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分享
首页 > 其他分享> > 败家选手周幽王谢幕后,春秋五霸如何粉墨登场?

败家选手周幽王谢幕后,春秋五霸如何粉墨登场?

作者:互联网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故事中有非常多牛逼轰轰的大人物,今天我们就从西周末年开始,讲讲那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故事的最开始,应该是从两千八百年前开始说起的,西周王朝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终于诞生了一位超级败家子,他在历史上创作了众多奇葩的事情,乃至今天说起他都不得不再提一句——脑子有坑!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十三岁继位二十四岁亡国,在这短短十一年的在位时间里,他做了一件极具直男审美的事情,一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败家排行榜的第一名,逗女朋友开心的礼物,就是烽火戏诸侯。他在不懈的努力下,西周的灭亡就像油门踩到底的小汽车。而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不得不踩着破三轮赶紧搬家,从镐京跑到了洛阳,这一迁都,便拉开了春秋时期各家争霸的局面了。
齐桓公——小白其实很腹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春秋时期第一个脱颖而出的人,就是小白!齐桓公小白不要看他叫做小白,其实他可腹黑了,不仅是一个演技一流的实力派,还是个四两拨千斤的计谋家。齐桓公小白的上一任齐国国君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立刻启程从他们的封国赶回去,这一场长距离的赛跑,奖品就是一国之君!于是各就位——预备——跑!很明显,小白运动神经更加发达,公子纠眼看就要输了,于是派了神箭手管仲中途去下黑手。管仲快马加鞭追上了小白并向他射了一箭。在神箭手面前小白大叫一声顺势倒地(碰瓷),管仲一看:哟吼!宝刀未老!马到功成!赶紧跑!
其实小白并没有死,箭射在了他皮带上的铜勾,但他知道如果再被补刀他就死定了,于是发挥了超常的演技,趁机装死麻痹管仲,然后继续跑跑跑,于是,小白比纠提前赶到了临淄,取得了这场长跑的冠军顺利坐上王座。
成为齐国国君的小白为了惩罚射他一箭的管仲,任命他作为齐国的宰相。这一出戏剧化的举动,主要是鲍叔牙向小白极力推荐管仲造成的,小白也。后来在管仲的协助下,小白成就了齐国的霸业,用“尊王攘夷”的口号,把被冷落在洛阳的周天子从垃圾箱里翻出来放到了神坛上,同时抵御戎狄部落的侵略。赚足了面子里子的齐桓公顺理成章成为了中原的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大器晚成的好运气选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晋文公公子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创业霸主。重耳43岁开始逃亡,经过了20年风餐露宿的流浪后,终于在62岁的时候大器晚成,即位成为了晋文公。在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霸权没落,于是晋国开始赶超过来。晋文公在流亡的时候,曾经受到过楚王的招待,于是他金口玉言许下了“退避三舍”的承诺,后来在战场上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交战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楚国军队一进军,晋文公就要求后撤,就这样把楚国军队溜得疲惫不堪,多跑了九十里路支行终于体力不支了,于是晋国军队轻轻松松就赢得了战争。后来在城濮之战后,晋国确立了晋国的霸权地位。
秦穆公——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跟晋文公差不多时期称霸的,还有秦穆公。历史上著名的“秦晋之好”就是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秦国位于晋国的西边,他们商量好两个国家相互通婚,然后亲家之间就不要打架了,好好相处。秦穆公气势汹汹就开始向西边扩展,维护了边境的安危,这也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头铁小天才
在周平王刚迁都的时候,别的诸侯国还是老实本分叫自己什么侯什么公,但是我们最头铁的选手楚国国君楚武王就已经“僭越称王”了,与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有得一比。头铁的基因延续到了楚庄王的身上。在他刚即位的时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是想当观察家。不理朝政也不发政令,一直在观察整个国家。等到他开始理政的时候,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典故。
关于他头铁的起源,有另一个故事——“问鼎中原”,楚庄王问周王的使者,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大有夺取周朝天下的野心。
宋襄公——聪明的傻狐狸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春秋五霸中,宋襄公是最弱小可怜又无助的一位,但是能够名列春秋五霸,也是有道理的。
宋襄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君王,推行的是仁义之道。他因为帮助齐国平定内乱而声名鹊起。在著名的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在攻打郑国的时候在泓水面对郑国从楚国搬来的救兵,但是楚国的兵力明显强于宋国,宋国的将士认为应该趁楚军渡河的时候攻其不备,但是宋襄公却坚持要遵守战争礼仪,等对方过河准备好了才能打。于是等楚军准备完毕后,就把宋军打得片甲不留,宋襄公也因此受了伤,不久后就去世了。有的人认为宋襄公是有君子之风的真贵族,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把宋襄公推为春秋五霸之一,也算是颁给了他一个安慰奖。当然也有的人也嘲笑他刻板愚钝。但泓水之战的失败,也让“不鼓不成列”的战争礼仪退出了历史舞台,春秋时期的仁义逐渐被战国时期的诡计所取代。

标签:宋襄公,五霸,小白,管仲,粉墨登场,败家,晋文公,晋国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7344929/article/details/111195822