放弃。
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风险与工业生产效率不匹配的矛盾
军用机器人最重要在于国防安全,那么,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在于提高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对于大厂,工业机器人的升级从未停止
日本的安川(YASKAWA)、发那科(FANUC)、德国的库卡(KUKA)、瑞士的ABB四大家族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被称为四大家族。
在大型制造业工厂,从来不排斥工业流水线,而是越高效越好,手机流水线也好,电脑流水线也好,汽车流水线也好,都是这样。
曾经,有一部名为《德国工业4.0震撼》的短片,不少国人大呼惊奇,在这部短片中,宝马的无人工厂里,超过90%的工作都由工业机器人操作执行…
据说华为的工厂平均10秒钟就可以生产一部手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对于小厂,用流水线还不如用人工
有人曾经说:“工业机器人无法大规模普及是因为世界上永远有无比便宜的人工,比用机器人还便宜”。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但是这仅适用于小厂。
对于小厂来说,如果搭建一个工业流水线的成本无法被销售商品的利润覆盖,那就只能亏本,还不如用人工组装,多少能赚点。
超跑界强如柯尼塞格,豪车界强如劳斯莱斯,其工厂也是那些工程师自己在组装产品,人家为啥不建流水线,就它们每年那些销量,生产多了有没有买,建个流水线只能亏死。
有时候觉得,这些超跑车厂,除了工程师水平高点,用的材料贵点,和我老家镇上那个电子厂也啥区别。
生活服务机器人技术:产品实用性与市场定位不匹配的矛盾
一部分机器人只有秀技术的意义
日本曾经发明过猜拳机器人,从观测人的行为、分析手势直到控制机器改变手势的时间已经到了毫秒的级别,可以100%猜赢人类选手,但是这东西不能给老板赚钱,注定量产不了。
德国库卡公司也曾经发明过一款会打乒乓球的机器人,PK当时的世界冠军波尔,不过这种机器人也是娱乐性的,当然,后来美的收购了库卡,可能是看中了这家公司的技术吧。
这两个都是硬件层面,当然也有贴近软件或算法层面的,比如IBM深蓝机器人在国际象棋中击败加里·卡斯帕罗夫,谷歌的AlphaGo机器人在围棋上击败柯洁…
但是这些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并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毕竟这些东西也不能量产卖给民众,量产了也买不起,更多的是拉高了自家公司的股价罢了。
一部分机器人确实走进千家万户
如果说真有什么生活服务机器人成功进入人们生活,就是扫地机器人或者简单的智能家居(如万能遥控等)吧。
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技术:情怀主义和商业利润不匹配的矛盾
要真正研发科幻片中的那种机器人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仅以机器人的软件层为例,需要的开发者是既掌握机器逻辑又掌握软件编程的人员,这可比普通的软件开发者昂贵的多。
与研发成本相对应的是这种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没有任何盈利点,军用机器人是国防安全的需要,工业机器人是加速流水线生产的需要,生活服务机器人是市场产品的需要,但是这种科幻片中的机器人让人云里雾里,没有投资方愿意投资这样的机器人生产。
毕竟,资本家知道哪些是稳赚的钱,哪些是有风险的钱,
资本永远喜欢赚快钱,赚轻松钱,同样是赚钱,为什么要冒着科研风险赚不确定的钱,让这些有钱人去投资机器人技术,呵呵,炒房炒股不香吗?
当然,每个时代都不乏一些情怀主义者,类似今天的马斯克,非要搞民用航天科技,让人摸不着头脑。当然,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更多的是怀有敬佩之心吧!
只能说,科幻片中的机器人只能是情怀主义者和屌丝工科狗的玩具。
尾声
让我们重新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机器人发展了几十年感觉还是没太大进展?
回答很简单:
其一,现有的机器人更多的机器,而不是人,并不符合人们心中脑海中对于科幻片中的机器人的想法;
其二,机器人技术确实发展了,但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军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对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机器人,暂时没有太大市场,毕竟我国还有6亿人年收入1000元呢。
所以,要问机器人在哪里?在国防军事基地,但是国家也不会给你看,在大机器工厂里,你也没兴趣看。至于未来走向千家万户的生活服务机器人,暂时还没有,对于普通民众,更容易看到的恐怕是包子店里那个做包子机器人、面馆里那个刀削面机器人,或者镇上那个机器杀猪、机器杀鱼吧,估计够血腥…
标签:对于,机器人,技术,几十年,流水线,军用,科幻片,没太大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36963950/article/details/1122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